01
你認為很重要的事,在别人眼裡不值一提。
所有的多愁善感,其實都是你一廂情願的想法,并沒有人認同。
一個人的經曆太多,就會越來越沉默,變得無話可說。
做人,卑微之時,沒有說話的權利;身價高了,反而就不想說話了。
做人,不僅要貴,更要高貴,誰都别小看誰,誰都别說服誰。
02
沉默,就是傾聽靈魂的聲音。
著名學者周國平說:“因為我們最真實的自我是沉默的,人與人之間真正的溝通是超越語言的。傾聽沉默,就是傾聽靈魂之歌。”
總以為,在這個世界上,還能找到一個靈魂伴侶,不要朝朝暮暮相守,卻能心有靈犀。
一個人身體上的傷,可以看到,也可以請人包紮,可是内心的傷痕,誰都看不到。如果有一個人,可以滲透到靈魂深處,那該多好,内心的傷,也就得到了撫慰。
理想很美,現實卻很醜。
當你揭開傷疤給人看的時候,大部分的人都會“避之不及”,覺得你的傷口太醜陋了;還有一部分人,會把你的傷疤當成談資。能夠輕撫你的傷疤的人,還有誰?
不如沉默,學會讀懂自己,把所有的傷疤都塵封起來,讓心靈慢慢變得安靜。
當你安靜下來的時候,你可以聽到花開花謝的聲音,還可以聽到心的律動,這是何等的奇妙?
水穩無聲,人穩不言。讓心情變得穩定了,靈魂就歸位了,安甯了。
你内心的傷,其實是心煩意亂而已,因此靈魂找不到歸宿了,即便待在家裡,也像是在流浪。
作家馬德說:“一個人的靈魂,隻有在獨處中,才能洞見自身的澄澈與明亮,才能盛享到生命的葳蕤與蓬勃。”
所以,難過時,就沉默,一個人安安靜靜待着,把煩惱從靈魂深處踢出去,把内心的雜念踢出去。學會感悟生活,和過去的自己和解。
03
沉默,是一個人情緒到了盡頭。
《奇葩說》有這樣一段對話。
羅振宇說:“說髒話是一個人的情緒到了盡頭,不得已的表達。”
馬東反駁:“一個人的情緒到了盡頭,是沉默。”
每個人都有情緒。當情緒來了,就會責備身邊的人,抱怨社會。可是,忽然有一天,你發現抱怨和責備都不管用了,就是“肺都氣炸了”也于事無補,你就會開始沉默。
你歇斯底裡地哭泣,朝着别人怒吼,反而成為了别人眼裡的“瘋子”,大家都會躲得遠遠的。
不如沉默。就讓傷心的過往,随風而逝,該忘記的都忘記,忘不掉的就随意。
情緒是最沒有用的東西,起源多半是很幼稚的。比方說,别人戀愛了,然後分手了,然後又戀愛了,擺明了是把愛情當成兒戲,你看不慣,很不舒服;工作搞砸了,被領導批評了,内心很不舒服,一氣之下就辭職了。
一個人在氣頭上,啥事都做得出來,但事後卻會後悔。
不如沉默,學會看慣别人,學會整理心情,哪有什麼天大的事情,不過是一陣煩惱而已。
告訴自己,見怪不怪,其怪自敗。
04
沉默,是一個人的堅強。
溪流遇到了懸崖,就變成了瀑布;遇到了堤壩,就變成了湖水。不過,再高的懸崖、堤壩,都無法阻止溪流入海,這是規律。
做人如水一般,總是會遇到艱難險阻。難過時,要麼如瀑布一般喧嘩,要麼如湖水一樣安靜。聰明的人,都會變得安靜。
有骨氣的人,在沉默中蓄力,等待崛起的機遇,然後一聲呐喊。
成年人的生活,誰不是把哭鬧調成了靜音模式?
網上說:“人到中年不如狗。”
你看過狗療傷嗎?在受傷的時候,它會用舌頭舔自己的傷口,一聲不吭。也許,人在受傷的時候,也會如此吧。輕輕撫摸自己的傷口,然後告訴自己,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人到中年,就是一家之主,如果你自己叫苦連天,家人還怎麼活?不如安靜下來,咬牙堅持住,假裝自己是無所不能的。
當所有的傷口,都變成了堅強的傷疤,你就會愈發堅強。不管怎樣,日子還要過下去,永遠都沒有回頭路可以走。
05
沉默,是無聲的抗拒。
你有沒有經曆過這樣的時候:别人苦苦逼問你,可是你不想回答,你就持續沉默;被人誤解了,你本想解釋幾句,但是想了想,還是算了,清者自清,濁者自濁。
做人,有時候就要抱着一種“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态度,對于别人的話,不要太當真。
聰明的人,把别人當成别人,把自己當成自己,始終保持距離。
每個人都在靠自己,你又何必與别人有過多的交集?
難過時,你要拒絕别人的嘲笑。而拒絕的最好辦法,就是沉默,長時間沉默。
沉默時,你還可以用肢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抗拒、堅強、無畏”。
《平凡之路》裡有這樣幾句歌詞:“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 也穿過人山人海,我曾經擁有着的一切 轉眼都飄散如煙,我曾經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 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你我皆是凡人,是傷心難過塑造了更好的自己。
請告訴自己,人在低谷,熬住了,就會崛起;
請告訴自己,人生困頓,走下去,總會有路。
從今往後,做一個不動聲色的人,兵來将擋水來土掩,無懼無畏。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圖來源于作者自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