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花吟》是清代文學家曹雪芹小說《紅樓夢》第二十七回,女主角林黛玉所吟誦的一首古體詩。此詩通過豐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畫面,濃烈而憂傷的情調,展示了黛玉在冷酷現實摧殘下的心靈世界,表達了她在生與死、愛與恨複雜的鬥争過程中所産生的一種焦慮體驗和迷茫情感。它是林黛玉感歎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曹雪芹借以塑造黛玉這一藝術形象、表現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處訴。
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複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殺葬花人,
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
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未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願侬此日生雙翼,随花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侬收葬,未蔔侬身何日喪?
侬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侬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顔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顔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葬花吟》在風格上仿效初唐體的歌行體,名為詠花,實則寫人。全詩血淚怨怒凝聚,通過豐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畫面,濃烈而憂傷的情調,展現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内心的矛盾與痛苦、細微而複雜的心理活動,表達了其在生與死、愛與恨等複雜的鬥争過程中所産生的一種對自身存在焦慮不安的體驗和對生命迷茫的情感。
将花拟人,以花喻人,把花的命運與人的命運緊相聯系,有力地控訴了那些摧殘花的自然界和扼殺人的黑暗社會惡勢力。明寫花,實寫人,将人物的遭遇、命運、思想、感情融彙于景與物的描繪之中,創造出内涵豐富、形象鮮明生動的意境,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整首詩是林黛玉生命理念和人生價值的真實寫照。
全詩抒情淋漓盡緻,語言如泣如訴,聲聲悲音,字字血淚,滿篇無一字不是發自肺腑、無一字不是血淚凝成,把林黛玉對身世的遭遇和感歎表現得入木三分。《葬花吟》寫出主人公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時,所表現出來的那種不願受辱被污、不甘低頭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是為其思想價值。
曹雪芹(約1715年—約1763年),清代小說家。名霑,字夢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河北豐潤,後遷至遼甯沈陽,先世原是漢族,後為滿洲正白旗“包衣”。自其曾祖起,三代任江甯織造,其祖曹寅尤為康熙帝所信用。曹雪芹生于南京,系曹顒之子,早年在南京江甯織造府親曆了一段錦衣纨绔、富貴風流的生活。
後因受統治階級内部鬥争所牽連,雍正六年,曹家因虧空獲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遷回北京老宅。晚年居北京西郊,靠賣字畫和朋友救濟為生 ,貧病而卒。曹雪芹素性放達,愛好廣泛,對金石、詩書、繪畫、園林、中醫、織補、工藝、飲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曆經多年艱辛,終于創作出極具思想性、藝術性的偉大作品——《紅樓夢》。
編輯整理:清風劍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