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五年級語文部編版上冊落花生教案

五年級語文部編版上冊落花生教案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2-09 11:45:59

【一】課堂筆記

五年級語文部編版上冊落花生教案(小學五年級上語文2課落花生課堂筆記)1

五年級語文部編版上冊落花生教案(小學五年級上語文2課落花生課堂筆記)2

五年級語文部編版上冊落花生教案(小學五年級上語文2課落花生課堂筆記)3

【二】教案

〖一〗教學目标

1.認識“榨、榴”等·6個生字,會寫“畝、播”等9個生字;掌握“便”這個多音字,理解“便宜、愛慕”等詞語的意思。

2.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重點句,把握課文内容。

3.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花生樸實無華,默默奉獻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隻講體面,而對别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學習對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二〗教學重點:分角色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内容。學習對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花生樸實無華,默默奉獻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隻講體面,而對别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三〗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

   1.謎語導入:

麻屋子,紅帳子,裡面住着個白胖子。(打一物)

同學們,你們知道是什麼嗎?生猜謎語

   2.教師闆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闆書:落花生)

3.作者簡介:許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名贊堃(kūn),字地山,筆名落華生(古時“華”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籍貫廣東揭陽。生于台灣一個愛國志士家庭。許地山是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五四”時期新文學運動先驅者之一。

主要著作有《危巢墜簡》《空山靈雨》《道教史》《達衷集》《印度文學》;譯著有《二十夜問》《太陽底下降》《孟加拉民間故事》等

   4.“落花生”就是我們平時常見常吃的花生,可為什麼叫它“落花生”呢?課前同學們都查閱了資料,誰來談一談?(出示課件2)

 5.過渡:課文圍繞花生講了一些什麼事呢?同學們讀讀課文就知道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出示課件3)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讀課文,互相檢查,糾正讀錯或讀破句的地方。

   3.借助多媒體檢查認讀生字詞情況(可指名讀、齊讀、分行、分組比賽讀)。

   4.檢查學生讀課文情況,指名讀指定的段落,評議讀的情況。

(出示課件4)

5.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花生講了哪些事?

 (①種花生、收花生。②母親提議過一個收獲節,并為收獲節做了準備。③吃花生時的議論。)

教師:按照課文講的這三件事,我們把課文分成三部分來理解。

生讨論,并回答,師總結:

第一部分(1)寫“我們”按照母親的吩咐開辟空地種花生,居然收獲了。

第二部分(2)寫母親提議過一個收獲節,并定下過節的地點。

第三部分(3—15)寫“我們”和父親吃花生、議花生的過程。

三、學習課文的第一、二部分(出示課件5)

   1.默讀第一、二自然段,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彙報交流。(出示課件6)

(1)說一說你都讀懂了什麼?

(2)質疑、解疑。

①“開辟”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不說“開發”出一塊空地?

 ②“居然”一詞怎麼理解?你能找一個和它意思相近的詞嗎?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深入探究課文的第三部分(出示課件7)

   1.默讀課文,想一想:這部分課文講了幾層意思?

  講了兩層意思,第一層(3-11自然段)講議論花生的好處。第二層(12-15自然段)講從談花生到論人生。

   2.自讀課文,畫出父親說的話,談談你的理解,體會文中對花生好處的議論以及從談花生怎麼到論人生。(出示課件8)

   3.小組讨論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師引導。(出示課件9)

(l)體會第一層意思(重點理解父親的話)

 ①出示父親的話。

 ②指名讀父親的話,然後完成如下填空:(出示課件10)

  父親的話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種事物,父親認為雖然_______、_______、______讓人一見就________,但是和________相比,還是_______最可貴。

   ③分析父親的話,學生議答。(出示課件11)

  a.“愛慕”是什麼意思?什麼是“愛慕之心”?

  b.父親有沒有産生愛慕之心?父親對什麼産生了愛慕之心?你是從哪個詞看出來的?

c.什麼是“最可貴”?父親為什麼認為花生最可貴?

(闆書:默默無聞地奉獻最可貴)

(引導學生理解蘋果、桃子、石榴高挂枝頭,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實實、默默無聞地奉獻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d.學生再次讀父親的話,并根據自己的理解,判斷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說出理由。(出示課件12)

 (a)花生好,桃子、石榴、蘋果不好。()

 (b)凡是埋在地裡的東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頭上的東西都是不好的。()

 (c)我們不需要外表美。()

闆書:對比的手法:落花生和桃子、石榴等對比。

師:對比手法,是文學創作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是把對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較,讓讀者在比較中分清好壞、辨别是非。運用這種手法,有利于充分顯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現事物的本質特征,加強文章的藝術效果和感染力。

  (出示課件13)④教師:本課中父親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是僅就果實是否露在外面這一點來比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獻的品格,并不是說那三種水果隻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際用處。

⑤生活中有沒有其他事物讓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的?有沒有其他事物具有花生這樣的品質?你能用上“愛慕”一詞說一說嗎?

(2)體會第二層意思

過渡:父親給我們點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蘋果的特點,父親僅僅是說花生嗎?(出示課件14)

  ①出示父親的話。

  ②學生齊讀,談理解。

 (父親引導孩子談花生的目的是論人生,他贊美花生的品格也是為了說明做人應該做怎樣的人;父親教育孩子們要學習花生的優秀品格,注重實際,不炫耀自己,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對别人有用的人。)

  ③教師:父親的話孩子們明白了嗎?從哪兒看出來?

  ④理解“我”說的話:

       a.齊讀

       b.讨論交流

  “體面”什麼意思?什麼叫“隻講體面”?什麼是“有用的人”?“有用的人”和花生有什麼聯系?

  c.你身邊有沒有這種默默奉獻的人?請說一說。

  d.我們要做什麼樣的人?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第三部分。

三、分清課文的主次

   1.按課文叙述的順序填空,再說說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思考練習2)(出示課件15)

     種花生→()→()→()

(闆書:收花生 品花生 評花生)

   2.思考:從種花生到收花生經曆了多少時間,在課文中占了多少篇幅?從吃花生到談花生、從談花生到論人生經曆了多少時間,在課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安排?

四、總結全文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讀了這篇課文,你想說點什麼?把你的想法和同學們交流。

   3.總結:課文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獲節的經過,通過收獲節上對花生好處的談論,說明要做對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隻講體面而對别人沒有好處的人。課文在講述的時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寫得比較簡略,把主要内容寫得比較詳細。正是由于圍繞主要意思來寫,所以文章篇幅雖短,卻給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從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尋味的哲理。今後我們在讀文章或寫文章的時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闆書設計】

收花生

落花生 品花生 默默無聞地奉獻最可貴

評花生——對比(桃子、石榴等)

教學反思

1.在這篇文章的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培養他們合作的精神,同時,我也注重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他們的參與度,讓他們知道自己才是學習的真正的主人。

2.這篇文章非常富有教育意義,而這教育意義則蘊含在人物的語言中,因此,我注重通過朗讀來讓學生體會這種教育意義,通過把握重點詞句讓學生受到啟發,從而達到教學目的。同時,我還設計“分角色朗讀”這樣的環節來加深學生對這種教育意義的理解。

【三】練習題

一、讀拼音,寫詞語。

1.一到春天,農民伯伯就開始耕地、bō zhǒng( )、jiāo shuǐ( ),期待秋天有更好的收獲。

2.媽媽fēn fu( )我去那座tíng zi( )裡等着她,不要亂跑。

二、用斜線劃去加點字的錯誤讀音。

1.花生不但味道很美,而且價格便(pián biàn)宜。

2.我家樓下是超市,買東西很方便(pián biàn)。

3.我們家的後院有半畝空(kōng kòng)地。

4.山裡的空(kōng kòng )氣真好。

三、寫出下列加點詞語的近義詞。

1.你們那麼愛吃花生,就開辟出來種花生吧。( )

2.沒過幾個月,居然收獲了。( )

3.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 )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練習。

1.花生味道很美。

花生可以榨油。(用合适的關聯詞連成一句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雖然不好看,但是很有用。(用加點的詞語連成一句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親說:“這是我對你們的希望。”(改為轉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課文整體梳理。

這篇文章運用___________的手法,通過描寫花生的_________、_________的特點,點明要做_________,不要做隻講_______而對别人沒有好處的人。

六、重點段落品析

父親接下去說:“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說:“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隻講體面,而對别人沒有好處的人。”

父親說:“對。這是我對你們的希望。”

我們談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親的話卻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1.選文最主要運用了( )描寫的方法。

A語言 B動作 C心理

2.用文中加點的詞語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談談你對畫線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人,他們像“花生”那樣,默默無聞地做着貢獻。請你代表大家表達對他們的贊美之情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給加點的字選擇正确的音節。

1.我現在不方便(biàn pián)把進價告訴你,不過這件商品已經非常便(biàn pián)宜了。

2.花生可以榨(zhá zhà)油,還能做出各種美味來,用途真的很多。

九、辨字組詞。

畝( ) 播( ) 亭( )

母( ) 翻( ) 停( )

十、用下列加點詞語造句。

1.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隻講體面,而對别人沒有好處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沒過幾個月,花生居然收獲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選擇括号裡正确的字組成詞語。

(澆 饒)水 (吩 粉)咐 愛(暮 慕) 高(矮 委)

十二、選詞填空。

居然 必然

1.人生道路上( )會遇到挫折,我們要樂觀面對。

2.這道題他( )做對了,太出乎意料了。

十三、對下面這句話的理解正确的一項是( )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隻講體面,而對别人沒有好處的人。

A做人不能炫耀自己,要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對别人有用的人。

B要做一個能掙錢的人。

C要做一個會做事的人。

十四、請參照文中對比的寫法,寫一種你喜歡的事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播種 澆水 2.吩咐 亭子

二、1.biàn 2.pián 3.kōng 4.kòng

三、1.開墾 2.竟然 3.愛戴

四、1.花生不僅味道很美,還可以榨油。

2.雖然我們距離很遠,但是我們的心離得很近。

3.父親說,這是他對我們的希望。

五、借物喻人 樸實 默默無聞 有用 體面

六、1.A 2.她雖然表情冷冷的,可是心地很善良。

3.做人要樸實,要做有用的人,要對社會、對他人有好處。

七、示例:你們雖然沒有華麗的外表,沒有豪言壯語,但是你們是那樣偉大,那樣值得敬佩。我要向你們學習,也做一個這樣的人。

八1. biàn pián 2. zhà

九、一畝 播種 亭子

母親 翻開 停止

十、1.我們要保護動物,不要傷害它們。

2.我居然也能做出可口的飯菜,真是太神奇了!

十一、澆 吩 慕 矮

十二、1.必然 2.居然

十三、A

十四、示例:我喜歡梅花。它不像桃花、杏花那樣喜歡熱鬧,也不像荷花那樣高傲,它有自己的風骨,它用嚴寒磨煉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