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養育女兒的正确方法

養育女兒的正确方法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4 05:42:51

如何養育好孩子?我想這對一個母親來說,是一個人生大課題。我沒有經驗,可我還是想給你分享一下,長久以來我的觀察和思考。

1、想把他培養成一個什麼樣的人?

劉向《戰國策·趙策》中寫道:“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父母作為一個人生命中第一個也是重要的一個導師和領路人,不僅僅是仰仗着上帝的關愛賜予他生命,還要帶領和指導他走向未知的人生。而你們又希望把兒子引向何方?

在此,我想分享給你,無數次我想象中對孩子的期許,我要贈與他幾個人生的關鍵詞:善良、真誠、智慧、獨立、自強

養育女兒的正确方法(一個姑姑的心得)1

關于善良:

我一直認為:善良是世間最鋒利的寶劍,無堅不摧!看看這世上影響最大、傳頌最久的人是誰呢?毫無疑問,一定是耶稣基督!

善,作為宗教、哲學、倫理學等範疇中的一個基本概念,有善行、善心、善意,它是一個多維并舉的概念。

東漢·許慎《說文》中解釋:善,吉也;《國語·晉語》中說:善,德之建也。博古通今也好,反思身邊也罷,想想看,自古以來為什麼那麼多商賈要人,都願意去“行善”?我想這其中雖然原因衆多,但不可否認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隻有做到善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義的人生!善是人生追求的終極目标。正像2021年抖音上大火的現象級紅人張同學在直播中說的那樣:真正成功的人,不是隻知道把錢裝進自己的口袋,而是有能力去幫助更多人!

善,是利他。

關于真誠:

《論語·述而篇》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我個人覺得,能做到坦蕩而為,不畏流言蜚語,實則是真誠的最大表現。真誠是一個人的立世存身之本,能做到“真”是極難的事兒!這個論點,一點都不誇張。

很多時候,我們工作、生活中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困難和挫折,歸根結底是:自我認識不足!不能對自己有充分的認識和剖析,往往喜歡把問題歸結為外因,還把它作為影響結局的重要因素。而對自己的問題和不足則輕描淡寫,一筆帶過,甚至是忽略。這一點在我看來就是典型的不能直面真實的自己!不敢深挖自我的深井,不願抽絲剝繭看到“赤裸裸”的那個自我的殘缺。總想用“(因為)他/她如何如何,才有了今天的這個不好局面”的思想來蒙蔽自己和逃避解決。

所謂“去僞存真、以誠相待”,這裡的“真”是核心利益,而“誠”則是方法、途徑。隻有成為一個發自内心、骨子裡真誠的人,才能讓别人感受到那種撲面而來的自然的真誠氣息,形成自己獨特的氣場和魅力,讓自己在任何時刻、任何環境中都可以“不卑不亢、不偏不倚、以理服人”,才能在這繁冗複雜的環境裡找到自己的标簽,才能開花結果,然後站穩腳跟。真誠不能假裝,因為假的僞裝太容易露出破綻,容易被人識破,假的東西無法生根。

這世間,耍聰明的人、投機取巧的人、走捷徑的人很多,願意本本分分、安分守己、嚴以律己做好自己的人,有限。很多時候,大多數人都誤會了一句名言“識時務者為俊傑”。通常普通人都把“識時務”當成一種“随機應變、見機行事”的能力,而我的概念中,“時務”則是一種大趨勢、大方向,而非一種小機會、小場面。“識時務”絕不是小機警、小聰明、小手段!

關于智慧:

《法言·脩身》中說:智,燭也。《韓非子·顯學》曰:智,性也。《淮南子·俶真》說:智者,心之府也。《管子》說:四時能變謂之智。賈誼在《治安策》中論:凡人之智,能見已然,不能見将然。

智慧有天生的成分,也有後天的影響。智慧是一種對世界的認知方式和邏輯思路。

我一直認為,每個人身上都天然的擁有無數的智慧之燈,我們一路成長,一盞盞被點亮,有的人多,有的人少。那些身上有無數盞明燈的人,在人群中總是閃閃發光,格外醒目,他們能推己及物,以己度人,由表及裡,他們懂得道法自然,因此他們的一生被矚目,被傳頌,被銘記。而大多數人終其一生也沒有點亮多少身上的智慧之燈,他們混沌從衆,他們人雲亦雲,他們甚至愚昧無知,他們中的大多數,過着普通平凡、暗淡無光的生活。

而智慧來自哪裡?如何獲得呢?

我的經驗是智慧來自知識的沉澱,來自對生活的積累和深度思考。知行合一是提高智慧的基本途徑,而深度思考則是智者和普通人的最大不同。所謂“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閱人無數,名師指路,自己開悟”,我個人認為是有一定先後順序邏輯的,當然也會存在交叉展開進行的時候。

關于獨立:

《禮記·禮器》曰:君子慎其獨也。《禮記·儒行》中說:儒有特立而獨行。人作為群居性動物,其社會屬性決定了“獨而能立”是不容易的事兒。群居正如磁場,牢牢地把每一個個體吸附在一起,而獨立就是要奮力抽離這個磁場,敢于追求非共識,換一個視角看人和世界。這需要極大的勇氣、智慧和決心。

獨立與懷疑是一對關系親密的兄弟。

如果說學會追問是智慧的象征,那麼對任何人、任何事都懷着敢于質疑的精神,則是擁有獨立人格的體現。生活中如果你悉心體會,你會發現很多看似合理正确,實在毫無道理、漏洞百出的事情。例如:不聽話不是好孩子、大人教會孩子什麼是對錯!

那麼我們來追問一下:1、聽話一定能成為好孩子嗎?好孩子的标準是什麼?誰定的?定這個标準的人是誰?智者還是蠢人?2、大人真的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對錯嗎?世間隻有對錯嗎?除了對錯還有什麼?如果世界不隻是對錯,還有第三種可能(沒有對錯,隻有是非),那麼哪種情況更多呢?

追問是深度思考的第一步,通過不停的追問,可以得見真相、發現本質。

人生是一個需要不斷學習成長的過程,隻有打開封閉的認知圍牆,避免形成那些固化思維,才能讓心能吸收新鮮自由的空氣,讓眼睛看見不一樣的風景,形成獨立的認知和人格。

關于自強:

《宋史·董槐傳》 “外有敵國,則其計先自強。自強者人畏我,我不畏人。”《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馬克思說,生活就像海洋,隻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到達彼岸。羅曼·羅蘭說,人類的使命在于自強不息地追求完美。英國諺語:偉大人物最明顯的标志,就是堅強的意志;勝利屬于堅韌不拔的人。

自強是一種可貴的精神、美德,是一個人健康成長、追求卓越的強大動力。自強是自愛、自信的升級版。自強是敢于冒險、敢于迎接挑戰的行動力。人生有很多種活法,如何選擇是個人自由,但唯有自強不息的人令人敬佩,生命因自強而絢爛生動。

養育女兒的正确方法(一個姑姑的心得)2

2、如何養育男孩?

《如何養育男孩》一書中作者認為:男孩因生理特征和女孩不同,從一出生開始,其養育之道就迥然不同。大多數父母,在低齡階段往往會忽略這些差異。大家都說,沒有人天生會做父母,所以大量的專業學習、觀察和思考,是父母必須要做的重要功課。礙于我的認知局限,我分享以下幾組概念:

關于陪伴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原生家庭對人的一生意義重大。我們都知道環境育人,家庭對孩子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響深遠。現實中,任何理由都不能是忽視、錯過孩子成長的借口。5-7歲之間的孩子是養成良好習慣、培養規則意識和生活禮儀常識的最佳年紀,父母要充分利用這個齡段的特點,做好教育和引導,以避免今後悔不當初。13-14歲之前的孩子,90%的注意力在父母身上,他們的一切行為活動和喜怒哀樂都是圍繞着父母展開,請不要嫌煩,一旦錯過這個時期,今後的親子關系就越來越遠了。

關于犯錯

如果說父母是孩子的雕塑師,請不要過早給孩子定性,未來有一萬種可能。作為父母,請給孩子試錯的機會,允許孩子犯錯,父母隻需要在一旁默默守護,以避免發生更嚴重的事故即可。學會引導孩子,在犯錯中成長,而不是隻告訴他對和錯,或者阻止他去嘗試,因為很多事情原本就沒有對錯,而阻止就是切斷了孩子勇于探索的自驅力。

關于自信

孩子的自信往往是建立在父母的認可和贊美的基礎上,久而久之形成的。有相關研究表明,從小被肯定的孩子,長大後更自信。那些從小常常在父母呵斥、批評、指責聲中長大的孩子,在長大後仍然不自覺地會認為自己做不好,形成不自信的慣性認知。所以,父母要經常對孩子加以肯定和贊美,贊美孩子時,把籠統的話“你真棒”改成具體的“你很勇敢”、“你很有毅力”、“你很有愛心”、“你很聰明”等可以影響品格的詞彙,讓孩子從小就對自己擁有美好的品格而油然生出自信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