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作為世界第一汽車制造與銷售大國,汽車制造業已成為我國經濟不可或缺的支柱産業。汽車齒輪制造與使用量(主機及配件使用)無疑成為世界第一。
汽車齒輪作為汽車上關鍵零件,主要用于傳遞動力和運動,并通過它們來改變發動機曲軸和主軸齒輪的速比。由于汽車行駛狀況随路況随機變化,因而汽車齒輪的工作狀況非常複雜,這就要求汽車齒輪具有良好的内質量。
汽車齒輪熱處理工藝、特點與作用
汽車齒輪的内在質量主要是指齒輪的顯微組織、力學性能等指标滿足技術要求,同時其他缺陷必須控制在規定的技術範圍之内。
汽車齒輪内在質量的優劣是決定齒輪質量的關鍵,其完全取決于熱處理質量,是齒輪實現低噪聲、高精度,長壽命的關鍵因素。
汽車齒輪熱處理(工藝)包括:一是普通熱處理,如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調質;二是表面熱處理,其包括表面淬火(如感應淬火、激光淬火等)和化學熱處理(如滲碳、碳氮共滲、滲氮、氮碳共滲等)。
調質
調質是将齒輪等零件淬火後進行高溫(500~650℃)回火的操作。調質處理常用于含碳量0.3%~0.5%(質量分數)的優質碳素鋼或合金鋼制造的齒輪。
調質可以細化晶粒,并獲得均勻、具有一定彌散度、優良力學性能的回火索氏體組織。一般經調質處理後,齒輪硬度可達220~285HBW。調質齒輪的綜合性能優于正火。
調質常用于齒輪的預備熱處理(如滲氮、感應淬火前的調質處理)和最終熱處理。
表面淬火
齒輪齒面淬火硬度一般為45~55HRC。表面淬火齒輪承載能力高,并能夠承受沖擊載荷。通常表面淬火齒輪的毛坯經正火或調質處理,以便使齒輪心部有一定的強度和韌度。
表面淬火主要有感應淬火、激光淬火與火焰淬火等。與滲碳淬火相比,表面淬火變形小、成本低、效率高。
汽車齒輪表面淬火主要采用感應淬火工藝。由于感應加熱速度快,幾乎沒有氧化、脫碳,齒輪變形很小,還易于實現局部加熱及自動化生産,熱處理成本低。因此,在現代化汽車行業中得到廣泛應用。
滲碳與碳氮共滲
滲碳淬火是先将齒輪等零件放入滲碳介質中,在880~950℃下加熱、保溫,使齒輪表面增碳,然後進行淬火。
汽車齒輪常用氣體滲碳工藝。滲碳淬火、回火後齒輪表面硬度一般在58~63HRC。目前,滲碳淬火已經成為重要汽車齒輪(如差速器齒輪、驅動橋主從動弧齒錐齒輪、變速器齒輪等)的主導熱處理工藝。
近幾年汽車用自動變速器AIT滲碳齒輪的齒面在工作中的實際溫度約達300℃,遠高于正常的回火溫度(150~200℃)。這種表面的溫度将導緻硬度降低,引發點蝕的産生。采用碳氮共滲後噴丸硬化可提高疲勞強度。在碳氮共滲時,随着含氮量的增加ΔHV(硬度降)提高,抗回火性能提高,抗回火溫度達到300℃。
滲氮與氮碳共滲
滲氮是向齒輪等零件表面滲入氮原子形成氮化層的化學熱處理工藝。滲氮可以提高齒輪表面硬度、耐磨性、疲勞強度及抗蝕能力。滲氮處理溫度低,因此齒輪變形小,無需磨削或隻需精磨即可。
日本在汽車變速器齒輪熱處理時采用滲氮工藝,德國Clocker-離子公司将離子滲氮應用于汽車齒輪,均提高了齒輪精度和使用壽命。
汽車齒輪熱處理的發展趨勢
未來汽車齒輪正向重載、高速、高精度和高效率等方向發展,并力求尺寸小、重量輕、壽命長和經濟可靠。
(1)高品質
主要表現在:材料的均勻性,即要求材料具有良好的成分和組織的均勻性;溫度場和流體場,即不斷改善溫度場和各種流體場,如滲碳、滲氮、碳氮共滲的流體場和淬火的液體場的改善,進一步提高齒輪内在質量。
(2)低能耗
齒輪熱處理先進裝備的研制和發展,如開發更好的爐襯耐熱和保溫節能材料,盡可能降低爐壁溫升,減少爐壁熱損耗;廢熱綜合利用,如鍛造餘熱的利用,進行鍛造餘熱正火等,降低齒輪成本。
(3)環保
研究開發齒輪的新工藝,這些新工藝少(無)污染、環保,如低壓真空滲碳、離子滲氮、雙頻感應淬火、激光淬火、稀土及BH催滲等技術的發展。
(4)智能化
智能化是齒輪熱處理控制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計算機、傳感器、智能庫将構成智能熱處理的核心,主要表現在:根據齒輪等零件的材料、技術要求等,系統自動生成工藝;生産過程的完全閉環自動控制;齒輪等零件的熱處理質量的預測、預判;系統故障自動診斷與處置;在線的自适應及應急應變能力,如開發了離子滲氮、碳氮共滲所用的氮勢傳感器和低壓滲碳的碳勢傳感器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