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非萎縮性胃炎伴糜爛嚴重嗎

非萎縮性胃炎伴糜爛嚴重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13 00:20:10

非萎縮性胃炎伴糜爛嚴重嗎?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是指在相關緻病因素作用下,胃黏膜發生不伴有萎縮、腸上皮化生性改變,以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為主,并可能伴有糜爛、膽汁反流的慢性炎症細胞浸潤的慢性胃炎根據病變分布,可再分為胃窦炎、胃體炎、全胃炎(以胃窦為主)或全胃炎(以胃體為主),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非萎縮性胃炎伴糜爛嚴重嗎?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非萎縮性胃炎伴糜爛嚴重嗎(慢性非萎縮性胃炎)1

非萎縮性胃炎伴糜爛嚴重嗎

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是指在相關緻病因素作用下,胃黏膜發生不伴有萎縮、腸上皮化生性改變,以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為主,并可能伴有糜爛、膽汁反流的慢性炎症細胞浸潤的慢性胃炎。根據病變分布,可再分為胃窦炎、胃體炎、全胃炎(以胃窦為主)或全胃炎(以胃體為主)。

慢性淺表性胃炎是過去的診斷,現在為了内鏡診斷與病理診斷的統一,已摒棄不用。

病因

幽門螺杆菌感染是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70-90%的慢性胃炎患者有幽門螺杆菌感染。而我國目前Hp感染率達40-90%,平均約59%,且感染随年齡增加而升高。

其他因素如膽汁反流、酗酒、服用非甾體抗炎藥物(如阿司匹林等)、高鹽飲食、某些刺激性食物等均可反複損傷胃黏膜。

焦慮、抑郁等情緒障礙,各種負性社會經曆、職業及勞動強度均會對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發病産生影響。

由于多數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患者無任何症狀,因此難以獲得确切的患病率。

2014年由中華醫學會消化内鏡學分會牽頭開展了一項橫斷面調查,納入包括10個城市,共計8892例有上消化道症狀且經胃鏡檢查證實的慢性胃炎患者。結果顯示,内鏡診斷慢性非萎縮性胃炎達49.4%。

臨床表現

多數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患者可無任何症狀。

有症狀患者主要表現為非特異性的上腹痛或不适、上腹脹、餐後飽脹及早飽、食欲減退、嗳氣、反酸和惡心等消化不良症狀。

患者内鏡下表現、胃黏膜組織病理學與患者症狀無明顯相關性。

胃黏膜明顯糜爛者可能因胃黏膜反複少量出血引起缺鐵性貧血,出現面色蒼白、頭暈、乏力等貧血表現。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可伴或不伴有慢性胃炎,根除幽門螺杆菌後慢性胃炎組織學可得到顯著改善,但并不能緩解多數組織學改善者的消化不良症狀,提示慢性胃炎與消化不良症狀無密切相關。

就診科室:消化内科。

檢查

1.胃鏡及活組織檢查

胃鏡檢查并同時取活組織作組織學病理檢查是最可靠的診斷方法。内鏡下慢性非萎縮性胃炎可見黏膜紅斑(點狀、片狀、條狀),黏膜粗糙不平,出血點(斑),黏膜水腫及滲出等基本表現;有時可見糜爛及膽汁反流。由于内鏡所見與活組織檢查的病理表現常不一緻,因此診斷時應兩者結合,在充分活檢的基礎上以活組織病理學診斷為準。

2.幽門螺杆菌檢測

1)侵入性檢查:活組織病理學檢查時可同時檢測幽門螺杆菌,并可在内鏡檢查時多取1塊組織作快速尿素酶檢查以增加診斷的可靠性。根除幽門螺杆菌治療後,可在胃鏡複查時重複上述檢查。

2)非侵入性檢查:常用13C或14C尿素呼氣試驗、糞便幽門螺杆菌抗原檢測及血清學檢查(定性檢測血清抗幽門螺杆菌IgG抗體)。但近期2-4周内應用抗生素、質子泵抑制劑、铋劑等藥物者會使上述檢查(血清學檢查除外)呈假陰性。

診斷

鑒于多數慢性胃炎患者無任何症狀,有症狀也缺乏特異性,且缺乏特異性體征,因此根據症狀和體征難以作出慢性胃炎的正确診斷。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的确診主要依賴于内鏡檢查和胃黏膜組織學檢查,尤其是後者的診斷價值更大。

慢性胃炎的診斷應力求明确病因。幽門螺杆菌感染是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的主要緻病因素,故應作為慢性胃炎病因診斷的常規檢測。

内鏡檢查和胃黏膜組織學檢查結果與患者的症狀缺乏特異性,且症狀之有無及嚴重程度與内鏡所見及組織學分級并無肯定的相關性。

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應與慢性萎縮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潰瘍、胃癌相鑒别。

治療

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的治療目的是去除病因、緩解消化不良症狀和改善胃黏膜炎症。

治療應盡可能針對病因,遵循個體化原則對患者進行治療。

對無症狀、無黏膜糜爛、幽門螺杆菌陰性的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患者無需特殊治療。

1.根除幽門螺杆菌治療

适用于幽門螺杆菌陽性患者行根除治療。

目前倡導四聯治療方案,即1種質子泵抑制劑(PPI) 2種抗生素 1種铋劑,療程為14天。根除治療完成後應在不少于4周時進行複查,複查前至少停用PPI 2周,可用非侵入性試驗13C或14C尿素呼氣試驗複查。

常用PPI:奧美拉唑、艾司奧美拉唑、雷貝拉唑、泮托拉唑、蘭索拉唑、艾普拉唑等。

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黴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四環素等。

铋劑:枸橼酸铋鉀、果膠铋等。

2.關于消化不良症狀的治療

由于臨床症狀與慢性非萎縮性胃炎之間并不存在明确關系,因此,對症狀治療事實上屬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經驗性治療。

慢性胃炎伴膽汁反流者可應用促動力藥(如多潘立酮)和(或)有結合膽酸作用的胃黏膜保護劑(如鋁碳酸鎂制劑)。

有胃黏膜糜爛和(或)以反酸、上腹痛等症狀為主者,可根據病情或症狀嚴重程度選用抗酸劑、H2受體拮抗劑或質子泵抑制劑(PPI)。

促動力藥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及鹽酸伊托必利等可用于上腹飽脹、惡心或嘔吐等為主要症狀者。

胃黏膜保護劑如硫糖鋁、瑞巴派特、替普瑞酮、吉法酯、依卡倍特及鋁碳酸鎂等适用于有膽汁反流、胃黏膜損害和(或)症狀明顯者。

抗抑郁藥或抗焦慮藥可用于有明顯精神因素的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狀患者。

3.中醫中藥治療

主要包括辨證施治、随症加減、中成藥治療和針灸治療等方法。

中成藥如摩羅丹、養胃舒膠囊、氣滞胃痛顆粒、胃蘇顆粒、健胃消食片、胃複春、三九胃泰等。上述藥物除具對症治療作用外,對胃黏膜上皮修複及炎症也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針灸治療對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的症狀改善有作用,用溫針配合艾灸可有效緩解慢性胃炎脾胃虛寒證的症狀,提高生活質量。

4.其他治療

精神心理治療:有消化不良症狀且伴明顯精神心理因素的患者可用抗抑郁藥或抗焦慮藥。

補充胃黏膜營養因子:可适當補充葉酸、維生素C、維生素E、維生素A、微量元素硒等,可能對預防胃癌有一定作用。

飲食和生活方式的個體化調整。

預後

絕大多數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是幽門螺杆菌相關性胃炎,因此慢性胃炎可持存在,雖然一般無法達到真正意義上的痊愈,但通過治療,在病因(如根除幽門螺杆菌、停用非甾體抗炎藥)得到控制後,病情便不再發展,症狀也會消失。

目前已明确 Hp 感染可誘發慢性胃炎,經曆慢性非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化生上皮内瘤變等多個步驟,極少數患者最終發展至胃癌。

根除幽門螺杆菌綜合治療可在一定程度上預防胃黏膜萎縮、腸化生的發生及發展,部分患者胃黏膜萎縮可逆轉,也不會癌變。

并發症

上消化道出血

貧血

胃癌

日常生活管理

飲食

避免飲酒;

注意食物多樣性,避免偏食,多補充新鮮蔬菜、水果和所含的必要營養素;

多吃新鮮食品,少吃加工食品;

避免黴變、腌制、熏烤和油炸等快餐食物及富含硝酸鹽和亞硝酸鹽食物;

避免過量攝入食鹽;

避免攝入粗糙、濃烈、辛辣食物。

生活方式

戒煙戒酒;

提倡分餐制,減少幽門螺杆菌感染傳播機會;

保持口腔健康;

定期消毒餐具器皿;

保持良好心理狀态及充足睡眠。

對于幽門螺杆菌感染或有消化道症狀的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患者建議定期複查13C或14C尿素呼氣試驗。

參考資料

[1]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幽門螺杆菌和消化性潰瘍學組,全國幽門螺杆菌研究協作組, 劉文忠, 等. 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杆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J]. 中華内科雜志,2017, 56(7):532⁃545.DOI: 10.3760/cma.j.issn.0578⁃1426.2017.07.014.

[2]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 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2017年,上海)[J].胃腸病學,2017,22(11):670-687. DOI: 10.3969/j.issn.1008-7125.2017.11.007.

[3] 葛俊波,徐永健,王玉辰,等.内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458-462.

[4] 錢家鳴,曆有名,林菊生,等.消化内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68-79.

[5] 黃振鵬.重視社會精神因素在慢性胃炎發病中的作用和地位[J].醫學信息,2018,31(11):1-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