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遍西安,最美的明清古街居然遠離城區,藏在長安區秦嶺山腳下。它便是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裡的古民居街區。
很多人都去過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這裡最值得一看的,除了博物院院長王勇超個人收藏的幾千根拴馬樁外,就是那條古民居街了。這條街其實是一條現代街,曆史上并不存在,但街邊的一棟棟古宅卻都有着上百年曆史。
這些古宅原來并不在這兒,而是散落在陝西各地,是院長王勇超一棟一棟從外地遷建過來的,“搬”到這兒之後,這些原本的高官舊宅、富商大院成了“鄰居”,組成了這條西安最美的明清古街。
這條“古街”上共有10院古宅,其中1院是梨園,1院是稷王廟,另外8院都是明清時期的官商舊宅。
一院一院細細看過去,我發現一件有意思的事情,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是在西安的地界上,但這些古宅裡卻很少有來自西安的,隻有一院清代的“雷緻福宅院”來自西安紅埠街,其他都是外市縣的。
最多的是來自渭南的古宅,8院老宅院裡,有6院都來自今天的渭南區域,其中最多的又是渭北澄城的老宅,有3院,分别為:清代的崔家槐院、清代的耿元耀宅院和清代的孫福堂宅院。
其中,崔家槐院的始建者為崔疙瘩,渭南澄城人,清乾隆年間經營煙酒糖茶發家,到他的曾孫崔彥彥手裡,生意越發做得大,還花銀子捐了個四品虛銜的官名。
崔家槐院本有十二院,後來家道衰落,隻剩三院,原址位于澄城城北,2003年6月因城區改造被搶救拆遷,2005年在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複建。複建後的宅院為三進三院,宅院狹長幽深。
耿元耀宅院的創始人耿元耀為澄城人,原是光緒二十三年的武舉人。
這座宅院原為四合圍院式,有前房、東西廂房、影壁和上房。比較特别的是,它的上房是一排六孔窯洞,很有渭北高原的特色。1999年宅院面臨拆舊建新,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把它收入了庫中,2003年10月複建于此。
孫福堂宅院原址在澄城的羅家窪,主人孫福堂是個經營銀号、茶葉、水煙的商人,生于光緒九年(1883)。
這座宅院由其祖上始建于清乾隆年間,其後幾百年時間不斷翻修、擴建,院落為前後兩進,分正院和東西偏院。這座宅院在本世紀初也面臨着拆舊建新,于2006-2008年間遷建過來。
來自渭南地區的另外3院古宅都是官宅,其中有兩院可以說聲名顯赫:
一院是來自富平縣的明代“三朝元老”孫丕揚的宅院,孫丕揚是富平縣古代名人官位最顯赫的一位,曾經擔任刑部尚書、吏部尚書等,一生在官場五六十年,直到81歲才告老還鄉。
宅院始建于明隆慶後期,原址在富平,是兩進兩院的古宅,院内有1棵千年古槐,還有兩塊孫丕揚撰寫的家族碑,于2003年至2004年間遷建到這裡。
另一院是來自大荔的“救時宰相”閻敬銘宅院,閻敬銘(1817-1892),曾任戶部尚書、為官四十餘年,一生清正廉潔,以善于理财著稱,大荔有個号稱“天下第一倉”的“豐圖義倉”就是閻敬銘為家鄉父老修建的。
宅院原址在大荔朝邑,始建于清鹹豐年間,為兩進兩院,上世紀五十年代,因為修建三門峽水庫被拆,現在複建的這座宅院是博物院組織人員從閻家後人手裡征購房屋構件,根據其後輩提供的原貌照片、原址測量數據等,于2004年複建的。
另一座名聲不那麼顯赫的是樊繼準宅院。樊繼準,今鹹陽禮泉人,生卒不詳,他與其子都是官員,其曾孫樊楷中是清同治三年(1864)的舉人。宅院原址在渭南合陽縣,始建于乾隆年間,為兩進兩院,大門開在前房的一側。2003年拆遷入庫,2006年複建。
8座宅院隻有2座不是渭南的,一座是前文提到的來自西安的雷緻福宅院:雷緻福(1829-1903),鹹豐年間的舉人,他的祖上世代為官,這座老宅原位于西安市紅埠街,始建于雍正年間,距今約300年曆史,為兩進院,其後人雷老五後來将宅院轉讓給西安鼓樓“一間樓”泡馍館的劉氏兄弟。在西安城市改造中,于2005年遷建于此。
另一座是來自鹹陽三原的毛班香宅院,毛班香跟他的父親是私塾老師,于右任就曾跟随毛氏父子習讀詩文。毛宅隻有一進院,2001年發現時隻剩一道門、廂房、上房和院内魚池,2003年遷建過來,是博物院裡最小的宅院,我去時大門上鎖沒開放。
其實,不止這些豪宅大院多是渭南的,博物院裡上演老腔的梨園也是遷移自渭南合陽縣,院裡那個巍峨高聳的“趙家門樓”是渭南市白水縣的,驗票處的“西京雄鎮”門樓是渭南市富平縣莊裡鎮的。就連那些千姿百态的拴馬樁,也可能大多來自渭北地區。
梨園
趙家門樓
這個博物院的院長為了保護傳統民俗文化,不惜一擲千金,這個博物院據說前後已投資約6億元,讓人咋舌。不過我想,能搬遷到這裡的畢竟是少數,在廣袤的三秦大地,尤其是渭北一帶,一定還有更多的古村古宅和古老的故事值得人去探尋。
攻略:
博物院地址:西安市長安區五台鎮南五台腳下
乘車:乘地鐵2号線至“韋曲南站”,換乘公交338或730直達博物院門口
門票:全票120元/人,最近網絡訂票成人票約為5折
黃小黃走陝西:發現身邊的風景,一起遊曆那些山河與歲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