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整隻羊下鍋方法

整隻羊下鍋方法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1 09:06:07

擦亮眼睛選羊肉

整隻羊下鍋方法(餐飲知識-烹羊技法大全)1

綿羊肉和山羊肉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法鑒别:

1.綿羊肉比山羊肉脂肪含量高,綿羊肉黏手,山羊肉發散,不黏手。

2.看肉上沾的毛,綿羊毛卷曲,山羊毛硬直。

3.綿羊肉肉質堅實,顔色暗紅,肉纖維細短,肌間很少夾雜脂肪。山羊肉的色澤較綿羊肉淺,呈較淡的暗紅,纖維粗長,皮下很少有脂肪,腹部的脂肪較多。

4.綿羊的肋骨窄而短,山羊的寬而長。

5.用手按羊肉,綿羊肉質堅實,富有彈性,山羊肉質松軟,彈性較差。

6.從口感上說,綿羊肉比山羊肉更細膩可口,西北綿羊肉及脂肪有非常輕微的膻味,而山羊肉及脂肪有明顯的膻味。這是由于山羊肉脂肪中含有一種叫4-甲基辛酸的脂肪酸,會産生一種特殊的膻味。

7.涮肉時,将綿羊肉切成薄片,放到開水裡,形狀不變,舒展自如,而山羊肉片立即卷縮成團。

西北三大綿羊

蒙古綿羊

蒙古綿羊是我國分布最廣的一個古老的粗毛脂尾綿羊品種,原産于蒙古高原,是我國數量最多的綿羊品種之一。各地自然條件差異較大,綿羊的體型、外貌有很大差别,從東北向西南,綿羊體格和體重由大變小。

生長在蒙古高原的綿羊,體表被毛多為全白色,頭、頸、四肢為黑色或褐色。錫林格勒盟蘇尼特左旗成年公羊平均體重80千克以上,母羊60千克以上。烏蘭察布盟的公羊、母羊分别為49千克和38千克左右。阿拉善盟的則為47千克和32千克左右。蒙古羊産肉性能較好,成年羊滿膘時屠宰率可達47%—52%,淨肉率35%以上。當年羊5—7個月齡屠宰,胴體重可達6.5—9千克,屠宰率為40%以上。

蒙古綿羊耐粗飼,适應性強,具有突出的抓膘能力,冬季可扒雪吃草,抗病力強,飼養成本低。

甯夏灘羊

灘羊是蒙古羊的一個分支,是我國著名的裘皮用綿羊,集中分布在甯夏回族自治區的養殖區内(以賀蘭農墾牛羊肉基地、鹽池灘羊養殖基地最為著名,其中鹽池灘羊更是馳名中外)。

灘羊的羔羊皮是世界著名的裘皮之一,為了獲取優質二毛皮,一般羔羊出生30天,體重達到3-5千克時即被宰殺。未被宰殺的公羊則多在生長40天後被骟掉,長成綿羯羊。在自然放牧的條件下,生長周期為1年,體重可達51-60千克,母羊體重可達41-50千克。沒有被骟過的公羊俗稱“臊貨”,多用作種羊,很少肉用。實際上,綿羯羊生長6-7個月,母羊生長7-8個月就是成羊了。

新疆細毛羊

新疆細毛羊是以高加索美利奴和泊列考斯美利奴兩個細毛羊為父本,以哈薩克和蒙古種粗毛羊為母本,經過複雜的雜交選種選配而成的雜交綿羊,主要産于新疆北部和天山南北坡一帶,是毛肉兼用的雜交綿羊。

新疆有牧草豐美的天然草原,羊以散養為主,食用天然草料,羊肉質量非常好。

新疆細毛羊的産肉性能很好,生長了兩年半左右的羯羊宰前體重能達到65.6千克,屠宰率46.8%。

羊肉不膻 源于“活體調味”

西北地區的綿羊肉質細嫩,不膻不臊,究其根源,得益于其生長地的環境和所食食物。

羊肉之所以有膻味,是因為羊肉脂肪中含有一種揮發性脂肪酸。羊所食的食物中,“精料”越多,形成的這種脂肪酸越多,産生的膻味也就越大。

我國西北地區有廣袤的草原,草原上有數不清的甘草、沙蔥、野苜蓿、莎草、苦豆、地椒葉、鹽蒿、檸條根等,這些草料有的本身就是中草藥,或多數有較好的祛膻作用,例如“地椒葉”,本身就有類似于花椒、孜然的味道,當地農家在炖羊肉時也當作調料使用。羊食用這些草料,吸收其中的營養,産生膻味的脂肪酸被分解,相當于在生長期間,已經完成了的祛腥過程,有“活體調味”之說。

此外,草原上的水源,大部分來源于冰雪融水,水中含有豐富的碳酸鹽、硫酸鹽,水質偏堿性,礦化度較高,綿羊飲用這樣的水,肉質自然而然變得細嫩、不臊、不膻。

基于以上兩個原因,在其他地區養殖的綿羊即使品種相同,也往往有很大的膻味。

西北出産的綿羯羊屠宰率約為45%,成母羊的屠宰率約40%,羔羊的屠宰率在50%左右。羔羊個體較小,肉質鮮嫩,分割也較為簡單,多用來清蒸、清炖。成羊胴體較大,分割複雜,因此,下面以成年綿羯羊為例,詳細介紹。

基于各少數民族的獨特飲食習慣和民族風俗,尤其是在甯夏回族自治區,較大的專業羊肉制品生産企業都嚴格按照清真規格生産,并達到出口阿拉伯國家的水準。

在專業羊肉生産廠中,都有一套專門的生産分割技術,步驟繁雜,一般分為14步:檢驗檢疫→宰殺→加工成羊胴體→排酸→沖洗→幹燥→分割→分類→消毒→包裝→消毒→冷凍→冷藏→運輸。

為了便于廚師朋友了解綿羊的分割,和各個部位的用途,我們以綿羊肉的“嫩度”為标準,進行了分類整理。其中每顆星代表綿羊肉的一個嫩度層級,以★★★★★嫩度最高,★嫩度最低。

羊肉部分

嫩度★★★★★

這類綿羊肉肉質細嫩,适宜切成絲、片等,用來爆、炒、熘、汆、涮。

1.上腦

整隻羊下鍋方法(餐飲知識-烹羊技法大全)2

位于羊脖後側、脊骨兩側、肋條前。

2.雙脊

整隻羊下鍋方法(餐飲知識-烹羊技法大全)3

由外脊、裡脊組成,平常多區别使用。

裡脊又稱小裡脊,位于肩椎骨的内側,是緊靠脊椎骨的一塊小長條肌肉。裡脊外部被一層筋膜包裹,形如竹筍,纖維細長,是羊身上最鮮嫩的兩條瘦肉。

外脊又稱扁擔肉,也稱通脊、紐約克,位于脊椎骨外部,呈長條形,形如扁擔,肉質細嫩,纖維呈斜形,除了外面有一層皮帶筋外,筋膜較少,僅次于裡脊。

3.黃瓜條

整隻羊下鍋方法(餐飲知識-烹羊技法大全)4

肉色淡紅,形如兩根相連的黃瓜,一條直纖維,肉質細嫩,另一條稍有肥肉,肉質細嫩,可以與裡脊肉相媲美。

4.羊白闆

位于羊後腿部位,與黃瓜條相連,肉質可以與其相媲美。

5.仔蓋

位于後腿部位,與羊白闆相連,纖維細緊,外有三層夾筋,肉質瘦而嫩。

嫩度★★★★

這類綿羊肉較裡脊肉質稍老,但質量仍屬上乘,适合制作炒、熘、汆、涮等類的菜肴。

6.三岔

也稱大三叉、一頭沉,位于羊尾根前端,外脊末尾,即臀尖。其表面有一層脂肪,纖維較細,肉質堅實,肥瘦各半,去筋膜後都是嫩肉,可代替裡脊肉,切成丁、片、絲等小型原料。

7.磨裆

位于臀尖下端,後腿上端,兩後腿相磨處,呈碗狀,外纖維縱橫不一,有脂肪包裹,肉質粗而松,肥多瘦少,邊上稍有薄筋。

嫩度★★★

這類綿羊肉肉質處于中等,一般多切成比較大的塊或條等,既能用來蒸、烤、燒、炸,還能用來扒、焖、烤、煮、醬等,用途最為廣泛。

8.羊脖

又名頸肉,肉質較細,筋較多,韌性大,所含的血水比較多,制作時要注意泡水10小時以上,以保證色澤潔白。

9.前胸

又稱羊胸口肉,前腿去掉前腱子的部分,一般脂肪與肌肉各占一半,肉中無筋。

10.胸脯

位于羊前胸部位,形似海帶,肉質肥多瘦少,肉中沒有筋膜,肉質較脆。

11.羊肩

又名羊哈利巴,位于前腿與上腦之間,肉質較老,筋肉相連。

12.羊排

整隻羊下鍋方法(餐飲知識-烹羊技法大全)5

又稱羊肋骨,包括脊骨和左右對稱的19對排條。羊排外部的闆形肉外敷一層薄膜,肥瘦相間,排條之間的肉膘肥肉厚。

在實際應用中,羊排的分割比較細緻,可根據排條的數量、長度、加工程度分為七骨排、骨排、中排、胸脯羊排、蝴蝶排、法式羊排等。

市場上銷售的A排、AA排、B排,是根據羊排的精度制定的,AA排最好,單品重800-1300克,A排次之,單品低于800克,B排最差,單品重2-3千克。

13.腰窩

俗稱五花,位于腹部肋骨後面的近腰處,肥瘦相間,中間夾有3層筋膜,肉質老。其中,腰窩中的闆油叫腰窩油。

14.羊腩

位于腹部,肥瘦分層,肉質較老。

15.羊背

羊的背部,自羊脖向下數9對排條,肉質較老,肥瘦相間。

嫩度★★

這類綿羊肉相對而言肉質較老,适合用煮、燒、醬、炖等較長時間的烹調方法成菜,也用來制餡。

16.腱子肉

位于羊前後腿部,分為前腱子、後腱子、内腱子(又稱窩腱子),前、後腱子肉即平時說的“小腿肉”,内腱子則是指後腿上部的肉。前、後腱子肉中有筋,筋間夾肉,肉質較脆,纖維較多,有一定的韌性。

嫩度★

17.羊蹄

整隻羊下鍋方法(餐飲知識-烹羊技法大全)6

羊蹄下端分為兩瓣,皮較厚,肉少筋多,富含膠質,适合制作醬、燒、炖、煮、扒等菜肴。選擇羊蹄時最好選擇前蹄,因為後蹄腥臊為較重,不太适合做菜。羊蹄比較幹癟,烹調後要離火浸泡12小時以上,以保證羊蹄吸足湯汁,使口感更好。(羊蹄祛腥、處理方法,詳見後文)

其他

18.羊頭

包括羊臉、羊腦、羊耳、羊眼等部分,詳見後文介紹。

19.羊尾

又稱羊肥,綿羊尾部脂肪非常肥厚,多用來煉制羊油,制作羊油辣子。制作菜肴時可把羊尾片成片或細條,包裹上一些瘦肉或其他原料,再用炸、燒、烤等技法加工成菜。

羊雜部分

1.羊腦

形狀為半球形,多皺褶,白色的組織被筋膜間隔。羊腦口味軟嫩,适宜用蒸、燴、燒、煮、拌等方法制作菜肴。

2.羊臉

羊頭的主要部分,膠質含量較高,一般用較長時間的烹調技法加工成菜,如燒、炖、焖、扒等。

3.羊眼

羊眼富有彈性,含有比較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适于爆、炒、熘、烤、鹵、醬等多種技法。

4.羊舌

羊舌外附一層薄膜,富有彈性,既可用爆、炒等技法加工成菜,也可用鹵、醬、扒、炖等技法烹制。

5.脊髓

位于脊骨中,有皮膜包裹,呈青白色,嫩如豆腐,用于燴、燒、汆等。

6.羊心

表面光滑,富有彈性,外面包有一層薄膜,是一種蛋白質含量較高的原料,可做成多種特色菜肴,一般常用爆、炒、熘等技法制作。

7.羊肝

呈紅褐色或深紫紅色,有彈性,質地細嫩,可用醬、鹵等方法制作冷菜;用爆、炒、燒、烹、炸等方法制作熱菜;還可與谷類、蔬菜等熬制成湯、粥食用。

8.羊肺

呈鮮紅色或粉紅色,有彈性,無異味,質地軟柔,可用醬、爆、炒、煮、燒等方法烹調。

9.羊肚

羊胃,表面包有一層網膜,比較光滑,富有彈性,内部有縱橫交錯的粗纖維,可用炝、炒、爆、燒、燴等方法制作菜肴。

10.羊腸

羊腸富有彈性,表面光滑。一般可用燒、醬、炸、燴等方法烹制菜肴,還可以充當灌腸的外皮。

11.羊腰

羊腰即羊的腎髒,位于羊的腰腹部。羊腰肉質細嫩,适合制作爆炒菜、燒烤菜,也常用來做湯、粥等。制作羊腰菜時,要先去腰騷,去掉羊腰的異味(把羊腰從中間切開,撕去白膜,切下羊腰中間的白色經絡)。

12.羊鞭

即腎鞭,質地堅韌,可用于炖、焖等。

13.羊腎

俗稱羊寶,是雄綿羊的睾丸,形如鴨蛋,外部包有一層薄膜,富有彈性,肉質細嫩,适用于爆、炒、汆、烤等時間短的烹調方法。

14.奶脯 母羊的奶脯,色白,質軟帶脆,肉中帶“沙粒”,含有白漿,與肥羊肉的口味相似,可用于醬、爆等。

羊肉漿制4配方

部位不同的羊肉在烹調時應采取不同的腌制方法,并配合不同的食品緻嫩劑,以達到口感滑嫩的效果,日常中做炒菜用的羊肉多取外脊、裡脊和後腿肉,常加工成片、丁、絲等形狀。

羊裡脊丁漿制 裡脊肉500克洗淨,切1厘米見方的丁,放入清水中洗去血水,撈出瀝幹水,用毛巾将水吸淨,加入陳村枧水10克、鹽6克、白糖5克、老抽5克,拌勻後冷藏1小時左右,加入150克清水,邊攪拌邊加入,攪拌至羊肉起粘性,加入雞蛋1隻拌勻,随後加入生粉15克拌勻,放入食用油150克調勻,用保鮮膜封好冷藏,随時取用。

友情提示:在加入枧水時,要把枧水加入清水稀釋後加入,以防止緻嫩程度不勻。

羊裡脊絲漿制 裡脊肉500克洗淨,切三号絲,放入清水中洗去血水,撈出瀝去水分,用毛巾将水吸去後,加入食粉8克、嫩肉粉3克、鹽6克、味精10克、白糖3克、玫瑰露酒20克,拌勻後冷藏20分鐘.取清水200克,用雙手從盆邊往盆底反複調拌,邊拌邊加入清水,拌至羊肉絲起粘性後,放入生粉50克拌勻,加入打散的雞蛋50克調勻,使蛋液均勻地裹在肉絲的表面,然後加入食用油150克調勻,用保鮮膜封好即可使用。

友情提示:在加入嫩肉粉和食粉之前,嫩肉粉和食粉應先用清水融化,然後再加入原料中拌勻。

羊後腿肉片漿制 剔去筋膜的羊後腿肉500克,洗淨後切片,洗去血水後瀝去水,用毛巾吸去多餘的水分,加入食粉10克、嫩肉粉3克、鹽6克、味精15克、白糖3克、老抽5克、玫瑰露酒50克、白胡椒粉2克,拌勻後冷藏40分鐘左右。取清水150克,邊攪打邊加入,直至水分被肉片吸收,加入雞蛋2隻拌勻後放入生粉40克拌勻,加入食用油調勻,用保鮮膜封好後,随用随取,能保存較長時間。

友情提示:食粉和嫩肉粉在加入前應用清水融化。

羊後腿肉丁漿制 羊後腿肉500克,剔去大的筋膜,切成不規則的塊,洗淨血水、瀝去水分後,用毛巾吸去多餘的水分,放入盆中,加入鹽15克、胡椒粉3克、小茴香3克、孜然粉8克、洋蔥末20克、花椒粉2克、辣椒粉10克、食粉10克,嫩肉粉5克、高度白酒10克、揉搓均勻後冷藏1小時左右,取清水100克,分三次加入,攪拌至羊肉塊起粘性後,加入雞蛋1隻、澱粉15克拌勻,即可串在竹簽上烤制。

特别提示

因為地域不同,各地對于羔羊的界定點也不一樣。在内蒙古和新疆,凡是從出生到宰殺,生長時間在35天到1年的綿羊,都可稱之為“羔羊”。出生35天以内的,叫做“乳羊”。在甯夏,為了獲取灘羊皮(二毛皮),小羊出生35-40天後即被宰殺,此時的羊被稱為“羔羊”,春天出生的小羊,被稱為“春羔”,生長到秋季,通常稱為“密齒羊”;秋天出生的小羊,到第二年春天,也成長了七八個月,但肉質沒有春羔好,通常稱為“羔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