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國旗,奏國歌!”每周一清晨,當陽光灑在我國200萬平方公裡的南海海域時,鮮豔的五星紅旗都會在三沙市各個島礁升起。
海南省三沙市是我國最南端、總面積最大(含海域面積)、陸地面積最小和人口最少的地級市。自2012年7月24日正式挂牌成立以來,三沙大力推進民生建設,先後建起了醫院、學校、銀行、飛機場、圖書館、電影院,漁民們住進了新房,通了水電、網絡和有線電視,島礁居民樂享三沙民生發展紅利,幸福指數越來越高。
窩棚變洋樓,生活美滋滋
三沙市首府所在地永興島是西沙群島中最大的島嶼。海南漁民世代在其周邊海域耕海牧漁,并逐步形成一個漁民聚居區。設市前漁民村是永興島有名的“髒亂差”地區,7年來,三沙市大力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推動民生基礎設施建設,海島面貌煥然一新。
民生基礎設施建設一景。
如今,走在永興島漁民安置區,一棟棟白牆黃頂的兩層小樓分布于椰林間。整潔幹淨的道路兩旁,綠草如茵,雞蛋花、月季花迎風綻放,将公路裝點成了花街。2018年,三沙市永興社區被評為海南五星級美麗鄉村。
已有30年“島齡”的永興社區黨支部書記馮明芳是永興社區發展變化的見證人。在馮明芳的記憶中,以前永興島上的漁民環保意識、文明意識不強,“我們這個漁村,以前隻有數十間矮小簡陋的毛氈窩棚,村子裡的土路塵土飛揚、污水橫流,亂拉電線的情況很普遍,台風天屋裡根本不敢呆人。”
面對島礁環境“髒亂差”的狀況,永興社區将每周星期五設為“愛島日”,黨員幹部帶領漁民定期打掃衛生。馮明芳感歎:“島上的環境一天一個樣,過去随處可見的散養家禽被統一圈養,村裡還專門規劃了晾曬區,供漁民晾曬漁獲。”
“設市時的在冊漁民,隻要每年在島上居住時間超過180天,便可拎包入住新房,家具全部由政府免費提供,漁民每年僅需行政性繳納1元租金。”馮明芳說,去年永興島上的38戶159名漁民全部搬進了新樓房,住得舒服了漁民自然就能在島上呆得長久。
2018年永興島上的漁民告别毛氈窩棚住進小洋樓。
在永興工委的引導和幫助下,許多島礁上的漁民還成功轉産“洗腳上岸”。有的當上了綠化養護員,有的當上了清潔員,不少漁民還在家裡做起了餐飲生意,吃上了旅遊飯。
離永興社區不遠處的祖國最南端學校——三沙市永興學校,已辦學招生5年多,目前開設了幼兒園、小學課程以及職業教育培訓。随着駐島工作的常态化,學校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在校學生人數也逐年增加。三沙市人民醫院的建成也大大改善了駐島居民的醫療保障條件,已實現小病不出島,大病第一時間飛機送往海南本島醫院。
三沙永興學校。
蹲點記者在采訪三沙永興學校四年級的唯一一名學生。
民生建設有保障,日子節節高
“人人都說三沙美,可沒見過三沙的苦。”在三沙趙述島居住了18年的三沙市七連嶼工委趙述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梁鋒直言,以前交通不便,每年隻能在島上呆三四個月,沒有青菜吃,天天鹹菜鮮肉,而且隻能用海水洗澡。人們戲稱,到三沙一天是天堂,一周是人間,呆一個月像地獄。
設市前,三沙往來海南本島的主要補給船隻有“瓊沙三号”,從海南島的文昌開到永興島,船期一個月一次,每次可補給淡水200噸,蔬菜等日用品200噸左右。如果碰上冬季寒流或夏秋台風天風浪大,有時候一個月都開不了一班,最長的時候,兩三個月都去不了。
“瓊沙三号”政委、黨支部書記劉學軍稱,那個時候,每次船上都擠滿了人,大夥兒隻能睡地闆,有的甚至被擠到了甲闆上。交通不便,其他免談,島上吃不上蔬菜,淡水也緊張。“島上的上千名工作人員和居民,常常為了一張小小的船票心焦。”
“船開不了,三沙各島礁的水、糧食、蔬菜就沒有了保障,甚至最困難的時期,連稀飯都喝不上。”梁鋒直言,生活如此,精神上更是空虛,那個時候島上沒有手機信号,長時間和外界沒有交流,島上人的心情就會很壓抑。
為此,三沙建市後做的第一項工作便是增加航次,給島上供水、供糧、供菜,為人員入島提供方便。2015年1月5日,“三沙一号”船投入航行,一次可以載450人、500噸淡水、20輛大卡車,抗10級風力,單程從海南島到永興島比“瓊沙三号”縮短了5個小時。兩艘補給船輪流開,航次也增加到每周一班。而如今,海口到永興島的飛機也開通了,每天一班,大大滿足了駐島人員的交通需求。
三沙永興機場。
“以前晚上沒事幹,隻能躺在吊床上擡頭看星星。”十多年來養成的習慣很難改掉,現在隻要晚上沒事,梁鋒都會在趙述島新修的環島路上散步,海風輕拂,四周翠綠,仰望天空,能在點點繁星中找到北極星的位置。夜裡俯瞰趙述島,被太陽能路燈照亮了的環島路像極了一串珍珠項鍊,熠熠發光。
在解決交通補給問題的同時,三沙市政府還先後在各個有漁民居住的島礁建起了發電站、海水淡化廠等生活保障設施,并成立了社區居委會。梁鋒感歎,島礁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充滿生機活力。趙述島這片曾經“垃圾圍島”、水電匮乏的地方,現在有了兩層辦公樓和别墅定居點,24小時有電,電視能收看60多套節目。每到晚上,婦女們還會聚在一起跳廣場舞。梁鋒笑着說:“島上女人和小孩的增多便是島礁幸福生活的最好證明。”
“以前漁民隻是在三沙讨生活,一年最多在島上呆三四個月,現在和老家沒啥區别,大夥兒在島上的時間也越來越長。老婆孩子在身邊,這裡便是家。”馮明芳已經連續多年在島上過春節,一家老小聚在一起其樂融融。
馮明芳說,如今永興島居民的文娛生活跟在海南本島沒啥區别,每天晚上或周末,大家最喜歡去的地方就是電影院和圖書館。2017年7月三沙銀龍電影院開業,并免費向觀衆開放。電影院放映影片均與全國院線同步上映,周一至周五每天各放一場,周六周日每天放映三場影片。圖書館裡的兩萬多冊各類書籍也可憑身份證免費借閱。
7年來,三沙與海南本島間的島際交通日趨便捷,漁民的水、米、蔬菜補給跟上,生活質量節節升高。三沙的标簽不隻是碧海藍天,還有人民的幸福生活。他們世代在此耕海捕魚,時刻守護着我國的這片祖宗海。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業新聞網記者 操戈 鄧衛哲
圖片視頻:農民日報、中國農業新聞網記者 鄧衛哲
編輯:暴佳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