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十二世紀歐美文學簡史

十二世紀歐美文學簡史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8 03:20:39

一、20世紀歐美現實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征

1、繼承19世紀現實主義文學傳統:堅持人道主義傳統,批判反思社會現實。

2、文學表現空間拓展,除了繼續揭露批判壟斷資本主義的種種罪惡之外,戰争文學、無産階級文學成為20世紀現實主義文學的重要題材。

3、重視對人的主觀精神世界的深度挖掘。

4、藝術手段創新,吸納多種表現技巧,呈現出多元化特色,形成心理現實主義、新聞報道現實主義、魔幻現實主義、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等。

戴維赫伯特-勞倫斯(D.H.Lawrence, 1885 1930)

1、生平、創作

出生于諾丁漢郡礦工家庭,父親是礦工,性情粗暴,醉酒後打罵妻兒。母親做過教師,不滿婚後生活。長子去世後,母親将母愛轉向勞倫斯,對其心理産生影響。勞倫斯學習刻苦,諾丁漢大學畢業後在倫敦郊區一所小學任教。1911年, 發表《白孔雀》後辭職從事創作。

1912年4月(26歲) ,勞倫斯拜訪諾丁漢大學法語教授威克利,與31歲、已是3個孩子母親的弗麗達一見鐘情,5月初私奔。一戰中,因弗麗達是德國人而被監視,戰後去意大利,爾後浪迹天涯:錫蘭、澳大利亞、舊金山、新墨西哥、墨西哥等地,尋找精神綠洲。曾與作家赫胥黎等朋友在美國弗羅裡達州建立烏托邦莊園,未成功。1913年,病逝于威尼斯的療養院。

弗麗達:他所目睹。感受和理解的東西,都無私地融注于他的作品中留給了後人,他-二生的豐采,他給子我們越來越多的生活的希望,是一份崇高和不可估量的饋贈。

十二世紀歐美文學簡史(20世紀歐美文學概述)1

戴維赫伯特-勞倫斯

2、《兒子與情人》 (1913)

(1)、情節:有早期自傳色彩。叙述貝斯伍德礦區工人的生活及其家庭内外的情感糾葛保羅母親 (莫雷爾太太)

保羅一米麗安

保羅 —克萊拉

(2)、勞倫斯與弗洛伊德:

勞倫斯本人的個體生活經驗;俄狄浦斯情結;勞倫斯與弗洛伊德的不同:弗洛伊德的理論基礎是性惡論,勞倫斯則認為現代文明壓抑人性,将自然人性扭曲為占有欲,将愛變成控制欲,隻有回歸自然,才能擺脫壓抑,從俄狄浦斯情結束縛中解放出來。

(3)、俄狄浦斯情結與現代文明批判:

保羅的俄狄浦斯情結:格特魯德對莫雷爾失望後先轉向兒子威廉,威廉去世後轉向保羅。保羅受母親影響,恨父親,依戀母親,最大的快樂是與母親生活在一起。

對現代文明的批判:

勞倫斯:“英國的工業 生活給每一- 個社會成員留下了烙印一般難以洗刷的污斑,削弱他們的人性,縮小他們的視野。被機械所奴役,為工業化、生産與消費這些神靈所驅使一樣的生活是荒蕪徒勞的人生。

人對自然、人對人的占有欲、控制欲破壞了自然的生命節奏,把自然中的-切扭曲(父親的被扭曲,從陽剛、沉默到壓抑、暴躁;母親從柔情、快樂到憎恨、控制),隻有承認生命的自然節奏,尊重、接受個體生命和自然的特異性

二、現代主義文學

1、現代主義文學界定

現代主義是對20世紀初期西方一切思想上反傳統、藝術上追求試驗、革新的文學流派的統稱,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種種非理性哲學、社會學思潮影響下産生的,主要包括:未來主義、超現實主義、後象征主義、表現主義和意識流小說等文學流派。

2、現代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征:

(一)思想内容:表現20世紀初期的西方文明危機圖景,揭示個體的孤獨、幻滅、絕望心理。

(二)藝術特征:

1、文學觀:反對再現客觀真實,主張表現個人主觀心理真實。

公叙事手法、藝術技巧革新:叙事視角轉換;語言革命藝術表現技巧多樣化:象征、荒誕、誇張、内心獨白等。

十二世紀歐美文學簡史(20世紀歐美文學概述)2

弗吉尼亞伍爾夫

生平與創作

伍爾夫出生于倫敦一一個文學世家,性格敏感脆弱,自幼飽讀詩書。《到燈塔 去》是伍爾夫最優秀的小說。伍爾夫一一生從未中斷對各類虛構作品的探索,如《奧蘭多》、《弗拉希》 等。出于病痛和戰争所造成的心理壓力,伍爾夫1941年投水自盡。

《到燈塔去》

小說分為“窗”、“歲月 流逝”和“燈塔”三部分,猶如充滿詩意的三個樂章,集中表現一個大家庭的核心人物拉姆齊夫人帶給大家的美好的家的感覺。燈塔象征着女主人公的心靈,成為貫穿全書組織叙述的主導意象。小說突破了個人眼界,呼應着拉姆齊夫人自我超越的曆程,不斷轉換叙述角度,表現了人性的豐富性、複雜性和生活的多層次性。

十二世紀歐美文學簡史(20世紀歐美文學概述)3

後現代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征,後現代主義界定20世紀中期以來,用于描述某些與現代主義相異的文學現象。主要流派有存在主義文學、荒誕派戲劇、黑色幽默文學、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等。

二、 後現代主義文學的共同特點

1、質疑元叙事:法國啟蒙叙事與德國的思辨叙事

2、不确定性的創作原則(主題、形象、情節)

3、語言實驗和話語遊戲( 尤奈斯庫的荒誕劇《秃頭歌女》)4、嘲諷、調侃世界的荒誕性(如黑色幽默,《第二十二 條軍規》)

塞缪爾.貝克特(1906- -1989 )

愛爾蘭劇作家、小說家和詩人、荒誕派戲劇的領袖

1969年因“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說和戲劇作品使現代人從精神貧困中得到振奮”而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十二世紀歐美文學簡史(20世紀歐美文學概述)4

塞缪爾.貝克特

故事發生在兩個黃昏,背景是一一片荒野,路旁有一-棵枯樹。

第一幕,戈戈和狄狄在枯樹下等待戈多的到來。為消磨時間,他們語無倫次地沒話找話,不停地做- -些無聊動作,還錯把路過的波卓和“幸運兒”當作戈多。天快黑時,來了一個男孩,告訴他們戈多不來了明天準時來。

第二幕,次日黃昏,兩人依舊在原地

等待戈多,不同的是枯樹上多了幾片葉子。他們模模糊糊地回憶着昨天發生的事,又開始喋喋不休。波卓主仆再次出場,波卓成了瞎子,幸運兒成了啞巴。小男孩又。上場說戈多今晚不來了,明天準備來。兩位流浪漢玩了一通上吊的把戲後,決定離去,可口裡喊走,卻仍然站着不動。

文章藝術特色主要有:

1.具有極強的象征性。2.具有不同于傳統戲劇的獨特結構。3.語言荒誕離奇。

而這篇文章的主題揭示了人與外部世界無法溝通的隔絕狀态。刻畫了人與人之間無法分開又相互隔膜的異化狀态,提出了“人該如何面對自身”的問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