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朋友講過一件事:有個人帶了一筐核桃到集市上賣,五塊錢一斤,不少人問了以後都沒買,半晌也沒賣一個。
有個朋友告訴他說,你把核桃分成兩份,一份要四塊一斤,一份要六塊一斤,這樣會賣的快些,他照辦了。
果然,看核桃的人多起來,有的人還詢問兩種核桃價格為何不一樣,他隻回答說,就是不一樣啊,進的價格就貴,一些人就買了六塊的核桃。這樣下來,一個上午核桃也賣的差不多了。
由此想起《莊子》裡“朝三暮四”的故事:養猴人用橡子喂猴子,對猴子們說,早上給你們三升晚上給你們四升,猴子們都憤憤不平。
養猴人于是又說,那早上四升晚上三升吧,猴子們聽了都很高興。還是那麼多橡子,猴子們的态度卻有如此變化,與此相類。
(原文 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衆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衆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齊物論》)
網絡圖片
人們對事物常常不經過理智的觀察,而是憑着感覺和喜好以及膚淺的認識去行事,不免鬧出笑話或者蒙受損失。能僅僅歸罪于他人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