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數:1500左右
閱讀時間:3~4分鐘
一、學好左中右結構的态度
漢字形态萬千,尤其結構問題更是非常的複雜。要想掌握好結構,則必須在書法方面下很大的功夫,而且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給予足夠精細的研究才能逐漸摸索到規律。
然而我們無法将所有漢字都進行講解,這一點是我們必須要面對的現實。有一句話要說,要學好任何一樣東西,都是要用“巧力”,要想辦法掌握“規律”這樣子才能快點将本領學到手。要是真的一個一個不假思索,去把所有東西都過一遍,我反而真的覺得這可不是個聰明的做法了。
二、左中右結構的定義及特點
這節課我們要講的是《九成宮碑》裡面“左中右結構”的字。這種類型的字在書法中稱為“三排”,很容易理解,猶如三個人排列站在一起,謂之“三排”。
請注意,“左中右結構”的字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中間都比較高。下面我們來看具體字例:
三、正文詳解
首先我們來看兩個“雙人旁”的字,從“雙人旁”講起吧,歐體中的“雙人旁”第一筆是個短撇,而且這個撇略走平勢,角度不能太傾斜,最關鍵是第二個撇的寫法,這個撇起筆略藏鋒,頓筆稍重,很關鍵的地方在于起筆位置——處于第一個小短撇的中間正下方,不偏不倚。豎可以跟上面的撇接着,也可以不接着。
“征、微”這兩個字都是一種古寫,文征明寫名字的時候常用這個“徵”字,另一個是“微”的異寫,其實還有另一個寫法,這裡就不多講了。這兩個字中間都有一個“山”字,稍微眼睛尖一點的人就很容易看到,“山”中豎寫得老長老長的,這個比例遠比平常我們寫“山”字要長得多。為什麼要這麼寫呢?就為了拔高中間的部分,你自己可以嘗試一下,如果把中間的豎縮短,這兩個字一定顯得很難看。
接下來還有諸如“仰、卿”這兩個字,這兩個字都有個特點,就是中間部分都比較小,橫能說明問題。歐陽詢在處理這類字的時候,都把中間部分安排在上方,争取能與左邊的偏旁部首齊平。但是要關注的是,這個不全是絕對的,有時候會比左邊偏低一點,比如“仰”。不過你也可以動手去嘗試處理一下,将中間部分放低一點,相信你會有最真實的體會,因為低下來并不好看。這個“卿”字是一種異體寫法,将左邊變成一個“撇提”,不僅如此第二筆也變成一個末端帶鈎的筆畫,這個筆畫由于原本是撇,現在隻是帶個附鈎而已,因此沒辦法稱之為“豎鈎”,也沒人給這個筆畫起名字,如實在要叫,估計可以叫“撇鈎”吧,哈哈
最後一種是中間本來就比較長的字。抱歉,我在這塊碑裡面實在找不出其他能夠說明問題的例字了,因此便以這幾個字作為結尾。
“澈”,這個是“澈”的異寫,如果不對書法有所研究,怕是不容易認識這個字了。這個字中間的部分就比較長了,無所謂拉長某個筆畫,亦或是往上挪位置,因為它本來就甚至比左邊、右邊更長了。
這個看起來有點意思,除了上文說的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歐陽詢一反常态,将底下的“月”左邊處理成一個撇,這種處理手段在歐體楷書中是非常少見的,歐楷中處于底部的“月”,左邊都會處理成一個“垂露豎”,像這種寫法是比較少的,筆者僅記得“膺”字也這樣寫的……
“激”也是中間長過兩邊的字,中間的“白”撇要比較直立,外框要寫瘦,上開下合,底下的“方”可以少寫一點,變成“萬”字,這并不是錯别字,是古已有之的。
“謝”中間的“身”也是比左邊的“言字旁”還要長,但是長不過右邊的“寸”。這裡要稍講一下“言字旁”的寫法,除了5個橫都往上斜之外,還有一個就是最上方的“點”要對齊底下“口”橫折之中的“折筆”。還有就是“身”左短豎不是豎直的,而是略向右斜。靠兩個長豎來拉正整個字,可謂平中見險絕。
“瑕”也是一種異寫,此字也是中間比左邊長,但是長不過右邊的字。這個字橫畫衆多,因此要特别留心橫之間的距離。
通過以上3個類型的“左中右結構”字,我們可以總結一個規律,雖然這種類型的字,中間占的比重稍輕,但是長度卻不會因此有所減少,反而是高瘦并保持中立。如果三個部分都一樣高,沒有起伏就會顯得闆滞,因此需要使形态錯落有緻。
#書法愛好者# #書法# #練字# #毛筆楷書# #傳統文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