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是怎麼來的?
古代人又是如何過節的?
日前,
明止堂中國字磚陳列館結合館藏資源,
推出了“中秋佳節品古磚”活動,
邀請市民在古磚中品閱傳統文化。
活動中,明止堂主推的是一塊出土于四川德陽的漢代畫像磚,名為“月神圖”。
漢代時,人們将月亮看作是天上飛翔的神鳥。圖中的人首梳發而髻,細長的脖子上有5根羽毛,腹部是一輪圓月,圓月上有一棵桂花樹和一隻蟾蜍。畫像磚的線條流暢,構圖精美,内涵豐富,充分體現了漢代人對月亮的崇拜。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君王都要祭拜月亮。《大戴禮記·保傅》中記載:“三代之禮,天子春朝朝日,秋暮夕月。”夕月就是祭拜月亮的意思,後來逐漸傳到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又逐漸傳到百姓之中,大家相繼效仿,擴散到民間并世世代代傳習下來。
據說,古時候每年八月十五祭拜月亮的原因是:傳說月亮上有棵百折不撓的桂花樹,無論怎麼去砍它,都會自己長好。當時的人們希望即使得了小毛小病,也可以像這棵桂花樹一樣自愈;而蟾蜍是長壽和多子多孫的寓意;再者,中秋節月亮最圓最亮,引起古人的聯想神往,中秋佳節便有了祭拜月神的習俗,并流傳至今。
據了解,明止堂坐落于嘉定菊園文化創業園内,館内陳列着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等時期的各類字磚、畫像磚3萬餘塊,是迄今為止國内規模最大、品種最多、精品最全的古字磚陳列館。
明止堂開放時間:
周一至周五(8:30-16:30),
周六、周日及節假日(9:00-16:00),
地址:
漳浦路118号。
感興趣的市民可以通過電話69959305預約,
免費參觀體驗。
這個假期,
和家人一起來明止堂走走看看,
探索古人的智慧吧!
通訊員:朱敏敏
編輯:唐敏、卓明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