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夏日為荷而來

夏日為荷而來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8 08:59:13

江南一入伏,便溽熱難耐,翻看《閑情偶寄》,李漁說,每每這時候,他就赤身裸體躺在雜亂的荷叢中乘涼。于是,我去了郊外荷塘月色公園,此時“荷事”勝極到難管難收。

“荷花之異馥,避暑而暑為之退,納涼而涼逐之生。”想到這兒,我索性雇了一艘小木船,船頭破開水面,悠悠蕩蕩,朝着荷叢深處駛去,暑熱沸騰,蕩舟荷叢,一陣陣清香從鼻端滲透至肺腑,其中妙處,自不消細表。荷風習習,近觀荷葉肥碩碧綠,高高擎出水面,中央的花骨朵兒開得嬌豔,多為粉色,故書中多以美人喻之。可在李漁這老頭兒眼中,“至其可人之口者,則蓮實與藕皆并列盤餐而互芬齒頰者也”,才是荷最大的好處。也就是說,蓮荷是夏日裡最可口的消暑佳品,江南人把它們做成一道道時令美馔,食之令人口齒芬芳。

夏日為荷而來(荷以消暑無荷不成宴)1

以亭作畫框,框出一幅盛夏荷花圖。 (視覺中國/圖)

荷葉粉蒸肉、荷葉叫花雞、荷葉包蝦仁

美食家陸文夫曾說過:“簡單的豬肉随着時令變化,燒法不一,有老蘇州戲稱,一年四季就是要吃好四塊肉,春季吃醬汁肉、夏季吃荷葉粉蒸肉、秋天吃扣肉,冬天吃的是與醬汁肉很容易混淆的醬方肉。”在上蒸下煮的酷暑,若不吃上一回荷葉粉蒸肉,可真有點辜負了“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之盛境。

說起蘇州的荷葉粉蒸肉,得追溯到清乾隆年間,朝中大學士劉墉南下姑蘇,聽聞黃天蕩荷花開得好,于是蕩舟其中。飯間,船家備好一桌豐盛佳肴,大概為了考驗一下蘇州廚師的功力,劉墉提出了一個龊刻的要求:“今日之菜,要有荷塘物色”。這也難不倒蘇州廚師,他們将五花肉切片,用黃酒、花椒腌制,裹上一層碎米粉,随後就地取材,順手摘了幾片新鮮荷葉裹起,蘇州人素來講究“夏食清淡”,油膩的肉類蒸着吃才是最健康的做法。于是,将荷包肉放入籠屜蒸煮,此時,五花肉吸收荷葉清香,荷葉不僅吸噬過剩的油脂,更是牢牢鎖住水分。打開荷葉一瞬間,頓感荷香四溢,落箸入口,更覺鮮香肥糯、入口即化,頗有一番“過雨荷花滿院香”的詩趣。這道菜流傳至今,成了蘇州人一年之中必嘗的“四塊肉”之一。

舊時的江南,官商之家多喜在自家宅第種植荷花,一如汪曾祺在《荷花》一文中所述:“我們家每年要種兩缸荷花,種荷花的藕不是我們常吃的那種藕,要瘦得多,節間也長……在缸底鋪上一層馬糞,厚約半尺……過個把星期,缸裡就有小荷葉嘴冒出來。再過幾天荷葉長大了,冒出花骨朵了,荷花開了”。

我祖父在世時亦曾在老宅的正廳台階旁的水缸裡種植過蓮荷。江南多雨,下雨了,雨點打落在荷葉上“啪啪”作響;雨停後,葉面上的雨珠似水銀般搖搖滾滾,聽着看着,仿佛置身于一幅江南水墨畫。一到夏天,但凡家裡有人想吃粉蒸肉了,便從缸裡折幾片荷葉,讓家裡廚子現做了吃。扒開碧綠的荷葉,露出醬色的糯米五花肉片,糯米吸足了鮮肉的豐腴和荷葉的清香,一口接一口,完全停不下來。

其實,荷葉除了包肉,還能包雞、鴨、魚、蝦。比如,TVB83版《射雕英雄傳》中,黃蓉随手整了一隻叫花雞,聞到香味的洪七公犯了饞瘾,哈喇子直淌,他接過叫花雞,吃了個“風卷殘雲”,忍不住一個勁誇這是人間至味。能讓嘗遍天下美食的洪七公心心念念的叫花雞,其實是江浙一帶傳統名菜。叫花雞,顧名思義叫花子吃的雞,相傳舊時,叫花子偶得一雞,在既無炊具又無調料的窘境下,他将宰殺的雞去除内髒,摘幾片新鮮的西湖荷葉裹雞,外層用黃泥糊嚴,堆些枯枝敗葉點火煨烤,烤到泥巴幹透,用力摔地上,雞毛随泥殼脫落,入口酥爛肥嫩,還帶着一股淡淡荷香。

蝦仁是蘇杭一帶老百姓常吃的家常菜,衆所周知的是,杭州有龍井蝦仁,蘇州有碧螺蝦仁。鮮為人知的是,在夏令時節,有一道荷葉蝦仁,即将蝦仁包在荷葉裡,小火慢慢焖,荷葉之清香滲入蝦仁裡,蝦仁之鮮香散落在荷葉上,上桌之際,粉瑩瑩的蝦仁底下墊着一張碧生生的荷葉,應時應景,煞是好看,頗有一番“蓮香隔浦渡,荷葉滿江鮮”的意境,故又得名“芙蓉花開”。

夏日為荷而來(荷以消暑無荷不成宴)2

蓮子 (視覺中國/圖)

炸荷花、煲荷湯、荷花酥

小時候,我家隔壁公園有個荷花池塘。每逢盛夏,白荷花微開時,父親去摘下中層最嫩的花瓣,清洗幹淨,在雞蛋、面粉糊中一拖,挂漿後,放油鍋用小火慢炸,直至金黃色撈出。擺盤時可根據口味,撒上白糖或椒鹽,一盤“炸荷花”看起來賞心悅目,吃起來更是齒頰生香。

其實,父親這一手“油炸荷花”絕活來自祖父的真傳。很多年前,祖父作為“資産階級”一分子,拖兒帶女,下放到江蘇北部一個貧窮鄉村接受“改造”。住的是泥牆草頂的簡易茅棚,吃的是清湯寡水的粗茶淡飯,過慣了精緻生活的老少爺們兒哪裡吃過這等苦頭。日子總是要過下去的,為了改善一下夥食,給兒女們開開胃、解解饞,祖父絞盡腦汁。蘇北湖泊衆多、水網密布,祖父看到河塘裡的荷花,頓然有了主意,他采摘了幾朵大荷花,提着竹籃去村民家收購土雞蛋,村民也樂得将平日裡舍不得吃、積攢下來的雞蛋,換取一點額外的收入貼補家用。去集上買了兩斤面粉,回到家裡,曾經“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祖父居然親自動手打雞蛋、挂面糊、炸荷花。在那個缺衣少食的年代,吃上一頓炸荷花成了一家子在農村最奢侈幸福的事情了。

毋庸置疑,祖父在最得意和最艱澀的年代,都是從容淡定的,他身體力行“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也是一種積極樂觀的生活态度。他一邊做美食改善家裡人的夥食,一邊又敦促子女們背英語單詞和《古文觀止》,“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亵玩焉”。誠然,苦難來自外界,但堅強卻是骨子裡的,它是一種長在血脈中的風骨與傲氣,關乎一個人的尊嚴。就算命運讓他們失去了名利财富,他們依然可以靠這些内在的品質,改寫命運,赢回尊重。高考恢複後,他的一兒一女,不負厚望,皆被國内一流學府錄取。

荷花可炸來吃,荷葉可熬湯喝。在《紅樓夢》第三十五回,薛姨媽來探視正在養傷的賈寶玉,王夫人問寶玉想吃什麼。寶玉笑道:“也倒不想什麼吃。倒是那一回做的那小荷葉兒小蓮蓬兒的湯還好些。”寶玉心心念念的“小荷葉兒小蓮蓬兒湯”,聽起來簡單,做起來比較“磨牙”。首先,要找出模具,管金銀器皿的把四副湯模子送來,“原來是個小匣子,裡面裝着四副銀模子,都有一尺多長,一寸見方。上面鑿着豆子大小,也有菊花的,也有梅花的,也有蓮蓬的,也有菱角的:共有三四十樣,打的十分精巧”。連出身“珍珠如土金如鐵”的薛家主母初見此物也“不認得是做什麼用的”。這模具是用來印刻面片兒,然後用現摘的新鮮荷葉兒和現殺的母雞熬成一鍋湯,再将印成蓮蓬、菊花、梅花等形狀的面片兒丢入湯内煮熟。也難怪榮國府管家王熙鳳說這道湯“是舊年備膳時留下的”,原是做給皇帝吃的。

“彼澤之波,有蒲與荷。有美之人,傷加之何?”《詩經》把荷花比成美人,在杭州,做成荷花形狀的荷花酥更成了國潮點心界的顔值天花闆。2018年的清宮劇《延禧攻略》中,裕太妃為了給兒子弘晝求情,煞費心思做了一款顔值與口感并存的宮廷點心——荷花酥“孝敬”乾隆。荷花酥因劇火了一把。荷花酥的外形酷似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每層酥皮紋理清晰,酥脆清甜。在杭州,荷花酥最能考校一個家庭主婦的廚藝,最早的荷花酥用面粉揉成面皮摻和上豬油、蜂蜜,後來,又加入椰子、藕粉、蓮蓉、蓮子等物什,蓮子本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試想一下,炎炎夏日,一邊遊湖賞荷,一邊吃着與荷花相映成趣的荷花酥,豈非應景得很。

夏日為荷而來(荷以消暑無荷不成宴)3

荷花酥 (視覺中國/圖)

荷塘小炒、糯米糖藕

荷花謝了,新藕上市。

在《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劉恺威、柳岩聯袂推出一款“荷塘小炒”,這個清新絕妙的菜名,不知是否靈感來源于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很容易讓人浮想聯翩:駕一葉扁舟,徜徉荷海,感受一下“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的詩境,一盤菜肴被賦予如此詩意的名字,美哉!

荷塘小炒各地皆有,然配料各有差異。既然說到荷塘,那麼,蓮藕必是當仁不讓的主角,藕有七孔和九孔之分,炒菜當選脆嫩多汁的九孔蓮藕。我家鄉的九孔蓮藕,色白如雪,脆爽爆汁,乃韓愈詩文中“冷比霜雪甘比蜜”的打實寫照。配以雞頭米、百合、菱角,再加胡蘿蔔、黑木耳點綴,猛火快炒,一盤五色缤紛的全素小炒是夏日裡最好的開胃前菜,鮮脆爽口,食多不膩,更不必擔心長胖。

以藕作食,可切片熱炒,亦可糯米塞藕。梁實秋在《雅舍談吃》一書中談道:“我小時候,早晨跟我哥哥步行到大鹁鴿市陶氏學堂上學,校門口有個小吃攤販,切下一片片的東西放在碟子上,灑上紅糖汁、玫瑰木樨,淡紫色,樣子實在令人饞涎欲滴。走近看,知道是糯米藕。一問價錢,要四個銅闆,而我們早點費每天隻有兩個銅闆。我們當下決定,餓一天,明天就可以一嘗異味。所付代價太大,所以也不能常吃。糯米藕一直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舊時,糯米藕是我家鄉駱駝擔上一道時令小吃。與荷塘小炒不同,做糯米糖藕選取的是生澀粗胖的七孔老藕。洗淨蓮藕,切下頂部一小段,将泡好的糯米用筷子慢慢捅進去,填滿每個藕孔,注意不能塞得太滿,以防脹裂,蓋上切下的小段用牙簽固定好,放入砂鍋,加水浸沒蓮藕,蓋上鍋蓋,用大火燒開,揭蓋加冰糖後轉小火煮至藕熟起糖皮,關火待涼,撈出來切片裝盤,淋上桂花糖漿即可。

咬一口,糯米的香糯混合着蓮藕的粉糯和冰糖的清甜,口感絕佳。糯米糖藕還有一種吃法,在金庸小說《書劍恩仇錄》第八回“千軍嶽峙圍千頃 萬馬潮洶動萬乘”,紅花會總舵主陳家洛在離家十幾年後,偷偷潛回老家府邸,丫頭晴畫捧出他小時候最愛吃的“四片糯米嵌糖藕”,他把糖藕中的糯米球一顆顆用筷子頂出來,自己吃一顆,在晴畫嘴裡塞一顆。晴畫笑道:“你還是這個老脾氣。”用筷子頂糯米球大概是每個江南小囡樂此不疲的“消遣活”。

夏日為荷而來(荷以消暑無荷不成宴)4

藕片 (視覺中國/圖)

藕粉及小食

吃鮮藕講究時令,若研制成藕粉,便四季可食了。做藕粉是一宗傳統古老的手工藝。首先,要選取成熟的大塊老藕,洗淨,切除藕節、藕鞭,刨成藕屑,加水、打漿、過濾……反複N次,在曆經“千揉與萬搓……百指費辛勤”,終于得到較為純淨的藕汁,放入木桶沉澱半天,撈出藕粉團,自然晾幹後,得到一大塊幹藕粉團。此時,考驗刀功的時刻到了,但見老師傅手起刀落,須臾間,藕粉片呈鵝毛雪片般紛飛飄落,故又得名 “鵝毛雪片”。“誰碾玉玲珑,繞磨滴芳液。擢泥本不染,漬粉讵太白。鋪奁暴秋陽,片片銀刀畫。一撮點湯調,犀匙溜滑澤。”一首《藕粉》詩将傳統藕粉制作過程描述得如此形象貼切。藕粉來之不易,“每藕二十斤,可成一斤”(清代顧仲《養小錄》)。

舊時,官富人家的小姐太太素有吃藕粉的習慣。少時,我常見叔祖母沖攪藕粉當下午茶吃,“不用下鍋,調以滾水,即能變生成熟,斯為妙品”,加上蓮子、紅棗、枸杞、銀耳等輔料。講究的人家會撒上桂花露,咬破一顆桂花粒,桂花的醇香瞬間炸裂開來,在藕粉包裹下橫沖直撞。在燥熱的伏天,胃口寡淡,食不甘味,叔祖母幹脆以藕粉代餐。

一碗藕粉清甜溫軟、寬慰腸胃。李時珍《本草綱目》載:“蓮藕搗浸澄粉服食輕身益年。”《綱目拾遺》曰:“藕粉,能輕身延年,凡一切症皆不忌,可服。”可見,藕粉不但可口,更有裨益身心、滋陰養顔的效用,這大概也是我叔祖母她老人家長壽康健的秘訣之一。

夏日為荷而來(荷以消暑無荷不成宴)5

荷葉酸梅湯 (視覺中國/圖)

江南人在一個“吃”字上鉚足功夫,用藕粉制作點心也能玩出多重花樣,且頗受吃客青睐。《紅樓夢》第四十一回“賈寶玉品茶攏翠庵 劉姥姥醉卧怡紅院”中寫道:“一時,隻見丫頭們來請用點心。賈母道:‘吃了兩杯酒,倒也不餓。也罷,就拿了這裡來,大家随便吃些罷。’丫頭們聽說,便去擡了兩張幾來,又端了兩個小捧盒。揭開看時,每個盒内兩樣。這盒内是兩樣蒸食,一樣是藕粉桂花糕,一樣是松瓤鵝油卷。”其中,“藕粉桂糖糕”的主要原料就是藕粉,此糕用藕粉、面粉、桂花蒸制,是一款開胃健脾、補虛養顔的小食。

在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段譽被鸠摩智擄去江南,在姑蘇燕子塢,慕容家的丫頭阿朱、阿碧招待客人,呈上“四色點心是玫瑰松子糖、茯苓軟糕、翡翠甜餅、藕粉火腿餃”,且“形狀精雅,每件糕點都似不是做來吃的,而是用來玩賞一般”,貴為大理王子的段譽看了,也不由贊道:“這些點心如此精緻,味道定是絕美的了,可是教人又怎舍得張口去吃?”阿碧微笑道:“公子隻管吃好哉,我們還有。”段譽吃一件贊一件,大快平生。可笑鸠摩智卻不敢食用。倒便宜段譽這小子“将茶水和四樣糕點都嘗了個遍,贊了個夠”。所謂的藕粉火腿餃,即用面粉和藕粉揉成晶瑩透明的餃子皮,裡面餡心是火腿丁和筍丁,那滋味,想想也非同尋常,無怪乎出身天潢貴胄的段譽也對它贊不絕口。

而今,藕粉桂花糕和藕粉火腿餃在市面上已鮮少見到了。有一種小吃“藕粉圓子”倒是成了淮揚地域的招牌點心,把攏好的芝麻餡往藕粉上一滾,下沸水煮熟即可。一個個晶瑩剔透的湯圓,吃起來别具風味。

申功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