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保姆要嫁耄耋老翁,這事兒不算少見,無非是“等老頭子死了,刷他的存折、住他的房子呗”。但是,石于珍這個女人,絕不是你想得那樣……
文/青麥
石于珍第一次披上了婚紗,大紅的結婚證書就在她随身的包包裡。等了這麼多年,走了那麼艱辛漫長的路,女兒都快要嫁人的時候,這個45歲的女人,終于結了婚。
鏡頭前的石于珍笑得羞澀又幸福,她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要小一些,但新郎卻白發蒼蒼、老态龍鐘。從保姆變成妻子,這場愛情,或許注定要成為一場談資……
當78歲的“袁滾滾”遇到43歲的“石滾滾”
下午3點,石于珍和袁華清新婚第二天,筆者前往這對忘年戀人家采訪。陳舊的老式小區,窄小的房間幹淨整潔,四面牆上挂着袁華清夫婦的合照。照片中唯一的“外人”,是石于珍在上海工作的女兒曉曉。
在外做鐘點工的石于珍還沒有回家,兩隻鴨子調皮地跳到袁大爺身上。老人笑眯眯地教訓鴨子:“幺兒,要聽話!不聽話,媽媽回來就要打你們。”
鴨子吃的玉米,是袁華清買的3塊錢一斤的好品種。“這是小石買給我的鴨子,我得好好養着。不然,她會罵我呢!”袁華清說完後,不好意思地呵呵笑起來。我們談話間,他不時地張望門外,有時樓道傳來走路的聲音,他就會側耳傾聽。這個年近八旬的老人,他所有的挂念和心思,全都在妻子身上。袁華清說,石于珍叫他“袁滾滾”,他叫她“石滾滾”。
晚上6點,石于珍終于回了家。她敲門時親切地叫着“袁滾滾”,袁華清響亮地答應:“哎!石滾滾回來啦!”袁華清看着在廚房裡忙活的妻子,突然跟筆者說:“日子過得越幸福,就越害怕死。”石于珍則說:盡管袁大爺比自己大了35歲,但她一點都不後悔,因為,真正的愛情與年齡無關……
時間回溯到2008年6月21日,43歲的石玉珍第一次遇見袁華清。在成都某家政公司裡,已經和公司簽訂用工合同一個星期的石于珍都快絕望了,沒有人願意雇用她,因為她“來曆不明”,不肯透露親人的任何信息。但第N次來到家政公司的袁華清,卻一眼相中了石于珍。他覺得她長得像自己的大女兒,看起來也不像厲害的女人。
“我快80歲了,但不用端屎端尿。你幫我做做飯、洗洗衣裳就行。”這是袁華清跟石于珍說的第一句話,讓她覺得老人很實在,都這麼大年紀了自己來找保姆,也夠可憐的。兩人當即簽訂了合同,當晚,石于珍就住進了袁華清家。“我老伴兒去世快20年了,兩個女兒也不跟我來往。我不把你當保姆,要當女兒待!”一小盅酒下去,袁華清的話開始多了。石于珍想起已經十幾年不見的老父親,忍不住喝了一大口酒說:“袁大爺,這世上沒有壞女兒。以後,我把您當成親爹伺候!”
第二天大早,石于珍給袁大爺做好早餐,三下五除二就将老人雜亂的房間收拾得幹淨整潔。石于珍做的飯很好吃,三天後,袁華清就說:“你要不嫌棄的話,就一直伺候到我死吧!”因為臨街那間房改成了鋪面,袁華清就靠一個月2500元租金生活。“我就這麼點錢,我的生活費和你的工資都在這裡頭了,全看你安排。”不知為何,老人的這句話讓石于珍鼻頭一酸,她忍不住說:“大爺,有些話憋在我心裡都快爛了……”袁華清說:“說說看,也許我能幫點忙。”
因為同病相憐,年齡便不再是距離
石于珍出生于四川仁壽縣汪洋鎮一個中醫世家,下面有一個比她小9歲的妹妹石曉蓮。石于珍17歲時,同村的梁孝德入贅到她家。由于年紀太小,兩人隻舉行婚禮,但沒領結婚證。兩人辛苦打拼,将父親經營的一家耐火場和兩家商鋪做得風生水起,漸漸地成為汪洋鎮的首富。結婚3年後,石于珍生下了女兒曉曉。女兒6歲時,她又生下了兒子,但兒子卻在兩歲時不幸夭折。禍不單行,妹妹石曉蓮被人販子騙到安徽蕪湖。丈夫梁孝德出去尋找,半個月後将她帶回了家。
“兒子死了,可我做了絕育手術不能再生。妹妹回家後不久,我那狠心的父母為了留住想要兒子的女婿,竟給我丈夫和親妹妹舉行了婚禮!”時隔多年,石于珍跟袁華清說到自己27歲經曆的那些悲痛和屈辱,忍不住失聲痛哭。
女兒漸漸長大,石于珍覺得自己不能再過這樣屈辱的日子了。曉曉9歲的一個深夜,她帶着女兒離開了家,在仁壽縣租了房子,賣栀子花、擦皮鞋、賣麻辣燙,後來開了家小餐館。石于珍硬是靠着自己一雙手,把女兒送進了大學。2005年夏天,女兒曉曉大學畢業時,石于珍在縣城買了一套60多平方米的二手房。
聽到這兒,袁華清忍不住感歎:“我拉闆車将兩個女兒撫養成人。等她們翅膀硬了,就飛遠了,不回來看我了。”石于珍說:“你肯定傷過女兒的心,她們記仇!”袁華清笑着說:“不就是沒把房子分給她們嘛!這房子是單位公房,不能賣。她們以為我要留着房子找老婆,都6年沒來看過我啦!”
同是天涯淪落人,這一次交談後,石于珍覺得袁華清更親了。他的幽默和健談,也讓她覺得做保姆的日子不那麼乏味辛苦。天氣好的時候,石于珍就和袁華清去公園散步。左鄰右舍見到袁華清就打趣:“有小石陪着,您都返老還童啦,隔好遠就能聽到笑聲呢!”袁華清得意地點頭。
2009年6月,石于珍得了重感冒。袁華清什麼都不讓她做,端茶倒水,還給她買了很多零食,這讓石于珍很感動。
石于珍的病剛好,袁華清卻被查出得了血管瘤,需要馬上做手術。可無論石于珍怎麼說,袁華清就是不住院。石于珍說:“您再這樣不聽話,我就不管您了!”袁華清頓時乖乖地答應做手術。但是,醫藥費要1.5萬元,袁華清隻有1萬元存款。給兩個女兒打電話,她們一聽到要錢就挂了電話。石于珍隻好将自己攢了大半年的5000元拿出來墊了醫藥費。出院時,袁華清說:“你的恩情我永不忘,我一定加倍償還。”“那就給我漲工資吧。”石于珍笑着說。
相差35歲的忘年婚,是陰謀還是真情
這一次重病讓袁華清知道:石于珍比自己的親女兒還要好。他想在自己快進墳墓時,做一件大事。2009年8月的一個早晨,袁華清突然抓住了石于珍的手說:“小石,我們倆都是可憐人,你嫁給我吧!”石于珍慌忙抽出手,說:“您沒發燒吧?袁大爺,我比您大女兒還小兩歲呢。”袁華清馬上低下頭喝粥,接下來的一天,兩個人都覺得很不自然。
第二天一大早,糾結了一宿的石于珍悄悄地離開了袁華清家。她坐上111路公交車,卻不知道在哪站下。這時,她突然收到一條短信,竟然是袁華清發來的:“我知道你會走,我不怪你。告訴我你的銀行卡号,這個月的工資還沒結呢。我這糟老頭子冒犯你了,請見諒。”她想起不久前自己教他發短信,整整用了兩天時間,袁華清還說:“這太費神了,除非哪天我戀愛了,才會給人發短信。”
石于珍忍不住笑了,那一刻袁華清的樣子仿佛就在眼前。他不再老态龍鐘,而是一個慈祥有趣的男人,一個敞開胸懷、願意用餘生讓她歡笑的男人。再說一個老人如此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愛沒有什麼錯。
石于珍下了車,走到馬路對面又搭上111路車。進入小區,石于珍看到袁華清打開所有窗戶,站在窗前守望,眼神憂傷而期盼。她進屋,問他:“你女兒會答應嗎?”袁華清笑着反問:“難道你還要去請求你父親同意嗎?”
一周後,袁華清和石于珍領了結婚證,小區鄰居為他們置辦了簡單的酒席。袁華清的兩個女兒也來了,酒過三巡她們卻突然提出,堅決反對父親和石于珍結婚。袁華清的老鄰居質問她們:“你們老父親一無房産,二無工作,石于珍圖他什麼?你們如此反對究竟為何?”
大女兒說:“年紀輕輕嫁給老人有失倫理,不是謀财就是害命!”石于珍轉過身去默默流淚。她輕輕地跟袁華清說:“離婚吧,我不願意背冤枉名聲。”袁華清好說歹說都拗不過隻好答應了。第二天一早,兩人去民政局離婚。填登記表時,才發現兩人都沒帶戶口簿。
工作人員問他們:“你們走路都牽着手,幹嗎要離婚?”石于珍指着袁華清說:“他女兒不同意。我們年齡相差35歲,不該結婚。”工作人員笑了:“還有80歲大爺娶20多歲少女的呢。好好過日子吧,别折騰了!”
這句話讓石于珍頓時吃了定心丸,她紅着臉跟袁華清說:“不離了,我們好好過!”
落魄時無人問津,幸福後卻屢遭叨擾
袁華清的兩個女兒不再叨擾,但石于珍卻一直不敢跟曉曉說。當女兒再次發短信催媽媽找一個“新爸爸”時,她才說自己給她找到“新爸爸”了。曉曉馬上趕到成都,看到袁華清後就哭了:“媽媽,你瘋了!你瞎了!”石于珍也哭着說:“我跟他在一起很快樂。你就讓媽媽做一次主好嗎?”
曉曉無論如何接受不了這個事實,當即摔門而去。第二天下午,曉曉在機場正要換登機牌時,卻看見媽媽攙扶着袁華清,從人群中朝自己走來。袁華清從包裡取出一個小塑料包遞給她,熱乎乎的,泛着胡麻油和玉米葉的清香。石于珍在一旁說:“他知道你喜歡吃葉兒粑粑,一大早就起來給你做。”曉曉好奇地一層層拆開,見幾個橢圓形的葉兒粑粑依偎在一起。
“媽媽!”曉曉哽咽着抱緊石于珍,這個從9歲起就開始和母親颠沛流離,比誰都了解和擔心母親的女孩,那一刻突然明白:除了祝福媽媽,她别無選擇。
石于珍想為女兒攢點嫁妝錢,也想讓兩人的生活過得更豐富些。2009年12月,她跟袁華清商量,想繼續做保姆,但不是整天做,一天隻做4個小時。袁華清說:“老婆說什麼我都同意!”擔心袁華清一個人在家孤單,石于珍給他買了兩隻鴨子。
曉曉隔段時間給石于珍寄一個包裹,包裹中偶爾也有送袁華清的一點禮物。女兒寄的衣服,石于珍總是舍不得穿,而是托人帶給袁華清的兩個女兒。她們都下崗了,日子過得甚是清苦。她們從不拒絕,但也不曾道謝。
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發展,但是2010年4月,一個陌生男人的突然造訪,打破了這對忘年夫妻的平靜生活。
來人名叫姜鵬,是袁華清從來沒聽說過的名字,也是石于珍最不想提及的名字。2006年,41歲的石于珍和38歲的姜鵬經人介紹戀愛同居了。對方一表人才、溫文爾雅,有過一次不幸婚姻,而歲月的磨砺也讓石于珍煥發出别樣的成熟魅力。有了愛情陪伴的石于珍,也變得愛說笑愛打扮。她做夢也沒想到,這個口口聲說愛她的男人,會在2008年6月趁她去上海看望女兒時,拿着自己的戶口本,将她辛辛苦苦打拼買的房子賣了。
打官司未必能赢,而且石于珍也不想再折騰了,最後她選擇了忍氣吞聲,去應聘做了保姆。女兒知道這件事,已經是一年後了。
姜鵬将房款揮霍一空後,也沒有女人再搭理他了,當他偶然聽說石于珍嫁給一個八旬老翁時,一路尋到了袁華清的家裡來。姜鵬覺得:自己跟石于珍道歉認錯的話,她一定會回頭跟自己在一起的。
連續三次造訪,石于珍都讓姜鵬吃了閉門羹。姜鵬回到仁壽後,将石于珍的事告訴了她的一位老鄉,梁孝德和父親石天柱很快知道了“失蹤”多年的女兒的消息。2010年6月20日下午,梁孝德和嶽父來到袁華清的家。
“跟我們回家吧,不要叫别人笑話你。”50歲的梁孝德身體消瘦,頭發花白。石于珍反問:“以前這麼多年,你就不怕被人取笑嗎?”比袁華清還小兩歲的石于珍的父親,自始至終沒看袁華清一眼,見女兒根本不“回心轉意”就說:“你媽身體不好,一直罵我是畜生。爹娘死的那天,還是希望你回去看看啊……”
石于珍忍着眼淚“答非所問”:“曉曉大學畢業了,在上海工作!”說完轉身進了裡屋,蒙在被子裡号啕大哭。第二天,她給女兒發了短信:“寶貝,昨天你姥爺和爸爸來看我了。”曉曉的短信隻有一個字:“哦”。
“寶貝,他們都老了,不要恨他們,讓一切都過去,好嗎?”石于珍忍不住哽咽。曉曉說:“這個世界上,我有個媽媽就夠了!”“那新爸爸呢?”石于珍窮追不舍。曉曉過了許久回短信:“嗯,他給我做的葉兒粑粑很好吃!”
今生為你買一塊墓地,是為了來世早點找到你
11月底,曉曉帶着男友來到成都看媽媽。他們給媽媽買了毛衣和羽絨服,也給袁華清買了電動剃須刀和燙腳盆。曉曉吃着袁華清做的葉兒粑粑,第一次主動跟他說話:“袁大爺,我尊重我媽的選擇,希望你們幸福!”盡管曉曉叫袁華清為“大爺”,但他也感動得涕淚滂沱。
12月,“成都老年協會”負責人來到袁華清家,為他和石于珍各自贈送了一份保險和一套婚紗照。12月20日,45歲的石于珍生平第一次穿上漂亮婚紗,和袁華清補照了婚紗照。
12月21日,當筆者來到袁華清家采訪,要為這對幸福夫妻照相時,石于珍和丈夫都穿戴一新,她說這些衣服都是女兒在上海買的高檔貨。戴上帽子的石于珍要求袁華清也戴上帽子,但他說自己戴帽子不好看,她就湊上去在他臉上響亮地親了一口,袁華清頓時樂開了花,乖乖地戴上了帽子,然後笑眯眯地依偎在妻子身旁。
問石于珍,袁華清做過的最讓她感動的事是什麼?她說,2010年春節前,成都市老年協會和袁華清原單位給他發了5000元錢過節費,袁華清背着她取了自己僅有的6000元存款,然後為石于珍買了塊墓地。之前曾在韓劇裡看到一個癌症晚期老人,為自己年邁的老伴提前買墓地的情節時,石于珍感動得哭着說:“這個老太太真幸福。”沒想到袁華清記住了,他深情地對石于珍說:“我肯定要比你早幾十年變成一座墳,我給你在我的墓地裡買一塊墓地,是想下輩子早點找到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