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從儒道的角度分析你心中的李白

從儒道的角度分析你心中的李白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14 10:14:14

沒想到,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鐵杵成針”的故事,被人質疑了。

從儒道的角度分析你心中的李白(質疑鐵杵成針說李白傻)1

圖片源于網絡

而且,看樣子情勢還很嚴重,上到了“傻”的高度。故事中的李白,從老婆婆“隻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言行中,悟出讀書須下功夫道理,竟然成了“傻”,且是“那麼傻”,也就是:不是一般的傻。

我不知道這件事是不是真實存在的,說是某盧老師教《鐵杵成針》一課時,一學生說了句“我不相信李白會那麼傻”,結果得到很多同學認同,課也上不下去了。盧老師課後又到家長群探詢這事,結果有家長勸老師别教這課了,因為孩子們不信。盧老師隻能無奈地直歎氣。

雖然不能确認是否真有此事,但看到網友評論,卻令我不能不信,即使某盧老師之事不是事實,在某些人那裡也能變成事實,一些網友的評論,充分論證了這一點。

雖然有的網友直呼這種質疑“荒唐”,但一些網友也直言:

“鐵杵磨成針”十分不合情理。學生的質疑有道理。

在科學發達的時代,愚公移山、鐵杵成針等古人那些故事已變得荒唐可笑。教材要與時俱進,跟得上現代人的思維,否則隻會起到逆反作用。

鐵杵成針的故事,在現代,已經不适合了,這又不是純寓言,孩子不信情有可原。

其實與其采用“鐵杵成針”,還不如“孟母斷機杼”的故事,相對更合理。孩子都變聰明了,不好糊弄了。

也有網友說:甭管對不對,肯動腦有想法就是好事。

還有事件中的家長,自然也屬這一類了。

我不知道他們這想法是早已有之,還是聽了孩子的質疑或看了文章之後的新發現、新感想,但不管如何,我相信他們都應該是沒少受過教育的。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提出質疑,确實不是壞事,但要說甭管對不對就是好事,我看就未必。

學習講究的是正确認知,而不是胡亂猜疑,不是脫離事物的本質吹毛求疵,甚或雞蛋裡挑骨頭。

文學創作不僅講究想象,也需要并允許虛構、誇張。

這一點,學過語文的不會不知道。

鐵杵成針的故事,出自于南宋祝穆的《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毫無疑問,作者(或者說編者)的目的就是,借這個故事宣揚一個道理:隻要有決心,肯下功夫,再難的事也能成功。後來這故事演變出成語:鐵杵成針、鐵杵磨成針、鐵杵磨針,也演變出諺語:隻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故事選入小學語文課本後,這些成語、諺語也随着李白的名字,深入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

祝穆的《方輿勝覽》,不是史籍,就是一部記錄一些傳聞的地理類書籍,難免沒他的再加工創作。鐵杵能否成針,我們姑且先放開不說,我們先來看這問題,李白會不會出現在故事裡的象耳山下,李白可不可能遇到這磨針的老媪,其實這些根本不應該成為問題。也許這故事根本就是民間傳說,或是祝穆根據傳聞再加工,将李白寫成了主人公,這樣,可以使故事更具可讀性、可信性,也使其教育威信大為增強。

大家想想,在我們熟悉的各種故事傳說中,将曆史人物融入其中,使其成為故事人物,這樣的情況難道還少嗎?就是現代人所著的曆史小說,裡面的所有人和事,難道全部都是真實存在、實際發生了的嗎?難道也一一去質疑其真實可信嗎?

李白傻,鐵杵成針荒唐可笑、是糊弄人,所以這樣的課不要講,不适合了,這樣的質疑有意義嗎?這樣的邏輯站得住腳嗎?

照這邏輯,司馬遷的《史記》要被扔進廢紙簍了,他說蔺相如怒發沖冠,頭發能直豎起來把帽子都頂起來嗎?你把頭發豎一下頂一個給大夥瞧瞧!

照這邏輯,紙上談兵這成語也不能用了,趙括的事是發生在戰國,那時根本還沒有紙,連紙都沒有,怎麼能說紙上談兵呢?你叫趙括在紙上談個兵來看看!

照這邏輯,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要下架,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蜀道難,難于上青天”要封存,梁祝要抹去,孟姜女要除名,花木蘭也不能替父從軍……

如果照這邏輯,不适合現代這科學發達的時代的太多了,我列不過來了。唉,你說這邏輯站得住腳嗎?

是現在的人更聰明了,不好糊弄了嗎?

認為現在的人更聰明了,不好糊弄了,似乎成了上面提到的文章及一些評論者的共識。就僅僅是這樣嗎?

現在人變得越來越聰明,不錯,這應該是事實,這也應該是人類發展的必然。相較之下,以前的人某些方面确實不如現在的人聰明。但是,他們不聰明,能不聰明到連動腦想問題、質疑的能力都不具有嗎?而且,你注意到嗎,古人的不少聰明,至今仍令現代人望塵莫及。

鐵杵成針,不就是一個寓言故事嗎?一個勵志故事而已。這樣的文字,重點并不在故事本身,如同愚公移山、梁祝、花木蘭等等,而是在故事所闡發的象征精神、寓含意義。

用鐵杵磨針,明眼人一讀即知,在現在這是不現實的。但不現實就代表着不可能嗎?

真正論起來,鐵杵成針也不是沒可能的,如同滴水穿石,看似不可能,實際有可能,否則在精細鍛造技術出現之前,人們就沒針用了嗎。它所需要的,隻不過是時間而已。

像愚公移山,有人認為荒唐可笑,它就真的荒唐,真的可笑嗎?

愚公移山這樣的事,國人自古以來幹得難道還少嗎?

曆史上,良渚水利工程、大禹治水、築長城、開運河、修棧道,等等。

現代就更不用說了,紅旗渠、郭亮挂壁公路、南水北調、三峽水庫、青藏鐵路、天宮,等等等等。

諸如這些,哪一項不是震铄古今?

諸如這些,難道不是鐵杵成針、愚公移山精神的體現嗎?

中華幾千年,不正是憑借着鑽木取火、誇父追日、嫦娥奔月、愚公移山、精衛填海、鐵杵成針、卧薪嘗膽、聞雞起舞這些大無畏、艱苦奮鬥、勇于創新的精神,走到今天的嗎?

這些連外國學者都歎服的精神,你現在竟然說是糊弄人的,是荒唐可笑的,是不适合現在科學發達的時代的,而原因就是:現在的人更聰明了,不好糊弄了。

難不成,世代國人,就隻到了現在,才變得聰明到可以質疑李白傻、愚公移山糊弄人?

當然非也,那是舍本求末了。

作為老師,應善于引導;作為家長,應懂得甄别;作為網友,應能夠從善。

前面說過,孩子在學習中能質疑,這不是壞事,但一味認為是好事,就有所不妥了。

孩子能質疑,說明他動了腦,這是好事。但他質疑得當不得當,他不能把握的,這時就需要老師正确引導了,也需要家長能甄别了,如果話題擺到了網上,也需要網友們理性分析、善意而評了。

像事件中的某盧老師,最後隻能無奈地直歎氣,面對一個“李白那麼傻”的問題便如此,等于是對學生的質疑束手無策,更不能引導學生正确學習,真難想象,今後再遇上類似問題,這課怎麼上。老師的放棄,極易造成學生的錯覺,使其覺得自己厲害,如果同學又附和,更可能沾沾自喜,自然也就想有下次表現的機會,這牛角尖說不定也就會越鑽越離譜。

事件中,家長不僅不了解清楚,作出甄别,相反還盲目地反勸老師不要教了,我不知道他是怎麼想的,會不會反覺得自家孩子實在聰明,但你想過嗎,你讓老師别教,也就是贊許了孩子,孩子獲知了,其膨脹感豈不是愈發強盛,這會是好事嗎?

事件到了網上,一些網友也推波助瀾,不僅贊許小孩子的“李白那麼傻”,甚至于推而廣之,連愚公移山等都成了荒唐可笑,都要摒棄,否則隻會起到逆反作用,這樣的言論,如果讓那孩子及同學看到,真不敢想象,又會是怎樣的結果。

這樣做,到底是在幫孩子樹立正确的認知觀,助其健康成長呢,還是在鼓勵孩子在學習中不走尋常路呢?

但願那孩子是虛構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