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君子慎獨感悟

君子慎獨感悟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4 22:20:11

君子慎獨感悟(夜讀君子慎獨)1

君子慎獨感悟(夜讀君子慎獨)2

按鈕 收聽朗讀音頻

文/民生周刊

古人曆練人生分為四階段: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倘若這四項都非常完滿,培養出的人就能德才兼備、造福社會。很顯然,“修身”屬于古代培育人才的第一要務,這既是選拔賢良的基礎,也是造福社會的重要途徑。

飽學,是内功;自律,則須内外兼修。

幾千年來,有個非常特殊的詞彙常挂在中國人嘴邊,那是修身的最高境界——慎獨。

“慎獨”一詞,出自秦漢之際儒家著作《禮記•中庸》一書:“莫見乎隐,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所謂慎獨,就是在别人不能看見的時候,能慎重行事;在别人不能聽到的時候,能保持清醒。

最隐蔽的東西往往最能體現一個人的品質,最微小的東西同時最能看透一個人的修養,而慎獨說到底其實就貴在這三個“如一”。

君子慎獨感悟(夜讀君子慎獨)3

言行如一,為情操

《論語•為政》記述了這樣一段對話:子貢問老師孔子怎樣做一個君子,孔子告訴他:“先行其言,而後從之。”先做好你想說的,之後再把它說出來。

雖是簡單的一句話,但孔子卻用它一語道破了成為君子的要訣之所在,而他自己本人其實就是知行合一、言行一緻的最好典範。

儒家以推行仁政為己任,把道德教化作為實現這一理想的重要渠道,而德不僅要言傳,更要身教。孔子作為儒家的一代宗師,不僅建立了一個以仁為核心的完整倫理思想體系,把社會道德規範集于一體,更是幾十年如一日,率先垂範,積極踐行。

如果不先行其言,而誇誇其談,用自己沒要驗證過的理論來教訓、說服别人,往往隻會适當其反,正如孔夫子所說的,巧言令色,這樣的人,大多數,都是取于利而鮮于仁。

君子慎獨感悟(夜讀君子慎獨)4

心口如一,為良知

心與口是人發語的兩端,做人要實,唯有心口如一才是可信可交之人。

《後漢書楊震傳》中有個“楊震四知”的故事。

東漢名臣楊震風雅清正,為官數載一直以公正廉明著稱,一次因公路過昌邑縣,恰逢舊交王密在此任縣令,當夜王密懷揣十金前往館驿相贈,以謝楊震知遇之恩。楊震拒而不受。

王密急切之下說道:“此時深夜,無人知矣。”楊震卻正聲而說:“豈可暗室虧心,舉頭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

“在真相肯定永無人知的情況下,一個人的所作所為,能顯示他的品格。”為人處事,要深知有所為有所不為,不要不該要的東西,不幹不該幹的事。

生活中口若懸河、信誓旦旦的人有很多,然而真如楊震一般,話從口出後即使無人監督,心卻一如既往遵從己言的人卻是寥寥無幾。

常言道人善之首,即是心口如一。這話正是告誡衆人,口中所言皆應出自肺腑,語出之理也當極盡恪守。

君子慎獨感悟(夜讀君子慎獨)5

始終如一,為坦蕩

君子慎獨,做人做事要有持續性。中國人做事貴在一個“恒”字,而“恒”要的就是守節不變,内心強大,堅定不移,始終如一。

無論是三國時劉備的“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還是元代時許衡的 “梨雖無主,我心有主”;亦或是清代林則徐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慎獨、主敬、求仁、習勞,以上種種,無一不是自律慎獨、道德完善的體現。對于慎獨,他們能夠做到始終如一,不忘初心。

而始終如一,可謂是慎獨中的最高境界,因為它的背後是一個人處事的坦蕩之志。因為長久的慎獨,講求的是内在定力,是古人常說每天三省吾身的省思,是在無人時、細微處,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始終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君子慎獨。一個表裡如一的人,事無不可對人言,就少有愧疚、猜疑、顧忌等種種陰暗,心中自然綠意盎然,步步花開。

君子慎獨感悟(夜讀君子慎獨)6

君子慎獨感悟(夜讀君子慎獨)7

主播:吳強

演員,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

文章來源:民生周刊(ID:msweekly)整理自京博國學(ID:jingboguoxue)及網絡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部

君子慎獨感悟(夜讀君子慎獨)8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樣的“人民”國貨,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君子慎獨感悟(夜讀君子慎獨)9

“民生周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注民生的新聞周刊。

君子慎獨感悟(夜讀君子慎獨)10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