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湖南婁底産業轉型

湖南婁底産業轉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17 19:38:36

【村莊剪影】

從雪峰山腳下奔騰而來的資江到了湘中,與冷水江市匆匆握别,優雅地拐了一個彎,将一個美麗的小村——爐竹村擁在江灣。

夏日初來,草長莺飛。爐竹村風格各異的鄉村别墅錯落有緻地分布在竹林間。

2011年前,爐竹村的窮遠近聞名,村民人均年純收入不足800元。汛期,江水經常淹沒大半個村莊;旱季,飲水又成難題。

湖南婁底産業轉型(大道向前湘村新時代)1

冷水江市禾青鎮爐竹村。 劉毅斌 攝

雖然貧窮,但爐竹人始終剛毅不屈、勤勞肯幹,同惡劣的生活環境作鬥争。經過多年努力,爐竹村由一窮二白的貧困村,蝶變成湖南省美麗鄉村、湖南省文明村,村民年人均純收入超過3萬元。2020年被評為全國文明村。

爐竹村發生巨變的背後是大抓鄉風文明建設。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精神面貌也大為改觀。如今,幹部主動作為、黨員身先士卒、幹群良性互動、鄉賢積極反哺,爐竹村成為了“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詩意栖居地。

【帶您“打卡”】

全媒體記者 熊小平 鄒娜妮

資江一個拐彎,造就了冷水江市禾青鎮爐竹村的秀美輪廓。

江畔,依山而建的民居掩映在竹林中。以“竹”為名的爐竹村盛産毛竹,房前屋後郁郁蒼蒼的竹林,在晨光沐浴下青翠欲滴。

大美鄉村,既要“面子”美,又要“裡子”實,這個“裡子”就是鄉風文明。在爐竹村,大力營造見賢思齊、向善向上的文明鄉風,除舊布新、移風易俗的淳樸民風,就如同拔節生長的竹節一般,一節複一節,千枝攢萬葉。

“竹子的氣節就是爐竹村的精神,向陽而生,挺拔倔強,堅韌不屈。”5月上旬,爐竹村黨總支書記劉文忠帶着記者沿河穿行,走家串戶,感受這個全國文明村的魅力。

第一“節”:“明星”示範引領,文明鄉風拂面來

沿着爐竹村風光帶散步,“村在景中,屋在樹中,路在花中”的鄉村美景次第展開,村上統一購置栽種的金魚草、石竹、三色堇、羽衣甘藍綴滿路旁。

離村部20多米處,路旁花叢中,一個百米長的“道德模範”展示欄格外引人注目。已有52年黨齡、堅持為鄉村建設發揮餘熱的老黨員劉頌榮,無微不至照顧耄耋母親的孝子段達仁,把兒媳當女兒看待的好婆婆羅晚貞……他們積極向上、崇德向善的事迹登上了“道德模範”展示欄,成為全村人學習的榜樣。

湖南婁底産業轉型(大道向前湘村新時代)2

爐竹村道德模範欄。 劉毅斌 攝

“身邊的榜樣引領,大家就有了學習的目标。”村幹部段達德說,自2018年以來,全村每年評選文明家庭、和睦家庭、好兒女、好兒媳、好婆婆等道德模範,增強村民的家庭責任感和榮譽感,至今已推選出20餘名。

在村部外面小廣場,還有一個“明星榜”,上面張貼着村裡各類“明星”的照片及簡介。幾名放學歸家的小學生來到“明星榜”旁,指着櫥窗裡的“學習上進之星”,互相鼓勁。從2016年開始,村裡考上大學的孩子不僅能登上村裡“明星榜”,每人還能收到村支兩委發放的1000元獎學金,至今已有12名學生獲得獎勵。

“明星榜”分為家風家教、樂于奉獻、愛崗敬業、清潔衛生等10類,每年評選一次。段達德說,在爐竹村,長得高的竹子,一眼就能分辨出來;做得好的村民,同樣一眼就能看到。

每月26日,是爐竹村開展黨日活動的日子,也是村民人居環境“月考日”。由村幹部和黨員組成的評委團,對每戶人家“門前三包”情況等進行評比打分。

全村514戶,每戶門口都貼着衛生責任牌,牌子上寫着“扔掉的是垃圾,丢掉的是臉面”。

“誰家衛生搞得不好,是要被鄰裡鄉親嫌棄的。”村民劉巧明家,已連續3個月被評為“最清潔家庭”。家中30餘平方米的院子十分整潔,而且花香四溢。記者數了一下,光是鮮花就有38盆,還有2棵桂花樹和一些茶花樹。

劉巧明跟記者講了她11歲孫女的趣事。村民建房子,貨車拉着沙子經過她家門口,掉了一點沙子在路上,小孫女見了,拿起掃帚簸箕打掃幹淨,還氣呼呼地說:“下次要教育司機叔叔講衛生。”

無論是村裡主幹道,還是房前院後,所見之處幹淨整潔。“我們村,美在方方面面。”保潔員曹秀梅告訴記者,2018年,整村進行家禽圈養。一些鄉村地坪、路邊常見的雞鴨糞,在爐竹村不見蹤影。村民的花圃、菜地,也統一用竹籬圍了起來。

第二“節”:村規移風易俗,文明風尚入人心

一座村莊的精神氣質,來自最樸實的民風。

1989年從外地嫁進爐竹村的王共嬌說,村裡漫山是竹子,過去村民依靠制作曬簟、箢箕、背簍等竹制品,換些辛苦錢。依竹而生的日子簡樸和睦,但貧窮是蓋不住的底色。

“後來越來越多的人外出創業,生活條件改善了,卻逐漸出現婚喪嫁娶大操大辦、鋪張浪費、互相攀比的現象,鄉親們人情禮金負擔特别重,苦不堪言。”王共嬌說。

移風易俗,成為村支兩委的一項重要工作。從2018年開始,爐竹村狠刹農村紅白喜事講排場、比闊氣的風氣,建立村民道德評議會、紅白喜事理事會、村民議事會、禁毒禁賭會,千方百計消除文明樂章中的不和諧“音符”。

訂立村規民約,對酒席桌數等作出明确限定,确定紅白喜事酒宴開支上限;成立紅白喜事理事會,老黨員、老幹部、老教師等主動當“服務員”;村幹部和黨員帶頭,全村禁放煙花爆竹……多管齊下、疏堵結合,讓村民少花冤枉錢。

“父親辭世前交代我們,喪禮簡辦,不給大夥添負擔,更不給疫情防控添亂。”4月19日,村民劉冬進的父親因病離世,僅通知了直系親屬次日吊唁。

以前辦一場白喜事酒席要擺二三十桌,現在不超過5桌;以前村民随禮多的達到一兩千元,現在通常是一兩百元;以前有的婚宴能辦兩三天,現在就一場。“厚養薄葬、喪事簡辦、婚事新辦,不搞花架子和封建迷信勞民傷财,村民把省下來的錢花在更有意義的地方。”禾青鎮黨委書記梁秋陽說。

2018年,爐竹村沿江長4公裡的主幹道拓寬提質工程動工,除申請的630萬元項目資金外,村民自籌135萬元投入建設。如今,寬6米的炒砂路通往每家每戶,極大方便了大家出行。

第三“節”:打起漁鼓唱起歌,鄉村生活歡樂多

江風徐來,爐竹村涼爽宜人。

緊鄰江邊的爐竹碼頭,不再是漁船亂停、垃圾亂扔的破敗模樣。村民在此自籌自建高标準塑膠籃球場、運動廣場,作為健身娛樂場所。

晚飯過後,沿江的路燈一齊亮起。碼頭上,廣場舞曲此起彼伏,村民或站或坐,觀看管樂隊表演節目。

湖南婁底産業轉型(大道向前湘村新時代)3

爐竹村的村民管樂隊。 通訊員 攝

“打起漁鼓唱起歌,今天生活樂呵呵……”管樂隊隊長蘇公中領着大家排練廣場舞。近幾年,他先後牽頭組建管樂隊、舞蹈隊,把村民日常生活場景編進歌裡、跳進舞中,“農民演給農民看”。這支能歌善舞的鄉村文藝隊伍已有20餘名固定成員,表演節目超過100個。

湖南婁底産業轉型(大道向前湘村新時代)4

爐竹村村民組織的劃龍舟比賽。 通訊員 攝

從2016年開始,村民還自發組織劃龍舟比賽,每年都會在資江“玩個痛快”。龍舟賽雖因疫情防控已停辦2年,但其他節慶活動仍然進行。每逢春節、元宵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傳統佳節,全村都會以院落為單位,開展舞龍舞獅、做月餅、寫對聯等豐富多彩的活動。

爐竹村的文化生活着實讓人豔羨。“人人投身鄉村振興中,人人融入品類多樣的文化生活中,這便是爐竹村的魅力!”在村裡調研的年輕鎮幹部李力說。

第四“節”:鄉賢領着鄉親跑,産業經濟迎風“長”

在爐竹村,年收入上百萬元的家庭不算富裕戶,兩三層帶庭院的小洋樓随處可見。

2011年,一批敢拼敢闖的爐竹人前往廣州、深圳等地從事物業管理,創辦物業公司。多年來,他們通過親幫親、戶幫戶,帶動300餘名村民加入該行業,實現發家緻富,走出4戶億元戶。

“年輕伢子在外面闖,村幹部幫他們照顧好老人小孩,解決後顧之憂。”2012年,劉文忠走馬上任村黨總支書記時做出承諾。

“大到生病住院,小到購買物品,村幹部和黨員随叫随到。”鄉賢劉文、劉斌兩兄弟的父親劉仲清豎起大拇指。爐竹村将13個村民小組劃分為6個網格,每個網格建立黨小組,由60餘名黨員包幹聯系服務鄉賢家裡的老人小孩。

緊密的鄉情紐帶,激發“新鄉賢”助推鄉村振興的熱情。2014年春節,村幹部聯系在外創業成功的劉修賢、劉中樹等鄉賢,請他們籌資協助解決村民安全飲水問題。10餘人毫不猶豫慷慨解囊,捐資200多萬元,促成村裡家家戶戶通自來水。

如今,爐竹村的“鄉賢庫”已從10餘人增加至400餘人。每年底,村支兩委都會邀請鄉賢參加村民代表大會,請他們提建議、出思路、想辦法。

從籌建“鄉賢基金”,逢年過節為老人送紅包,為大學生送獎學金,到設計以“鄉村振興”為主題的房屋牆體彩繪,捐款建設環繞西梅李種植基地的6公裡産業路……隻要是村裡的好事實事,就有鄉賢出錢出力的身影。

湖南婁底産業轉型(大道向前湘村新時代)5

爐竹村澤宏生态園一角。 鄒娜妮 攝

鄉風文明,成為爐竹村吸引投資的吸鐵石。前幾年,外地老闆姜東兵在該村流轉土地410餘畝,發展以澤宏生态園為主的鄉村旅遊業,吸納100餘名村民務工。

“爐竹村深入挖掘鄉風文明潛力,積極豐富鄉村經濟業态,不斷增強‘造血’功能,正逐步建設成為生态宜居、鄉風文明、生活富裕的樣闆村。”冷水江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創業說。

爐竹村,正如春筍破土,迎風拔節。

【青年觀察】

越奮鬥 越幸福

龐伊宸(湖南人文科技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生)

與爐竹村第一次相見,我就想起了《桃花源記》中的“土地平曠,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美麗的爐竹村,不就是陶淵明先生筆下的人間仙境嗎?

湖南婁底産業轉型(大道向前湘村新時代)6

湖南日報青年觀察員在爐竹村合影留念。 鄒娜妮 攝

幹淨的道路、整齊的房屋、開闊的長廊、彩繪的文化牆……走在村裡,令人心曠神怡。我在農村長大,印象中很多鄉村裡,放養的雞鴨亂飛,家禽糞便、生活垃圾随處可見。這樣的場景,在爐竹村卻看不到。該村514戶村民,家家戶戶門口貼着衛生責任牌,家禽全部圈養,門前不見雞鴨,屋後不見垃圾。這裡的鄉親們說,現在過上了和城裡人一樣的日子哩!

是鄉風文明給爐竹村帶來了新生活。這裡,不僅“環境美”,還有民風淳樸的“内在美”。每年,村裡都要開展“好媳婦”“好鄰居”“星級戶”等評選活動,讓村民學有榜樣。厚養薄葬、喪事簡辦、婚事新辦,把清風正氣融入村規民約,移風易俗,弘揚傳統美德,樹立文明新風。

村黨總支書記劉文忠總結村子發展的關鍵詞是“領頭雁”。村幹部、黨員模範帶頭、走在前面,以行動影響村民,村民積極配合、主動參與,人人都當“主人翁”。

在爐竹村,幾乎看不到閑人,也看不到荒地。就連上了年歲的老人家,也要養群雞鴨,或者去産業基地出義務工。去年,爐竹村發展西梅李産業,需要征地修建産業路,村民主動無償提供土地,還幫工栽種樹苗、鏟除雜草。

大夥兒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越奮鬥越幸福,演繹着“鄉村大有作為”的蝶變。作為一名大學生,我也願意畢業後回到農村,在廣闊天地裡施展才華、追逐夢想。

來源:華聲在線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