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人出生時,故鄉就被異族侵略霸占。他的爺爺雖屈身事敵,但念念不忘大好河山被占之恥,帶着這個孫兒指點江山,等待時機,起兵抗敵。
這個人深受爺爺影響,自幼便許下以身報國之願,誓将起兵抗敵,不死不休。21歲時,敵兵再度南侵,他趁亂組織義軍起兵抗敵,殺死叛徒,渡江南下,投奔朝廷。
這個人就是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被稱為“詞中之龍”,所填之詞豪氣幹雲,英雄之氣溢滿全篇。出生在被金人占領的山東曆城,21歲聚衆起義,擊殺叛徒,南渡長江,投奔南宋朝廷。但這一去,竟似龍落淺灘,至死都未能遂志如願。如此英雄了得,卻隻能終老于家,無用武之地,真是可悲可歎!
“詞中之龍”辛棄疾
他34歲曾寫下一阕《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抒英雄無用武之地隻恨,無奈灑下一片英雄熱淚,令人唏噓感慨。全詞如下:
水龍吟
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裡清秋,水随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鈎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鲈魚堪脍,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辛棄疾南來投宋,一心想着起兵抗金,收複故土家園。所以他不斷給朝廷進言,申訴起兵抗金的理由,成為了朝廷中堅決的主戰派。但朝廷對他卻是不理不睬,原因有三:
一、他是仕金官員的後代。他的爺爺曾經屈身仕金,雖然身在曹營心在漢,但朝廷對此充滿了懷疑。這份懷疑決定了辛棄疾的命運,他是不可能得到朝廷授權,拿到兵權起兵抗金的。
二、他曾參加農民起義軍。21歲的他聚衆起義,隻為抗金複國。但這個經曆,讓南宋統治者對他更加不信任。在他們看來,他聚衆起義,就是生了一顆反賊的心。如此有謀反傾向的人,自然不可能被統治者委以重任,更不可能讓他領受軍權。
三、他是堅決的主戰派。他一生隻有一個宏願,那就是北伐抗金,收複失地,再回家鄉。然南宋朝廷苟安于長江以南,不思進取,主和派占據上風。他這樣一位主戰派人士,隻能備受打壓,淪落下僚。
建康賞心亭
他34歲時,來到南宋已近13年,卻一直沒有得到北伐抗敵的機會,為此他怎能不心有郁結呢?他時任江東安撫司參議官,内心煩悶愁苦,隻好登上建康的賞心亭,登高望遠,以消愁悶。但他心心念念的是收複故土家園,當他看到祖國的大好河山時,不僅不能消愁,反而勾起了他的無限愁緒。
“楚天千裡清秋,水随天去秋無際”,寫水天相接,秋色無邊,遼闊浩渺,境界壯闊,氣勢雄渾。詞人想借此壯闊雄渾之景,一掃内心的煩悶愁苦。但再“遙岑遠目”,看到遠處小山如“玉簪螺髻”一般秀麗。這秀麗之景不僅不能激起他的愉悅之情,反而惹出了他對故土的思念。想到大好河山,淪落異族之手,不僅憂上心頭,覺得遠處的小山們都在“獻愁供恨”。這是情景交融的寫法,詞人将自己的内心情感投射到了客觀外物之上了。如此再看前兩句,便覺天水相接,浩渺遼闊,清秋無極,蒼涼空寂,都是詞人心頭難消的愁與恨。
天是“楚天”,又見“落日樓頭”,空中傳來鴻雁哀鳴,在這“斷鴻聲裡”,詞人更加确定自己的“江南遊子”身份,對于故土之思更加濃重。但故鄉家園已淪落異族之手,思家卻難歸。打回去吧,收複故土,卻無兵無卒,沒有機會,如今隻能“把吳鈎看了,欄杆拍遍”。看着手中寶劍光亮閃閃,卻不能在沙場稱雄,英雄心中最大的悲哀襲擊了他。英雄無無用之地的悲憤讓他激動地手拍欄杆。滿身力氣,不能加之于敵身,空把欄杆拍遍,如此心情有又誰能理解呢?“無人會,登臨意”。
落日斷鴻
既如此,我要不要像張季鷹當年那樣,辭官歸隐呢?辛棄疾自己在問自己,他斷然給出了回答:“休說鲈魚堪脍,盡西風,季鷹歸未?”用反問句加強了他的決心,他絕不可能像張季鷹一樣,為貪圖享樂,而辭官回家,緻自己的理想宏願而不顧。那麼你要不要像三國的許汜一樣“求田問舍”呢?詞人又在問自己,他用推測語氣回答道:那樣的話我“怕應羞見,劉郎才氣”。我如果這樣,我還有什麼臉面去見像劉備那樣雄才大略的英雄呢!我是不可能像許汜那樣的,劉備這樣的英雄才是我應追随的腳步。
辛棄疾把自己的退路堵死了,但他想到自己空度歲月,不能有所作為,不僅悲從中來,想起了桓溫的故事:他北伐途中見到自己早年栽種的柳樹已粗過十圍,便歎息道“樹猶如此,人何以堪?”詞人感慨地寫到:“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我來宋已十二年之久了,竟然把大好年華空度虛耗,何日才能北伐複國呢?像這次,淚如雨下,竟不知道“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與上阕“無人會,登臨意”相呼應。英雄是多麼的寂寞傷悲啊!
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