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好友群裡發了一張“2020女性身材對照表”,立馬引起朋友們的讨論。
大家紛紛開始比照,自己的身材是胖了,還是瘦了。符合标準的洋洋自喜,不符合标準的開始立志減肥。
其中一個朋友,立馬取消了本來和我約好的“報複性火鍋大餐”,跟我說:從今天開始不吃晚飯了,不減到标準身材,不吃晚飯。
即便她明明已經很瘦了,隻不過因為個子高,體重比表裡的标準重一點。呵,女人……
我手裡的漢堡頓時就不香了,深感震驚後又陷入自我懷疑中:是她們太盲目了,還是我不思進取?
總覺得哪裡有些不對,最後我終于想通了:我可以減肥,但那必須是我覺得自己胖了,或者為了更健康一點,而不能是因為不符合别人的“标準”。
這,是我一個“胖子”的原則!
世界上的“标準”,何其多也
其實這樣的“标準對照表”還有很多,比如去年年底瘋傳的“2020存款對照表”,同樣引起了大家的一番對比和讨論。
此外,随便一搜,還可以搜到“薪酬對照表”“人生成就對照表”……應有盡有。
想起之前有一次和朋友聊天,他說他最近很焦慮,我問他為什麼,他說他看到一句話,頓時覺得自己活得很失敗。
我感到好奇,什麼樣的一句話有如此大的力量?
他說:“是一句廣告文案——工作3年,你該考慮買車或者買房了。我到7月也就工作3年了,離買車買房還差遠着呢,我是不是很失敗?”
我說:你都知道這是一句廣告文案,目的就是引起你的焦慮,然後進行營銷推廣自己的産品,你還上當?
理财機構說:工作3年,你該買車或者買房了。
健身機構說:身高160cm的女生,要100斤以内才合格。
急着抱孫子的婆婆說:30歲,你該有第一個孩子了,35歲之前,你該有二胎了……
這些标準未必有多準,但背後大多帶有私心。
這個世界的狡詐之處,在于無時無刻不在給你豎立标準。如果你一直活在别人的“标準”裡,最後也必然會死在别人的“口水”裡。
标準是别人定的,生活是自己的
前幾天看到一個故事。
在知名媒體工作5年的小李,裸辭了大家眼裡的好工作,也沒有像其他很多年輕人一樣,找一份薪水更高、平台更好的公司,為自己搏一個好前程,而是在北京的胡同裡,開了一家小賣部。
地方不大,隻有15平方米,賣的也就是我們常見的零食、飲料、泡面,每天光顧的,也不過是深夜加班的“北漂”白領、背着老婆偷偷喝酒的中年男人、每次都會賒賬的低保戶鄰居這些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所掙的錢也剛夠買菜錢。
小李并不是什麼富二代,收入還不到報稅的标準,這麼做不過覺得心裡踏實,“每天為八毛一塊的零錢操心,閑下來了,就聽門口乘涼的大爺大媽扯閑篇,從大紅袍的正确沖泡方法,聊到冰島人怎麼吃海豹……”
這是我最近看到的最動人的生活,但在世俗的标準裡,小李大概是一個“失敗者”,他沒有在最好的年紀為事業奮鬥,沒有忙不叠地追逐下一個互聯網“風口”……
标準是别人定的,生活是自己的。我佩服那些把自己的人生活成模範、活成标準的人,但我更佩服那些勇敢地不按标準生活的人。
把标準從人生裡剔除
昨天和同事聊天,大家各自吐槽自己的艱難。最後同事總結了一句說:“所以大家都是看起來十分正常的社會人,但背地裡都有各自的不容易啊。”
是的,現在我們很多人常常會說人生很難,有人為自己的身材為難,有人為自己的年齡為難,有人為自己的工作為難,但是有時候應該反思一下自己:那些讓我們現在焦慮的、備感困擾的事,是自我追求的,還是别人給你的“标準”裡的?
一直很喜歡電影《死亡詩社》裡羅賓·威廉姆斯對他的學生說的一句話:“從辦公桌上站起來,你看到的就是不一樣的事物了。”
是的,有時候跳出别人給我們的“标準”,你會發現整個人生都别有洞天了。
曾經的文藝女青年、現在的文藝女中年徐靜蕾就是一個例子。
她沒有把自己活成一個“标準”裡的女人,39歲的時候,還去美國冷凍了卵子,她說要把人生更牢固地把握在自己手中。
演員做久了,便去做裁縫,自制包包送給圈内好友。在旅行時,還兼職給朋友拍婚紗照,41歲穿着水手服,像個天真爛漫的少女。
有句話說得好:
“成長是一個逐漸剔除的過程,知道最重要的是什麼,知道不重要的是什麼,而後做一個簡單的人。”
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第一個要學會的,就是剔除别人的眼光、别人的标準,這樣你又怎麼會有時間,為一個來源不明的“女性身材對照表”而心有戚戚、郁悶不已呢?
席慕容在文章《獨白》裡這樣寫過:
在一回首間,才忽然發現,原來我一生的種種努力,不過隻為了讓周遭的人對我滿意而已。為了博得他人的稱許與微笑,我戰戰兢兢地将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
走到途中才忽然發現,我隻剩下一副模糊的面目,和一條不能回頭的路。
生活已經如此艱難,就不要再用别人的“準則”為難自己了。讓那些所謂的身材标準、人生标準都見鬼去吧,過好自己的日子,念自家瑣碎,不言他人是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