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大學生做科研的感悟與收獲

大學生做科研的感悟與收獲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3 12:17:41

大學生做科研的感悟與收獲?我從2015年開始指導本科生的科技創新工作5年來,一共指導了12名本科生開展科研工作他們有的在本領域國際前5%的頂級期刊發表論文,有的在科技創新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科研興趣和發展方向,有的成功立項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項目組的學生經常和我說,參加本科生科技創新研究,不僅使他們學習能力有了提升,更幫助他們打開了科研的大門,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大學生做科研的感悟與收獲?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大學生做科研的感悟與收獲(打開本科生科研大門)1

大學生做科研的感悟與收獲

我從2015年開始指導本科生的科技創新工作。5年來,一共指導了12名本科生開展科研工作。他們有的在本領域國際前5%的頂級期刊發表論文,有的在科技創新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科研興趣和發展方向,有的成功立項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項目組的學生經常和我說,參加本科生科技創新研究,不僅使他們學習能力有了提升,更幫助他們打開了科研的大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科研中,培養學生就像挖寶藏,要找到他們的興趣點,這樣才能走得更遠。通過與學生不間斷的交流和溝通,我發現面對學生的選擇困惑,一定要循循善誘,因材施教,充分激發其興趣。

2015級本科生趙金鳳在大四申請保研選導師時,對虛拟水、水足迹特别感興趣,于是決定跟着我做這個方向。在詳細了解趙金鳳的情況和想法後,我并沒有按照她的想法給她定科研方向,而是要求她每周至少精讀一篇專業國際頂級期刊論文。因為我知道,隻有在廣泛閱讀和全面了解後,才能找到興趣點。同時,我要求她學習編程,鍛煉數學思維能力。

其間,我經常主動聯系趙金鳳,向她詢問進度和讨論問題。在與趙金鳳的交流中,我發現她對水文遙感興趣濃厚。考慮到團隊裡沒有人做過這個方向,我告訴她,隻要她自己喜歡、有想法,我都會盡我所能為她搭建平台,分享資源。在此後的一年時間裡,我提供各種各樣的機會讓趙金鳳學習遙感相關知識。

目前,趙金鳳已順利保研,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本領域國際頂級期刊發表了論文。她表示,自己未來要在這個領域堅定地走下去。

此外,我還特别支持學生參加學術會議。我認為,本科生也許不能完全聽懂報告的内容,但是這些體驗對培養他們的興趣有極大作用。因此,我經常邀請著名教授來課題組作報告。

探索興趣、找準方向隻是科研的第一步。在我看來,帶本科生做科研,多陪、多指導是必須的,而且一定要把自己當作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解釋問題、解決問題。

記得在2015年學校科創項目立項的時候,我校大二學生陸烨嘉由于項目書準備不充分而未能成功立項,他因此沮喪至極,甚至覺得自己不适合搞科研。為此,我專門将項目組成員約到辦公室,針對項目書中的每項内容和要點與他們進行讨論,密密麻麻地寫了一整頁A4紙的修改意見,并鼓勵他們說,隻要想繼續做,我願意資助他們完成課題。

就這樣,我帶着一群懵懂無知的學生開啟了科研之路。除了偶爾出差和給本科生上課之外,學生們有任何問題,基本上都能在辦公室找到我。那段時間,我跟他們說得最多的就是,“我隻是給你們一個大方向,具體的内容你們看的文獻比我多得多,有什麼想法都要大膽地提出來,大家一起探讨”。

目前,陸烨嘉已順利保研,并在本領域國際前5%的頂級期刊發表論文2篇,最高影響因子7.246,達到了優秀博士研究生的學術水平。

當然,一個人的能力畢竟有限,為了盡最大可能培養好每一個學生,我十分重視團隊成員的集體意識和成員間的傳幫帶。為此,我制定了嚴格的科研團隊組會制度,要求每周進行一次小組會議,本碩博都要參加。組會上,每個學生就科研收獲、生活心得、困擾疑惑等與團隊成員進行分享,團隊成員互相讨論和解答。

在一次組會上,大二本科生佟佳俊談了自己的疑惑:“感覺自己已經學了不少專業知識,但在科研中卻好像用不到,不知道該如何推進科研進度。”我聽後,馬上将課題組内優秀研究生調動起來,給佟佳俊組建了專門的“科研指導團隊”。

團隊中,有人專門解決思想困惑,有人專門指導編程計算,還有人專門帶本科生做數學模型學習。佟佳俊感慨地說:“這陣勢,覺得自己就是天之驕子,這個團隊太溫暖了。”在團隊成員的指導和幫助下,佟佳俊最終作為項目負責人,帶領小組成員成功實現了2018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立項。

回顧這幾年指導本科生科研的經曆,我深感本科生群體是科研工作未經雕琢的璞玉,充滿了驚喜和無限可能。指導本科生科研必須兼顧思想認識、知識傳授和科研能力培養,不能分割開去談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養,同時也要從細微處發現學生的長處和興趣,盡量做到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無窮的動力和創造力。

科研指導的過程中,導師必須非常細緻。小到公式計算,大到理論理解都要事必躬親,指導到位,讓學生在初入科研世界時消除畏難情緒,順利完成從課程學習到科學研究的過渡。

作為一名指導本科生科研的導師,我特别感謝我指導的學生和長期支持我的老師。因為在指導學生科研過程中,我也發現了自己存在的不足,進而不斷充實和豐富自己,與他們一起成長、共同收獲。

(作者孫世坤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院教授,本報通訊員張成鳳整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