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職場中有地域歧視嗎

職場中有地域歧視嗎

職場 更新时间:2024-11-13 06:17:39

職場中有地域歧視嗎(京籍女性都可能被排擠)1

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創

燃财經出品

作者 | 曹 楊 張 琳 謝中秀 馮曉亭 郭一夢

編輯 | 饒霞飛

5月26日,一家名為“佑傑家政”的家政公司在小紅書上發布的一篇“清華-保姆阿姨35K管家”的帖子在網上引起熱議。

帖子内容顯示,名為李靜的女生畢業于清華大學,擅長早教、英語,在最近的兩份工作經曆中,分别擔任“助理”和“管家”。

5月28日,話題#清華畢業做家政是人才浪費嗎#登上微博熱搜榜第一。截至發稿,該話題閱讀量已達3.5億,讨論2萬,網友們在讨論中給出的也是截然不同的看法。

有網友認為,清華畢業去做家政屬于“浪費學曆”,但更多網友紛紛表示,“職業無貴賤,各行出精英”。一名網友更是直言,“這個話題明顯帶有歧視,家政公司的保姆是個正常的職業崗位,隻要願意,哈佛畢業的都可以,清華咋了,清華畢業生也是人啊!”

正如上述網友所言,在回應媒體采訪時,“佑傑家政”就表示,公司高端家政業務剛剛起步,很多高學曆人才都是最近才加入,有國内名牌大學畢業的,也有國外留學回來的。

其實,因某種身份、某種職業崗位而被歧視或被議論的事情,無論是在網上,還是在生活中,都層出不窮。

其中,就包括“北大畢業的李雪琴拍短視頻、做脫口秀火了後被網友熱議。”對此,李雪琴曾在綜藝節目《有一說一》中表達了自己的見解。李雪琴說:“隻要我願意,你就管不着我,但你絕對躺平了,你就要承擔十年後的生活。我們沒有資格去指責别人的選擇和決定,隻要自己承擔就行。”

就連最近的熱門網劇“禦賜小仵作”中的主人公也在求職的道路上遇到了職業歧視問題。劇情中,一次外出探案時,出身仵作世家的主人公楚楚被客棧夥計攔住,夥計不僅嫌棄她的職業還要求賠償。

河南豫龍律師事務所律師付建表示,職業歧視包括同種職業内部的歧視,以及不同工作種類間的職業歧視。前者表現為對性别、民族等的歧視,後者表現為所謂的“職業高低貴賤”歧視。

付建表示,不同職業間的歧視,其外在表現于個人實施的一些歧視行為,比如因職業拒絕提供相應的服務。此時職業的歧視,轉變為對消費權益以及人格權的侵害,《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及《民法典》對此類“職業歧視”的行為進行調整約束。

雖然為消除同種職業内部的歧視,我國法律在保障勞動者權益時,對相關内容進行了規定。根據《勞動法》規定,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就業權利。《就業促進法》也規定,勞動者依法享有平等就業和自主擇業的權利。勞動者就業,不因民族、種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視。

但現實中,種種職場歧視依然存在。本期小酒館,我們和一些小夥伴聊了聊他們曾經因職業問題而遭受歧視或被另眼看待的故事。他們當中,有人工資都談好了,卻因為是北京戶籍而被拒之門外;有人因上班沒化妝,被罰了50元;也有人留學歸來,卻當全職媽媽,因而不被家人理解的;還有人因為是女性而受到性别歧視。

“2021年了,這些職場歧視居然還在。”一位因是女性而被多次拒之門外的受訪者極為無奈,“都什麼年代了,難道不應該無論從事何種職業,隻要是正當的,合乎道德和法律的,就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嗎?”

工資都談好了,負責人卻說不考慮京籍

孟博 | 市場專員 28歲

我其實不願意對外說我在應聘時所經曆的兩回“戶籍歧視”,說出來要麼人家說我小題大做,要麼說我作為北京籍本來就擁有更多優勢,偶然經曆的一兩次“歧視”壓根不值得拎出來說。但是,一碼歸一碼,戶籍歧視的行為本就嚴重違反《勞動法》,對這種行為還是該抵制。

我第一次經曆戶籍歧視是在2016年,那時候剛畢業不久,結束第一份實習工作後就去面試了一個單位,面試途中我和HR都聊得挺不錯,一面結束後,HR就叫來了部門經理當天和我進行二面,我當時還以為面試這麼順利,這份工作肯定十拿九穩了。

但沒想到,部門經理進來,常規問了幾個專業知識的問題,都準備起身結束面試時,突然問了我一句,“你是哪裡人?”我回他說我是北京的。沒想到聽到我回答後對方遲疑了一下,來了句,“我們部門接下來将要面臨一次硬戰,你們北京人會不會吃不了苦啊。”還沒等我回複,對方就開口讓我回去等消息。

這份工作最後自然也是沒下文,其實那時候我也不知道啥情況,整個人還很懵,說實話當初也沒往“戶籍歧視”這方面想,隻覺得這就是對方在自言自語。直到2018年盒馬鮮生發生的那次招聘事故後,看到網友的讨論,我才後知後覺意識到,“北京人有錢”、“我們用不起”、“北京人吃不了苦”……這種潛意識,其實早就成了招聘方的偏見。

職場中有地域歧視嗎(京籍女性都可能被排擠)2

盒馬那事持續發酵後,我個人以為,一些公司尤其是一些正規的公司,在這以後對員工管理應該會有相應改善,起碼戶籍歧視不應該再出現在台面上,但顯然,我還是高估了某些公司的法律意識。

去年下半年,我跳槽去了另一家業内名氣更大的公司。前期兩輪面試與該公司的交流都很不錯,甚至薪酬福利都談好了,用HR的話來說,按照常規給我安排最後一輪面試,讓我與我的直接領導進行一次簡單交流,這次面試基本不會對結果發生任何影響。

最後一輪面試确實如HR所說,就是簡單過個場,這一點從負責人手上都沒拿我的簡曆就可看得出來。負責人和我聊了一小會,主要是問我來了公司以後的打算等話題。我一一答複後,該負責人話鋒一轉,問了我一句,“看你長相,你是北方人吧?”聽到這問題我下意識遲疑了一下然後點頭回答是。

該負責人聽了我回答後,繼續追問我,“有北京戶口嗎?”聽到這我就想到我早前的經曆,索性直接回答,“我是北京人,身份證11010打頭的。”說完之後我看了下對方反應,他眉毛皺了一下說,“我現在不想考慮京籍。”然後拿起手機借言說有個會議要參加,讓我聽從HR安排。他前腳剛出會議室,後腳HR便進來對我說,讓我回去等消息。

我當場自然已經知道結果會是什麼,先她一步告知“不好意思,我發現我和貴司現階段并不合适,希望我們日後還有合作機會。”雖然當時氣頭上很想将這家公司給舉報了,但轉眼一想我又沒有十足證據,也就不了了之了。

第一學曆非名校,“五院四系”碩士也融不進“紅圈所”

金非杜 | 律師助理 26歲

基本對于所有法學生來說,“紅圈所”都是各自心目中最向往的職業殿堂。我自然也逃離不了“紅圈所”的魔力,畢竟“紅圈所”是頂尖律所的代名詞,代表着業内最一流的業務水平、薪資福利和最優秀的發展平台。

我本科就讀于中部省會城市一所二本高校,但在大學期間我就切身體會到,要想進好的律所,日後在業内有好的前程,僅僅一個本科學曆是遠遠不夠的,于是我開始準備研究生考試,目标高校就是位于上海的法學豪門“五院四系”之一。

經曆過研究生考試的自然能理解備考中的苦楚,第一年我沒考上,第二年脫産一年備考,總算是獲得了夢寐以求的高校錄取通知書。進了“五院四系”後的我,和人交流時都因自己出身“名門”而倍感神氣。但可惜我這種所謂的“驕傲”并沒有持續多久,一次實習招聘就直接讓我“原形畢露”。

職場中有地域歧視嗎(京籍女性都可能被排擠)3

衆所周知,“紅圈所”含金量很高,準入門檻自然也很高,但是要想以應屆生身份入職,事先參與他們的實習生計劃是一種很好的途徑,按照往屆同門的反饋,這類針對實習生的項目留用幾率很高。于是我早早便盯着律所官方消息,甚至為了面試中會可能用到的英文問答環節提前做準備,苦練口語。

在律所來學校進行宣講當天,我還添加了多位也來參加宣講會的校友微信,私下探尋我可能不清楚的“門道”。但顯然,我雖抛出橄榄枝,卻基本沒人接我話茬,甚至還有人将我拉黑了。這些我都不在乎,我隻想争取到一個實習生名額。

簡曆提交不久後我便收到第一輪面試的通知,第一輪面試過程難度并不大,沒有問到很專業的問題。現場的合夥人和HR看了我的簡曆後便開始對我進行提問,一開始問的問題都很寬泛,我回答起來也沒多大障礙。

在幾個簡單問題之後,合夥人開始向我了解我當時跟導師做的項目情況,其中還提及,我跟的小老闆是他當初在校的同學,我以為這是在“拉近乎”。開始口無遮攔喋喋不休我與小老闆平常做的其他項目,直到我看到HR眉頭緊鎖才終結話題。

我話音一落,HR就開始問我本科的情況,問我本科的課程和經曆,幾門專業課分别是哪些老師授課……而當我剛說出我本科學校名稱時,HR擡頭笑着問我,“這學校在哪,我之前好像沒聽說過。”這個問題我還沒回答,旁邊合夥人又來了句,“當初考研的時候挺難吧,你本科學校應該沒你現在學校的保送名額吧?”

接連兩個問題,問得我隻想找個地洞鑽進去。現在回想,當時也是太年輕,别人一質疑就不敢回話,隻知道一昧沉默,甚至還自亂陣腳。最後對方轉移話題,讓我用英文回答一下過去生活經曆中與法律相關的最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我也沒把握好,最後磕磕絆絆結束了那次面試。

走出面試現場後,發現不少等候面試或面試結束的同學,都三五成團圍着在讨論與面試相關的情況。“太巧了,裡頭那位合夥人本科也是我們這畢業的……”順着話音我看過去,發現講話的這人我還加了微信,他看見我點頭示意了一下,并沒有邀請我加入對話。

我知道,他們都是“五院四系”的原出身,我二本出身,自然和我無話可談。也是自打那次之後,我才醒悟,法律圈認圈子,除了是認“五院四系”,還認第一學曆。出身二本的我,要想進“紅圈所”,難于上青天。

HR說:你很好,但我們更想要一個男生

小米丨27歲 公關

今年3月份的時候,我通過朋友内推拿到了一個二線大廠的面試機會,職位跟我目前在做的沒有太大出入,都是公關口,但是公司比我目前所在的公司名氣更大一些。

當時我拿到的職位介紹比較簡略,隻能大概知道這是品牌公關崗,做相關的工作。面試當天,在了解雙方的一些基礎信息之後,到面試的後半部分,HR才介紹,這個職位對接政府更多一些,更偏向于政府公關的範疇,并且問了我對于政府公關的理解,以及結合公司情況如何去做政府公關,還有如何處理政府關系等問題。

我之前對接媒體,做媒體關系比較多,政府關系則主要是同事在負責,并沒有主要經手。但也結合預先了解到的公司情況和行業相關公關做法回答了一些,當時HR對我的表現還算滿意,并且對我說:“你說服了我。”

職場中有地域歧視嗎(京籍女性都可能被排擠)4

就在我以為可以順利進入下一步面試的一周後,HR告訴我:“你很好,但是我們這個崗位更傾向于選擇一個男生。因為這個職位需要對接政府的人,你知道的,這些人可能更多的是男生,由男生來打交道可能更加合适。而且跟政府的人打交道,可能需要更強勢一點的人,這一點男生也更加匹配。”

我當時沒有太過腦子,認為對方的解釋還算真實、誠懇,是能接受的,就回複了“好的,希望未來有機會再共事”等體面話。後來跟朋友說,朋友才告訴我這已經違反勞動法,是可以告這個公司的。但事情都已經過去了。

我覺得女性的職場地位真的很好笑、很諷刺。這幾天不是有一個網易HR在朋友圈發團隊合照,說“看上我哪個女同事……我幫忙撩”,甚至 “可以幫忙下藥”,這樣來吸引大家投簡曆嗎?先不說這涉嫌侮辱女性,就說這種現狀:在招聘時,女性處于鄙視鍊底端,要視婚育情況錄取、甚至優先選擇男性,但到了想吸引别人投簡曆的時候,女同事又成了吸引力……

什麼時候,女性才能脫離性别标簽,憑能力在職場中立足?

上班沒化妝,我被罰了50元

木木 | 29歲 媒體從業者

“公司有必須帶妝上班的規定嗎?”面試的最後,我的問題讓人事經理一愣,“沒有硬性規定。”接着她想了一下,又補了一句,“但要得體。”

在職場上不化妝就是不得體,這是我在上一家公司感受到的職場“規則”。

“化妝很累,化妝品很貴,卸妝品浪費,護膚品加倍。”這四句話是我對化妝的真實感受,但我并非完全堅持素顔,約會、見客戶和重要場合也都精心打扮,希望給對方留下好印象。

大學畢業,我進了一家廣告公司,職位是大客戶經理,說白了就是賣廣告的。日常對接的人員,最低級别也是各大品牌公關部的人,出入的場合也大都是央視、衛視和各大視頻平台的招商會,一般都是明星雲集、觥籌交錯。

職場中有地域歧視嗎(京籍女性都可能被排擠)5

這家公司的福利待遇有點特别:客戶經理每月有服裝補貼,補貼額度從1000元到3000元不等,具體額度跟業績挂鈎;還有手機補貼,客戶經理購置IPhone,公司會補貼一半。

這些福利政策無一不彰顯出公司的“隐形”價值觀:包裝自己,拿下客戶。

有獎就有懲,另一條沒有被寫進規章,但在日常執行的制度便是:上班不化妝,罰款50元。

這是什麼奇葩制度?而且還不平等,沒人關注男生是否化妝,注意力都集中在女性身上,我感受到強烈的職場歧視,并且有感覺到被冒犯,女性被物化,這讓我非常不舒服。

在我看來,精心打扮或許能給客戶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但隻有出彩的提案才能真的拿下客戶。

就我來說,上班化不化妝,取決于見不見客戶。如果跟客戶有約,我會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化妝,然後将自己塞進好看但并不舒服的職業裝裡,再配上能讓自己氣場全開的高跟鞋。不需要見客戶的時候,我基本上是素顔,本着怎麼舒服怎麼來的原則,T恤和帆布鞋是我的最愛。

對于公司強制帶妝上班的制度,我實在無法苟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我的包裡永遠有一支口紅,進門前塗下,算是打了制度的擦邊球。

當然,辦公室的抽屜裡我會備上一套化妝品,衣櫃裡也會放一套職業裝,以備不時之需。

很快它們就派上了用場。一天,老闆臨時決定帶我見客戶,“給我五分鐘。”我快速到衛生間換好了衣服,帶上化妝包,在開往客戶公司的路上,完成了車内化妝。當天和客戶的溝通很順暢,但在回公司的路上,我還是收到了老闆的口頭警告,“上班要有效化妝”。

之後,我覺得自己被老闆盯上了,強忍着化了一個月的全妝,但最終還是放松了警惕,被罰了50元。

巧的是,我被罰錢的第二天剛好試用期滿,我也在那天遞交了辭職信。人事約談,問離職原因,我說了一堆:“我覺得公司價值觀導向有問題”、“物化女性”、“性别歧視”。人事很詫異,說從來沒有人因為這個提離職,也沒人跟她反映過這項制度不合理。

她說的沒錯,公司的女生們都默認了這條“不合理”的規定,甚至給自己加碼,為了好身材中午隻吃沙拉。但那是她們的選擇,我的選擇是,我不想做“套子裡的人”。我希望自己有選擇是否化妝的權力,有對抗職場歧視的勇氣,再就是,遇到這樣的公司應該早點離開。

留學回來當全職媽媽,我有種被爸爸“放棄”的錯覺

梅幹菜 | 30歲 全職媽媽

我大一出國留學,在留學期間認識了當時的男朋友、現在的老公。2014年,我學成回國。

我父母一直希望我能在事業上有所作為,尤其是我爸爸。在我的記憶中,他一直把我當男孩兒培養。出國留學也是,他希望我能在不同的環境下,接受不同的教育。

剛回國的時候,我也一直在找工作,但都不是很合适。後來男朋友也回國了,年齡也到了,我們就計劃先結婚,婚後安心找工作。

結果婚後沒多久,我懷孕了。經曆過職場的人應該都明白,一個孕婦基本是不可能找到工作的。我也就慢慢地放棄了孕期找工作這件事。

孩子出生以後,總需要有人專職照顧。但雙方的父母都有各自的工作,照顧孩子的工作就落在了我的身上,我也順其自然地成為了全職媽媽。

我記得在成為全職媽媽的第一年,我爸爸還會經常問我,要不要找個育兒嫂帶孩子,然後讓我出去找工作。他也多次表示,可以幫我問問朋友,有沒有适合我的工作讓我去做。

職場中有地域歧視嗎(京籍女性都可能被排擠)6

開始我也考慮過,但後來照顧孩子的時間久了,這種想法也就慢慢地淡了。我爸爸肯定也看出了我态度的轉變,久而久之,也就不再問我。

我記得有一次我媽和我說,孩子上學後,我也該上班了。我爸說,她上不了了。還會補上一句“我本來想讓她去什麼公司上班”這類的。

直到現在,我爸爸偶爾還會說說,“你看看别人家誰誰誰,隻是本科畢業,在公司都是一位小領導了。而你呢,留學回來當全職媽媽。”

我知道他一直欣賞在職場能有一番作為的人,對于我目前做全職太太這個事兒,雖然從來沒有在嘴上說過不好,但卻表現出一種放棄我了的感覺,也從不認為全職媽媽是一種職業,需要什麼技能。

原來我不是白衣天使,而是“服務員”

可可 | 24歲 護士

在我的心目中,護士一直是一門很高尚的職業,“白衣天使”、“治病救人”。因此,高考填報志願時,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護士這個專業。但沒想到白衣天使的稱号,也有所謂的鄙視鍊。

剛剛畢業時,我選擇進入了一家腫瘤醫院,原本以為,終于有機會可以接觸到患者,用我自己在大學和實習時學到的醫學知識去真正的實踐,去醫治好每一位我負責的患者。

即使不是醫生,但我也是個有着專業醫學素養的護士,有些醫學常識我也可以幫助患者解答。但在我上班的第一天,我跟着醫生一起巡房時,一個患者脫口而出的一句“服務員”,讓我愣了半天,我一時不知道該怎麼做。

職場中有地域歧視嗎(京籍女性都可能被排擠)7

後來我才明白,他嘴中的“服務員”到底是什麼意思,除了基本的打針、拔針、換藥,我還要學會修馬桶、打掃衛生,甚至給病人洗涮、端尿盆等等。

其實在工作中,我們護士基本很難得到尊重,我們是接觸患者最多的人,有些患者因為病情,導緻情緒不好,他們就會發洩在我們身上,挨罵是經常的事,“你們不就一護士嗎?有什麼了不起的。”這是我聽到最多的話。

雖然有時候也會委屈,但我還是勸自己,為患者服務,這些都是應該的,不該有怨言。

可後來的一件事,讓我越發的懷疑,當護士就不配讓人尊重嗎?

那是剛入科室的那段時間,我恰巧被分到一個醫院VIP病房的患者,因為患者和院長關系比較不錯,所以在醫治過程中,我也是處處小心。

這位患者每天都在打針。起初在紮針的時候,她還跟我唠家常,問我許多事情,一時間覺得這個人很好相處。但因為是第一次自己給患者拔針,由于過度緊張,在拔針的時候,粘在肌膚上的膠布沒有揭好,讓她有了些疼痛感,拔針的時候,又不小心滑到了她。我及時道歉,她還笑着對我說:“沒事沒事,下次注意就行,不要放在心上。”

可臨到中午休息的時間,主任特别生氣走進科室,問誰給患者拔的針?我站起來說是我,主任特别生氣的說:“新來的護士,怎麼什麼都不懂,紮針不會,拔針還不會嗎?趕緊去給患者道歉。”原來那位患者嘴上說沒關系,實際上把傷口處拍了照片,發給主任,在背後告了我的狀,并說我不專業,态度還特别惡劣。

我心裡特别委屈,平時對這位患者,我都是極為盡心,可以說是有求必應,而且,拔針的時候,我已經道過歉了。當時我的眼睛就紅了,帶我的護士長姐姐跟我說,“可可,算了吧,這種委屈以後是經常的事情,忍忍就過去了。我帶你去道歉。”我隻好又和護士長一起,去給那位患者再次道歉。

到現在,我已經工作一年半了,這件事依舊是心中的一個坎,但我也确實像護士長姐姐說的,已經習以為常,不管患者怎麼看我,既然選擇了作為一名護士,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對每一位患者負責。

*題圖來源于視覺中國。文中孟博、梅幹菜、木木、小米、金非杜、可可均為化名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