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中提到了MIT,基本上也奠定了這篇文章内容的高度和質量。
MIT的Media Lab,藝術生無人不曉,代碼、互聯網、藝術的聯動效應更是給整個社會帶來了新的活力,今天康石石想和同學們聊的便是其一分支——Human-Robot interaction。
※文章需要投入精力,建議大家靜心慢讀,判斷自己能否申請MIT。
MIT課程介紹
上圖為Human-Robot interaction課程介紹,簡單來說,這一專業會提供很多如人機交互、進化自然與定向和情感計算等方面課程,來幫助學生更好重新塑造對于人工智能交互的認知,創造出突破常識的作品。
該專業下,研究方向會更具體劃分,今天康石石與大家聊的是當下較為熱門的一個——人工生命。如果大家看過電影《無敵破壞王》以及HBO制作的《西部世界》,遊戲角色或者機器人擁有了自由的意識,這些看起來十分科幻和遙遠的構想, 現階段其實離大家很近,許多前衛的藝術家和設計師已經在創作中運用到這一新興的理念,去探索另一緯度的生命。
聽起來很高大上,原理其實大家在高中課本上便有所了解的進化論,計算系統深受其啟發,也形成一套人工進化系統,生命好似以程序的方式得到一種另類的演變。不同之處是,人工進化系統盡管也在模拟生物進化,但更多的是反映自然進化的抽象結構,從而産生人工生命。
整個發展過程其實整理一下大概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模拟自然生命、人工生命的自我玩耍、與人的互動,三個階段各有亮點,下面康石石結合三個案例幫助大家來理解這一前沿創作方向,如果你有申請MIT Media lab的想法,提前了解是必須,如果你想要創作一個更為吸引考官的項目,這些亦可成為你創作時的references, 從中獲取靈感......
階段一:模拟自然生命早期的人工生命其實是從模拟自然生命開始的,一群天天腦袋中充滿中二與魔性氣息的程序員們不斷的觀察生物的行為方式,用編程的方式去創造出最初期的人工生命。雖然外觀隻是一些幾何圖形的集合,但它們的動态以及行為在最大呈上與自然生物相似。
如MIT教授同時也是Computer Graphics Artist的Karl Sims制作一群奇怪的海洋生物,這群生物并不是我們所認知的真正的生物,而是由一群代碼所制作而成的,它們運動時具備着生物的特性。除此之外,大家看該作品時會發現有許多小的生物在這個虛拟世界中偷偷的活動着,它們由一段或多段的程序所編織而成的,進行類似生物進化的人工進化過程。
Karl Sims, Genetic Images,1994
階段二:人工生命的自我玩耍模拟生命的下一步,便走入創造人工生态。以人工進化來模拟自然演變,許多微小的人工生命在虛拟生态中根據抽象出來的進化規則進行演變,整個過程有它一個嚴密的規則,簡述其重點及步驟如下:
1. 開始提取自然進化中的以下要素:
2. 通過以下步驟運行系統:
初始化種子基因型群體 > 發展基因型表型 > 選擇可以繁殖的生物 >通過變異或突變機制,創造新的基因型 > 如果滿足終止條件(比如具有适應性),則從步驟2重複或終止。
這種人工進化與自然演化之間的主要差異在于,人工進化可以提前指定的潛在機制,也發生在比真實環境更簡單的基質中,但這種規則下依舊存在的無序性和偶然性,讓整個人工生态充滿奇異的生機。
比如在美籍華人的藝術家Ian Cheng 的作品中經常出現一些人工人物和野生動物,在開放式叙事中互動,幹預和重新組合,自成一體的生态系統無休止地演變, 形成一個自我玩耍的遊戲視頻。這些基本都由計算機生成的模拟組成,以及用于氣候變化、選舉等複雜情景的預測技術,打造出一個完整的人工系統。
Ian Cheng, Emissaries, 2017
階段三:與人的互動随着技術的發展及思考的深入,單純的自我演變已經不能滿足這群瘋狂的藝術家的腦洞,讓觀衆參與到人工生态的演變過程中是他們進一步的野心。一些藝術家便以人工生命為基礎,創造出一系列圍繞人類的互動藝術裝置,具有生物學啟發的抽象的生态系統。同時虛拟的生态世界以互動的方式将觀者置身于一個侵入式混合現實經曆中來感受其它的人工生命體。
在作品Inhabitat混合現實的裝置中,建立一個與想象生态中的合成生物共存的地方。更強調的是人工生态的互動性。參與者可以加入的生态系統,而其交互的分辨率,速度和靈活性越豐富,其演化就越快速。被影響的虛拟生物會因為大量互動的過程融入新的意思,從而開始更加橫向地體驗人與其他物質之間的關系,就是朝着更具生态感的方向邁出一步。
Inhabitat, 2017
以上關于人工生命的簡略的介紹,如果你已讀至此有了“不是很懂但有意思”的感受,這篇文章的價值其實已然達到了。新鮮的領域對于現在的同學們肯定是十分陌生的,但正是很少被大家所知曉,卻能給同學們的創作帶來不一樣的感受。相對偏門的知識領域在你們腦海中存儲下來,在某一瞬間,由于偶然間的機遇迸發出奇妙的閃爍光點,也是讓人歡欣鼓舞的。
而科技社會下,大家對于計算機的思考從未停止,作為未來的藝術家和設計師,大家其實已經在作品集創作階段有了自己的表達——嘗試用編程為載體去創作。在編程日漸流行,動态的圖像滿屏幕的時間結點上,新的視覺形式必然可以讓大家的作品集提升競争力,從另一個思考維度入手,突出重圍不過時間問題而已。
希望通過康石石這次的分享能夠改變你們認知世界角度,開闊眼界,不局限于眼前的困頓,所思所想所創作的都會與之前的自己有着本質上的不同。如果你今年想申請MIT或者MIT同等級或同類型的頂級院校,可微信關注康石石公衆号:kang-shishi,後台留言咨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