闌尾炎是外科常見疾病,如今闌尾切除術已成為快速安全、易恢複的常規手術。但人類并非從一開始就對闌尾和闌尾炎有清晰的認知,回顧曆史,闌尾炎曾在漫長的歲月裡嚴重威脅着人類生命,對闌尾炎的診治,人類也經曆了一番艱辛曲折的探索。
最早的闌尾炎病例之一是在一具3000年前的古埃及木乃伊體内發現的,木乃伊右下腹黏連,這是闌尾疾病的典型病症。在西方文藝複興以前,人們并不知道闌尾的存在。同時期中國東漢醫學家張仲景在《金匮要略方論》中描述:“腸癰者,少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時時發熱,自汗出,複惡寒。”“腸癰”與闌尾炎的症狀相似,中醫一般采用大黃牡丹湯、薏苡附子敗醬散治療。
西方關于闌尾最早的文獻記錄來自文藝複興時期藝術家達·芬奇,他在繪畫、雕塑、科學、解剖學等領域均有極高造詣,于1492年清晰繪制了闌尾解剖圖,但他的手稿在當時并未公布于世。1543年,布魯塞爾外科教授安德雷亞斯·維薩裡在他的著作中對闌尾進行了說明,但将這一部位稱為盲腸。可見,當時醫生對右腹部疼痛的原因仍知之甚少。
至18世紀,倫敦聖喬治醫院醫生克勞狄斯·阿梅蘭德在為一名11歲男孩主刀手術的過程中,在其疝囊處發現了闌尾,并且已經穿孔形成糞瘘,阿梅蘭德醫生果斷切除了闌尾并進行了疝修補,這次手術發生在1735年12日,被後世認為是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闌尾切除術。但從客觀來看,這一次闌尾切除術并非在确診患者疾病基礎上的“對症下藥”,而是手術中無意發現壞死闌尾後的“必然之舉”。切除闌尾的手術作為治療手段真正開始于19世紀末。
19世紀早期,法國巴黎外科醫生紀堯姆·杜普特倫認為,右下腹炎症來源于盲腸。1827年,法國醫生弗朗索瓦·梅裡埃率先描述了慢性闌尾炎的症狀,并推薦使用手術方法治療。盡管闌尾炎的病因仍然不甚明朗,但在1848年,倫敦醫學協會主席亨利·漢考克在運用氯仿麻醉下,進行了第一次有目的的開腹手術,引流闌尾周圍的膿腫。1867年,美國醫生威拉德·帕克報告了另外4個病例,主張在發病第5天進行手術引流,這一方法後來被認為降低了闌尾炎穿孔的死亡率。
值得一提的是,19世紀中期,全身麻醉以及用石炭酸溶液消毒這兩項外科治療的重大突破,大大提高了外科手術的安全性,也推動了闌尾炎手術的探索進程。
真正認識到闌尾炎病因的不是外科醫生,而是病理學家。1886年6月,哈佛大學病理學家雷金納德·希伯·菲茨發表題為《闌尾穿孔炎症:特别要注意早期診斷和治療》的演講,強調大多數右下腹疾病的病因是闌尾。他清晰地描述了闌尾疾病的臨床特征和病理變化,并創造了醫學術語“闌尾炎”,最重要的是,他主張盡早對闌尾炎患者進行手術切除。
1887年,美國的托馬斯·莫頓成功完成了第一例闌尾炎手術。一位26歲的男性病患,在一周的時間裡接受了蘇打水、胃蛋白酶、興奮劑、奎甯、藥膏熱敷、水蛭療法等一系列醫學治療後仍不見效,最後進行了開腹手術,做了腹腔膿腫引流、闌尾切除術和腹部沖洗。幾周時間内,他成功康複了。
最著名的闌尾炎患者,想必是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這段曆史還頗有戲劇性。
1901年1月,維多利亞女王去世,愛德華預定于1902年6月26日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舉行盛大的加冕典禮。但在加冕前兩周,愛德華突然出現反複腹痛,伴有發燒,右下腹部有腫塊。6月24日,醫生弗雷德裡克·特裡維斯對他進行了全面檢查,醫療小組得出結論,愛德華患有闌尾炎,需要立即進行手術。但愛德華國王堅持如期舉行加冕,拒絕接受手術,直到特裡維斯醫生明确表示:“陛下,如果不進行手術,擡進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将是一具屍體。”他才同意手術,推遲加冕儀式。手術大約花了一個半小時,在手術過程中,愛德華出現窒息,醫生通過拉扯他的胡子使他嘴巴張開,才恢複了呼吸。醫生排除并沖洗了他的腹部膿腫,裝上橡膠管以使更多的膿液流出。神奇的是,手術第二天,愛德華就能從床上坐起來抽雪茄了,兩周後已經基本康複。盡管特裡維斯醫生隻是通過手術排出膿液,防止膿腫擴大,闌尾并未被切除,但手術的成功在英國掀起了闌尾切除術的熱潮。
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闌尾切除術逐漸被大衆接受,但手術技術還沒有實現标準化、規範化。關于手術切口,也引起廣泛讨論。20世紀早期,闌尾炎的治療取得較大進展,醫學界認識到液體複蘇的重要性,使手術更加安全。40年代抗生素的發展,進一步降低了闌尾炎的發病率和死亡率。80年代,醫學研究者又在向手術微創的方向尋求精進,1981年,第一例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在德國進行。盡管當時人們對此持懷疑态度,但事實證明腹腔鏡手術通常比傳統手術侵入性更小,安全性高。如今,微創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已成為常規的手術方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