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初上海的土地面積僅為636平方公裡。1958年,江蘇省的嘉定、寶山、上海、松江、金山、川沙、南彙、奉賢、青浦、崇明10個縣劃歸上海,使上海市的轄區範圍擴大到5910平方公裡,到目前的約6340平方公裡。除了合并行政區域帶來的面積擴大,另外一個因素就是上海所屬島嶼的面積增長和填海造陸。
而這裡面積增長最快的要數崇明島了,崇明島是我國第三大島,面積1269平方公裡。1950年,崇明島的面積不過600平方公裡,短短60年間增加了600多平方公裡面積,平均每年增加10平方公裡。
崇明島位置
為何崇明島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增加大量陸地面積第一:崇明島位于長江下遊,長江流量巨大,中上遊帶來了大量的泥沙,河水帶着泥沙來到崇明島附近,水流速度降低,淡水混雜輕微有鹽度的海水後會加速沉積,久而久之自然形成陸地。
第二:人類活動的影響,人類活動的增加促進了崇明島的形成,由于崇明島的南面長江水的流速遠大于北面長江,所以南面因為長江水流速快島嶼陸地容易被江水侵蝕,而背面因為江水流量小,速度慢,為了防止江水侵蝕島嶼,目前已經在崇明島四周建成高8米,頂寬5米,長達200餘公裡的環島大堤,并築有200餘道丁字壩,以阻止南岸坍蝕,而東、北方灘地仍在繼續淤漲,淤泥沉積後又會變成新的陸地,其中東灘每年以100餘米的速度向東海推進,為上海市提供豐富的土地資源。島北長江口北支水道日益淤淺,崇明島逐漸向江蘇省啟東市、海門市靠攏,如果不人為幹預,将來崇明島很可能要跟江蘇啟東連接在一起了。
第三:人工填海造陸,利用疏浚長江航道的淤泥來做人工圍堰,把帶淤泥的水抽到圍堰裡,等淤泥蒸發以後變成陸地。
人工填海造陸
還有其他島和人工填海助力造陸除了崇明島上海的長興島,橫沙島面積也在不斷變大,另外臨港到浦東機場一線也在填海造陸,上海面積每年要擴大10平方公裡以上,可以說體量是相當可觀的,要知道整個黃浦區的面積不過20多平方公裡,相當于2年就能增加一個黃浦區的面積。我們熟知的臨港新城,浦東機場的大部分土地就是填海造陸而來。
臨港滴水湖
長興島和橫沙島
小結:上海的國土面積還在不斷增長,可以說,上海其實是不缺土地的,主要在于怎麼利用好這些新土地的同時也保護好環境,如果利用不當,将來還是會受将來海平面上升和海水倒灌影響,反而是得不償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