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啊,你身體一向不好,千萬要小心啊”。常見這樣的母親,擔心孩子的身體不好,日複一日沖着孩子唠唠叨叨,孩子的健康不僅沒在母親唠叨下變好,反而越來越差。
操心孩子調皮惹禍,沒日沒夜罵罵咧咧,孩子惹出的禍事越來越多。
擔憂女兒愚笨遇上渣男,夜以繼日訓導女兒,女兒反而相中一個渣男。
害怕孩子工作不努力啃老,一刻不停叽叽歪歪,孩子果然不求上進,躺平了。
父母越是過度擔心孩子,娃越會朝父母擔心的方向發展。父母的碎碎念,感覺是給娃“施了魔咒”。
中國古人稱這種現象為“呼形喝象”。世間事物,我們把它稱為什麼,它最終就成了什麼。
黃山迎客松、昆明石林阿詩瑪、三峽望夫石、桂林象鼻山等等,這些普通的山石樹木,最初有人感覺其像虎像獅像人,就賦予它們稱呼,有了名之後,越看越像,這就是“呼形喝象”。
同理,孩子小時候對自己形象性格的塑造,是被大人“呼喝”出來的,稱之為“小搗蛋”,越來越搗蛋,稱之為“小乖乖”,越來越乖巧。
現代心理學把“呼形喝象”叫做“期待效應”。
期待有積極期待和消極期待,鼓勵祝福是積極期待,擔憂唠叨就是消極期待。
為人父母,一刻不停地念叨孩子身體不好、學習不佳、脾氣暴躁、愚笨不堪……是在向孩子長期傳達消極期待,促使孩子在成長中,潛移默化接受這種心理暗示,逐漸向消極的方向發展。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天下沒有不擔憂孩子的父母,但絕不能把擔憂變成下魔咒般的碎碎念。
父母擔憂孩子,不如以行動做引導,娃身體不好,以身作則帶着娃去健身,娃成績不好,自己少玩手機,陪娃讀書,言語多些祝福和鼓勵,少些悲觀唠叨。
文/漫畫 周滔
編輯 胡銳
編審 田旻佳 施昱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