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關節解剖▲▲▲
(一)内側結構
内側副韌帶(三角韌帶)分深淺兩層
(二)外側結構
外側副韌帶
(三)其他結構
足踝肌腱與重要的支持帶
足的跗骨與小骨
踝關節的韌帶損傷▲▲▲
1.分類
按受傷機制:旋後傷,旋前傷,外旋傷;内翻傷,外翻傷
按解剖特點:單純傷,聯合傷
按損傷的病理特點:部分斷裂,完全斷裂
按病程:新鮮斷裂,陳舊斷裂
2.踝外側副韌帶損傷
A.單純韌帶損傷
B.聯合損傷
C.陳舊損傷
症狀
體征
抽屜試驗
術中抽屜試驗
内翻應力試驗
輔助檢查
應力位片
鑒别診斷
治療
A.現場急救處理:加壓包紮棉墊或海綿墊壓迫止血;冰敷;關節穿刺抽積血;固定(粘膏支持帶,石膏支具)
B.踝外側副韌帶損傷合并其他傷的治療
C.踝外側副韌帶斷裂合并暫時性脫位或半脫位的治療(有争議)
D.踝關節不穩或再發性脫位的治療
3.踝的旋前損傷
損傷病理:内側三角韌帶斷裂
損傷機理:基本作用力是足的旋前力
診斷:仔細檢查,防止漏診
治療
4.踝的外旋損傷(下胫腓骨間韌帶損傷)
損傷機制:踝的外旋扭轉引起胫腓骨之間韌帶撕裂(滑雪損傷)
損傷病理:胫腓骨之間韌帶撕裂
診斷:體檢—疼痛腫脹壓痛的部位在踝的前上方;X線—踝内旋20°正位
治療
踝的骨折▲▲▲
第五跖骨疲勞骨折
跟腱斷裂▲▲▲
病因:直接外力、開放傷、閉合傷、間接外傷
病理:26/38例傷前有跟腱腱圍炎病史
病理改變:主要為跟腱的壞死、纖維變、纖維截斷及腱周圍組織血管增生、血管内膜增厚。
術中所見:斷端呈馬尾狀,間隙有血腫,但出血少,腱圍同時破裂,跖肌腱常完好。
損傷機制:在踝背伸60-70度位突然用力蹬地或踏跳
診斷
治療
跟腱斷裂的手術治療
跟腱的其他損傷
跟腱陳舊斷裂
跟腱腱病
運動員踝關節的骨關節病▲▲▲
名稱:運動員之踝、足球踝、踝關節撞擊性骨疣、踝關節前撞擊綜合征
原因:
受傷機理:
骨疣、骨唇成因:
病理改變:
手術治療:切開;關節鏡
腓骨肌腱外傷性脫位▲▲▲
受傷機制:
損傷病理:
症狀及體征:
診斷:
治療:
運動員的副舟骨損傷▲▲▲
解剖:圓形,與舟狀骨體無接觸面,像髌骨一樣長于胫後肌腱上,其底面為關節面,一般不産生症狀。
長形,舟狀骨的頸較長,副舟骨與之接觸,為圓形或三角形,此型很易受傷引起症狀。副舟骨與舟狀骨之間的連接組織為玻璃軟骨,纖維軟骨。
受傷原因及損傷機制:外傷所緻,少數與勞損有關,多伴有平足。
病理改變:
症狀及診斷:
早期多因急性扭傷引起,常被外側副韌帶損傷的症狀所掩蓋,恢複運動後,因内側疼痛而被發現。主要症狀表現為蹬地、跑跳時疼痛加重。
臨床體征:副舟骨部突出,局部壓痛,足内收抗阻痛。
距後三角骨、第二距骨損傷▲▲▲
解剖:外結節、内結節
受傷機制:足劇烈跖屈損傷
病理:末端病表現
症狀及診斷:跖屈痛、屈拇長肌腱炎
治療:封閉、制動、手術
鑒别:跟距後關節骨關節病;第二距骨損傷
距後三角骨損傷
距骨後突延長
第二距骨損傷
踝關節撞擊綜合征▲▲▲
1950 WOLIN首先描述踝關節内半月闆樣損傷。1991 ANDREWS确認上述損傷是因距腓前韌帶撕裂後斷端嵌入踝關節前外側溝中形成,并報告切除這種損傷可緩解踝關節腫痛。
1991 FERKEL通過組織病理學分析證明其為增厚的滑膜組織。從此開始将踝關節無骨折脫位的長期腫痛稱為踝關節軟組織撞擊綜合征。
統稱為踝關節軟組織撞擊綜合征
以上三者統稱為踝關節前方撞擊綜合征
體征:前内或前外間隙壓痛;部分病人關節腫痛、背伸受限、不能下蹲。
診斷:踝關節扭傷史、X線無明顯異常、踝前疼痛腫脹、經休息及非手術治療不明顯者應考慮為本病。
治療:踝關節封閉—控制炎症;踝關節鏡手術效果較好。
玖玖骨科平台緻力于為骨科醫生、患者提供優質産品、服務的中國骨科疾病專業管理平台。上玖玖骨科,骨科需求一站式解決。微信關注“玖玖骨科”公衆号,請搜索jiujiugk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