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現在的父母比以前的父母更關注孩子的教育,但現在孩子的學習壓力也比以前的孩子大很多。
現在很多父母把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孩子身上,對孩子有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
而且,現在的學校對孩子的要求跟以前也不一樣了。
我們所有人都隻問孩子要結果,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事情:孩子的感受。
對于一個還在成長中的孩子來說,持續的壓力會對孩子産生長期的消極影響,使他們成長為充滿焦慮和患有慢性疾病的成年人。
如果持續性的壓力得不到緩解,孩子的身體就會處于超負荷運轉狀态。
科學家稱這種狀态具體表現為,心率加快,血壓升高,頭痛,視力下降,消化系統出現問題等。
因此,父母要做些事情來阻止壓力的累積,并在孩子感到有壓力時減輕他們的負擔。
讓孩子休息
一切拿孩子的身體作為代價的事情都是不可取的。
學習成績再好,沒有一個健康的體魄,一切都是毫無意義的。
之前,就看到過一個新聞,孩子中考獲得了高分,但無緣于高中,因為他得了白血病和嚴重的胰腺炎。
為了考出好的成績,孩子經常熬夜刷題。孩子的媽媽知道孩子的學習壓力很大,但是為了考進好的學校,隻能拼一拼。
但是,最終的結果讓她後悔不已。
當然,這并不是說經常熬夜就一定會得重病,但是睡眠可以增強我們的免疫系統,幫助我們對抗惡性腫瘤,預防感染和抵禦各種疾病的發生。
說白了,所有疾病的發生,不都是我們的免疫低下造成的麼。
而且,現在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有規律的深度睡眠對我們的健康和幸福至關重要,尤其是兒童和青少年需要充足的睡眠。
教育家羅賓遜在一本書中寫到:“睡眠不僅僅是一種讓我們從疲勞中恢複過來的提神的方法,它對我們的學習、記憶和作出合乎邏輯的決定和選擇的能力方面起着非常關鍵的作用。”
所以,不管孩子的學業有多忙,一定要讓孩子休息夠。
這樣,他才有足夠的精神面對第二天的挑戰。
讓孩子運動
運動有助于緩解情緒壓力,會對大腦産生積極的影響。
我經常建議前來咨詢的父母,當你有情緒時,停止跟孩子的溝通,先離開當下那個環境,出去跑個步,或者快走,出點汗,你會冷靜很多,然後回家再跟孩子進行溝通,效果會比你帶着情緒跟孩子溝通好很多。
《運動改造大腦》的作者約翰·瑞迪認為,運動的目的是增強和調節大腦的功能。壓力或者抑郁會侵蝕神經細胞之間的連接,甚至會導緻大腦的某些區域萎縮。
相反,運動可以促進身體釋放出一系列的神經化學物質和生長因子,它們可以逆轉這一過程,為增強大腦功能提供了物理支持。
所以說,為了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我們要鼓勵孩子積極進行體育運動。
讓孩子和同伴玩耍
很多人都認為,現在的孩子太脆弱,抗壓能力差,出現各種問題,是因為,物質條件太好,家長太溺愛孩子。
其實不然。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的孩子很少有玩伴,我們很少看到一幫孩子在外面你追我趕,爬樹,挖土,嘻嘻哈哈。
我們看到最多的是,一個大人背着書包,帶着孩子,不是去興趣班、補習班的路上,就是剛從各種培訓班回來。
也許是現在的父母太關注教育,認為孩子在外面玩耍是浪費時間。
但是,我們不知道的是,玩耍是孩子學習理解和體驗周圍世界的主要方式,也是孩子宣洩負面情緒的一個出口。
為什麼以前的孩子出問題的少?因為,玩伴多啊,就算被罵了,被揍了,心裡有委屈,被一幫玩伴叫出去瘋玩一下,所有的情緒都在嘻哈聲中宣洩掉了,自然就沒事了。
而現在的孩子太“宅”了,情緒沒有出口,積壓時間久了,就很容易出問題。
所以,父母要讓孩子多交一些朋友,多出去玩耍,組織遊戲,制定規則。
玩耍不僅會讓孩子心情愉悅,而且整個過程也是孩子學習人際交往,溝通協調,解決問題的機會。
帶孩子旅行
一提到旅行,可能有些父母首先想到的是出國,或者去中國的名勝古迹,這樣要花很多的錢。
其實,隻要你願意陪着孩子,帶着新奇的眼光走出屋子,到外頭去遊曆,哪怕隻是住家附近的一個公園,潛移默化的教養都會發生。
所以,旅行的關鍵不是遠近,而是陪孩子走出去。
旅行不但可以緩解壓力,放松心情,還能讓孩子找到人生的方向。
像西方國家的一些年輕人,他們在高中畢業,上大學的前一年,會背着行囊去旅行一年,再回來繼續學業。
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獨自旅行,讓自己沉澱,用自己的雙腳走出去,用自己的雙眼去看這個世界,了解有許多地方是不一樣的。
他們還會有機會找到原本自己都不知道的潛力,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
當然,很多人會覺得,這種方式在中國實行不了,畢竟國情不一樣。
這個沒有關系,隻要你帶孩子走出去,孩子的思維方式、眼界一定會跟同齡人不一樣。
孩子用他自己的雙腳走出來的路、用他自己的雙眼看到的世界,将會成為他一輩子都受用的無形資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