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鐵骨铮铮耕杏土,濤聲拍案濟蒼生。他是中醫的脊梁,是首屆國醫大師,是一名“鐵杆中醫”,他多次在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關鍵時刻奔走呼喊,為中醫藥的健康發展培土育苗,如今,春滿杏林,中醫藥迎來了振興發展的大好時機。而他,安心的去了那遙遠的地方。【向鄧鐵濤學習】專欄定期分享鄧鐵濤教授的親人、弟子、學生等感念、感恩的文章!敬請關注!
2008年高考報志願的時候,從小立志學醫的我查閱了很多關于母校廣州中醫藥大學的信息,那是我第一次知道鄧鐵濤教授。
那時,鐵杆中醫鄧鐵濤教授的學識淵博,德高望重,高山仰止的精神深深觸動了我,更堅定我學習中醫的決心。
第一次見到鄧鐵濤教授是在學校安排的講座,作為鄧老粉絲的我懷着激動地心情聆聽教誨。鄧老以自己的親身經曆和體會教導我們要用心學好中醫,傳承創新,振興中醫,發展中醫,為中醫走向世界而努力。我深深被鄧老的中醫魅力震撼了,我第一次深刻認識到中醫的博大精深,暗自在心裡埋下必須學好中醫種子。
身為世範,為人師表
2012年,我有幸成為鄧鐵濤教授弟子張敏州教授的學生,張老師會給每個入門的弟子贈送一本學術專著《鄧鐵濤論治冠心病》,讓弟子們能夠沉浸于書中領悟鄧老豐富的學術思想,更好的挖掘、傳承和創新鄧老的學術思想,造福人類健康!
張敏州老師和徒弟們分享了好多關于鄧老生活和學術經驗。
鄧老尤其注重養生,為中醫藥事業上下奔走之餘,天天堅持鍛煉數十載,保持強健的體魄,現在的我也非常注重身體的鍛煉,繁忙的工作之餘一定要抽時間體育鍛煉,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
鄧老說養生必先養心,養心必先養德,警示我作為一名醫生,有良好醫術的同時,要有良好的醫德!我決心要做病人眼中的好醫生、好朋友,将“治好一個病人,結交一個朋友”作為我的信念追求。
諄諄教誨,銘記于心
2014年1月28日,最幸福難忘的一天,張敏州老師帶領再傳弟子拜見了鄧老,那是我第一次有機會面對面聆聽鄧老的諄諄教誨,我還深深記得他的囑咐:年輕人要學好中醫一定要熟讀中醫經典!對病人不能有半點私心,要全心全意服務好病人!
這些囑咐一直默默激勵着我潛心學好中醫,紮實中醫基礎理論,勤于臨床大膽實踐,随着自己臨床經驗的積累,對中醫藥更加有信心,期待自己能夠為患者的健康做出應有的一點點貢獻。
中醫藥事業騰飛是鄧老的中醫夢,鄧老囑咐要将中醫藥推向國際化,中西醫結合,求同存異,讓我對中西醫結合的未來充滿信心!
工作這幾年,我一直通過自身微薄之力推廣中醫藥。2017年4月23日,張敏州老師在萬米高空飛機上運用中醫外治法(按壓合谷和内關穴位)救治患者,獲得媒體廣泛報道,傳遞醫生的正能量。
在張老師的指導下,我把這次正能量事件寫成了全英論文《Is acupressure useful for alleviating hyperventilation syndrome?》發表在《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Medicine》雜志,借此希望能夠讓國際上更加了解認可中醫外治法的神奇療效。
鄧老雖逝世,但鄧老嚴謹的治學态度,精湛的醫術,高尚的醫德,大醫精誠的精神,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必将鼓舞我沖破一個又一個困難,發揚光大鄧老精神,為中醫藥事業奉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簡介:
曾銳祥,醫師,醫學碩士,廣東省中醫院重症醫學大科秘書,美國心髒病學會培訓會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慢病防治與管理專委會青年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心髒康複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中國中醫藥信息學會科普分會委員。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參編專著2部。發表學術論文15篇(第一作者11篇),其中SCI源期刊收錄13篇(第一作者9篇),總影響因子45.989分(第一作者33.371分)。
供稿:廣東省中醫院鄧鐵濤國醫大師傳承工作室
編輯:王軍飛 責編:宋莉萍
點亮下方在看
更好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