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的時代,個人越來越被大家所認識,比如“XXX是個人”,……但實際上很多人對此不以為然,尤其是剛接觸互聯網時,總會被各種人說成是個,或者自己并不知道是什麼人。那麼要怎麼說别人是個人呢?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什麼是個人?我們需要對此有個正确的認識。
一、個人是什麼
在《資本論》中,馬克思将人的實踐活動概括為兩種形态,一種是主體形态的活動,即人的本質屬性活動;另一種是客體形态的活動,即人的本質屬性的活動。這兩種形态的人是不同的,在實踐中人們可以劃分出不同類型的人,同時也可以根據不同的要求來劃分不同的人。如果說主體階段是抽象層面的概念,那麼客體階段就是具體層面的概念了。例如一個人會用自己的勞動賺錢、讀書、寫字,這些都是他自己本身所具備的行為特征。這種行為特征往往是因為他對生活環境和個人需要所做的主觀努力所決定的,因此我們常說個人就是這個意思。
二、哪些人是我們這個社會的個體?
我們的社會裡,有多少人是這些人呢?可以按照每個人出生時和死亡時所處的階段而分為三個大類。每個人出生時都有一個身體模型,分别是0-1歲的新生兒模型、1-7歲的幼兒模型和7-14歲的青少年模型。每個人出生時所處的狀态都不同,對應的生理和心理狀态也不同,所以每一個人都不同。
三、個人是我們這個社會所需要的一種存在方式。
個人要想生存,就必須擁有一個共同的生存空間。這也是人類曆史上的多次大變革都沒有改變這個基本事實。人類之所以能夠存在于這個世界上,是因為這個世界中有一個人的存在方式。這個人的存在方式決定了這個人最終的歸宿,也決定了這個人最終的命運。雖然個人這個概念目前來看還比較抽象,但作為一個整體概念被提出來已是大勢所趨了。如果說社會是一個大圈子的話,個人就是這個社會中的一個“個體”的話,那我們這個社會便是一個“社會大社區”,這種社會大社區會為每個人提供豐富多樣的存在方式,從而形成社會大系統。
四、個人是我們自身的屬性中最重要的部分。
在這裡我想說,我所看到的“人”是與“個體”相對的。“人”有兩個方面的屬性,一個方面就是人的本性,人具有追求幸福的天性;另一個方面就是人的行為。因此每個人都是具有個性化行為特征的人。那麼個體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種行為特征在其中。那麼同樣是一個人——一個成年人,一個完全不需要承擔任何後果的人,在他身上所展現出來的共性自然是不一樣的。所以當我們要說某人是個人時,我們并不需要去說他是一個成年人(因為他隻是一個成人)。當然對于現在很多人都在說“他就是一個人”的話,我們隻是想用另一種說法去解釋自己就對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