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俊在黃河濕地拍攝
夕陽西下,候鳥從空中飛過,美不勝收。
随着氣溫轉暖,大批遷徙的候鳥途經我市,在黃河沿岸的濕地短暫落腳停留。從候鳥進入包頭的第一天起,我市黃河濕地鳥類保護志願者、攝影愛好者任俊就跟随着候鳥的腳步,起早貪黑,用鏡頭記錄,也用實際行動守護着這些精靈們。3月2日,記者跟随任俊前往包頭市黃河國家濕地公園拍攝,感受“護鳥大叔”的堅持和執着。
據了解,包頭黃河國家濕地公園面積12222公頃,是沿黃高緯度寒旱地區大型國家濕地公園。公園内有野生脊椎動物225種,其中鳥類16目44科201種,濕地公園處于中亞、東亞-澳大利亞兩條全球候鳥遷徙路線的交會區域,是中國北方重要的候鳥遷徙中轉站。
清晨6點出發,任俊駕車直奔黃河濕地候鳥聚集的地方。“從候鳥第一天來包頭,我就開始拍,每天來多少隻天鵝、多少隻灰鶴,位置在哪兒,我都清楚。”任俊笑着說,“在拍鳥的時候,我也在觀察周圍有沒有傷害鳥類的事情發生,也在護鳥。因為喜歡,所以跑多少路,花多少時間,我都不覺得累。”
天鵝在黃河濕地中嬉戲
10年前,熱愛攝影的任俊開始拍攝包頭市的候鳥及其他野生動物。“以前拍攝野生動物,都是坐飛機到非洲拍。這些年,随着包頭的生态環境越來越好,候鳥的數量和種類也越來越多,慢慢地,我開始轉變拍攝思路,重點拍攝途經包頭市的候鳥以及野生動物。”據任俊統計,目前他拍攝到的途經包頭市的候鳥種類就有70餘種,其中不乏珍貴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任俊既拍鳥,也是一位護鳥志願者。
每一次拍攝,任俊都非常認真,生怕錯過精彩瞬間。很多時候,為拍一個鏡頭,要等幾個小時。而拍攝的動力,源于對家鄉的熱愛。
“每年的3月份和10月份左右,我就開始拍攝遷徙候鳥。其他的時間,我也會去達茂旗拍攝狐狸,其中拍攝過的一家六口狐狸,已經堅持拍攝了兩年的時間,我還會去白雲礦區拍鵟,在不斷的拍攝過程中,我也加入了保護候鳥、保護野生動物的社會組織,成為一名志願者。每當看到一些不好的行為時,也會主動去進行勸阻。”任俊說。
經過10年的拍攝,任俊目前已經積累了途經包頭市候鳥以及包頭本土野生動物的圖片16萬張。“我通過鏡頭記錄野生動物的同時,深深感受到了包頭市生态環境的巨大變化。我也希望,将來将圖片整理成冊,寫一本關于包頭本土野生動物的書籍。”
(包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李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