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可以聽别人說這樣一句話“不要在太歲頭上動土”,原本這隻是恐吓别人的一句話,但是你知道這樣一句話的由來嗎?
其實我們平時說的“太歲”有兩個指代的東西:一個就是太歲星君,我們平時說的什麼“犯太歲”就是運氣不好的這種意思,就是來自于太歲星君;而另一種可能有些人應該是知道的,就是肉靈芝,别稱太歲。而這個太歲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不要再太歲頭上動土”的由來了。
“犯了太歲,流年不利”
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總是會遇到一些不幸的事情,用西方的星座學來解釋,那就是水逆,而通過我們神話體系的流傳就是“犯太歲”。太歲,也就是太歲星君是道教值年的神靈之一,一年一換,每一年輪到值年的太歲神就成為“流年太歲”。值年的太歲神在所有的神中是影響力最大的,他手裡可掌握着人世間整整一年的吉兇禍福。古語有雲:“太歲當頭坐,無喜恐有禍。”我們就可以從中看見太歲神的影響力。
其實太歲的信仰是源于古代人們對于星空的敬崇,而且歲星與我們熟知的木星也有一定的關系。古人們常常喜歡将天上的星星拟人化,将其稱作為星君這樣的神仙。于是太歲星君就這樣出現了。而從秦、漢以來,人們就将太歲所處的方位視為兇處,因此誰也不敢和太歲所在的方向對立相沖。而什麼人會犯太歲呢?就是那些正好本命年的和本命年剛好過了六年的這些人是正好“對沖”太歲,因此這就是犯了太歲,不過可能也就是這個原因,本命年需要穿紅色來讨喜吧。
“不要在太歲頭上動土”
“不要在太歲頭上動土”也是在我們國家是一句老話,而這句老話是有源頭的。在唐代的古書《酉陽雜俎》有記載“于太歲頭上掘坑,見一肉塊,大如牛,蠕蠕而動,遂填,其肉随填而長。豐懼,棄之,經宿,長塞于庭。豐兄弟奴婢數日内悉暴卒,唯一女存焉。” 主要的意思就是古時候有一個叫做王豐的人,他在太歲的頭上挖着一個大坑,挖着挖着就看到了一個大肉塊,這就是太歲。這個太歲有一頭牛那麼大,并且還在緩緩的蠕動,于是王豐就把太歲放到坑中打算填起來,可是沒想到,越填太歲越是跟着長。王豐害怕了,把太歲放在這裡,經過一夜之後,太歲就塞在庭院中。而王豐的兄弟姐妹在緊跟着的數天之内突然去世,隻留下王豐的女兒一個人。
其實這裡的太歲也是和上面說的歲星有關,由于歲星運行的方向是由西向東,和實際的生活習慣非常的不同,古時候的天文學家為了方便,就假設了一個“僞歲星”,稱其為太歲,與十二生肖配合,用來紀年,這就是“歲星紀年法”。而據流傳那個“僞歲星”也就是太歲到了那個區域,相應的地方的地下就會長出一個大肉塊,而這就是太歲的化身。也就是我們知道的肉靈芝。
太歲,也就是肉靈芝。它在《本草綱目》中有記載“無毒,補中益氣、增智慧、治胸中結,久服輕身不老。”在古代,太歲常常被認為是長生不老的仙藥,是古代帝王的養生佳肴,甚至有傳言秦始皇讓徐福找的長生不老藥就是太歲。而現代的科學家們認為太歲就是一種粘菌複合體,是由細菌、粘菌和真菌三類構成的聚合體,肌體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核酸以及假絲酵母菌和白地黴。還有生物學家發現太歲處于生命演化的一個岔道口,往左會發展到植物界,往右會向動物界發展,原地不動就是像蘑菇、靈芝一樣的真菌類,十分的神奇。
所以,你知道“太歲”是什麼了嗎?
感謝大家一起了解神話文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