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味道九十歲的媽媽?除夕是中國每一個家庭中一年最重要的日子,辭舊迎新的所有活動都要在這短短的十幾個小時完成伯父伯母帶着堂姐弟一家五口,爸爸媽媽帶着我們兄妹一家六口,三叔三嬸領着堂弟兄妹一家四口都早早地來到奶奶家,還有爺爺奶奶、四叔、老叔、老姑總共二十口人讓奶奶家瞬間沸騰起來一進屋,大伯就脫下外套忙着幫爺爺鋪開紅紙寫春聯,爺爺可是書法高手,平時家裡都是奶奶張羅着,原本話少的爺爺隻有在三十這一刻顯現出他的主場,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家的味道九十歲的媽媽?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除夕是中國每一個家庭中一年最重要的日子,辭舊迎新的所有活動都要在這短短的十幾個小時完成。伯父伯母帶着堂姐弟一家五口,爸爸媽媽帶着我們兄妹一家六口,三叔三嬸領着堂弟兄妹一家四口都早早地來到奶奶家,還有爺爺奶奶、四叔、老叔、老姑總共二十口人讓奶奶家瞬間沸騰起來。一進屋,大伯就脫下外套忙着幫爺爺鋪開紅紙寫春聯,爺爺可是書法高手,平時家裡都是奶奶張羅着,原本話少的爺爺隻有在三十這一刻顯現出他的主場。
大伯鋪紅紙、研金磨、潤毛筆,一切準備停當,爺爺挽起袖管,操練開來,“喜迎四季平安福、笑納八方富貴财,吉星高照”……,筆走龍蛇,一會兒功夫寫好了十幾副春聯和大小不一的“福”字。
爸爸和三叔負責在前後院的大門上貼春聯,老叔負責給左鄰右舍送春聯,爺爺是這街上有名的才子,每年春節爺爺都會給鄰居送春聯,以感謝鄰居們的相互照應。我們這些孩子則在鏡子上、衣櫃上、水缸上貼上“福”字,有正着貼的如衣櫃、鏡子,有反着貼的,如水缸、垃圾桶,一番折騰,剛剛還灰暗的房間一下變得紅亮了,喜滋滋的年味兒濃烈開來。
奶奶帶領着幾個兒媳婦忙着準備年夜飯,自從幾個兒子結婚,奶奶的的壓力小了很多,且幾個兒子每月還給些養老錢,過年過節還多給她一些,奶奶的小錢包鼓了不少,忙碌的也越發歡快了。下午三點整,擺桌開席,20口人按照長幼尊卑順序分為三桌,爺爺帶着5個兒子和我哥(大孫子)坐主桌、奶奶帶着三個兒媳婦、一個女兒坐次桌,我堂姐帶着我們一群孩子坐偏桌。爺爺奶奶家雖貧苦,但祖上也曾是有田産商鋪的大家族,傳統禮儀是不能馬虎的,規矩是要遵守的,所以即使廚房最多隻有八個主菜,仍要按照輩分依次就座。
奶奶上桌坐定,伯母和媽媽負責走菜,東北的招牌菜小雞炖蘑菇、酸菜豬肉炖粉條凍豆腐是必須有的,而且一年隻除夕夜吃一回;紅燒鯉魚是除夕夜必備菜,預示着年年有餘;豬頭肉是父輩最愛的,大塊肉咬進去滿口留香,是他們一輩子都深愛的味道;餘下的還有豬肉炖豆角幹、炖茄子幹、木耳白菜片、土豆片炒芹菜葉(幹葉水發),再加上奶奶自制的臭豆腐、鹹鴨蛋,籌足了十全十美的除夕“盛宴”。此時,哥哥作為長孫已在屋門口點燃了早已準備好的一挂紅鞭,随着噼裡啪啦的鞭炮聲,長輩們已倒上爺爺積攢了一年的白酒,我們孩子則以白米飯代酒,碰的杯、碗叮當響,新春就在這清脆響亮的聲音中向我們走來。
除夕夜守歲是老規矩,在沒有電視的年代,一個半啞的廣播裡播放着評書、愛國歌曲等節目,由于信号不太好,廣播還時不時發出刺耳的吱啦聲音。為了守歲,大伯和爸爸、叔叔們開始征戰象棋技藝,聚精會神地圍着一個象棋盤,大伯和爸爸主戰,三叔和四叔、老叔圍觀,主戰的一步不敢放松,圍觀的看着熱鬧還不忘支兩招兒,常常因為支招不利而掐上幾句。
奶奶帶着兒媳婦打撲克吵的熱火朝天,我們這些孩子則在哥哥和堂姐的帶領下拎着個玻璃蠟燭做的小燈籠在家門口的馬路上玩耍,直至夜裡十一點左右,奶奶開始帶領媳婦們煮餃子。
餃子自然是節前包好的芹菜餡凍餃子,一口直徑兩尺多寬的大鐵鍋放進大半鍋水,媽抱柴禾點火,伯母拉起風箱,奶奶和三嬸拿個大鐵盆去後院大缸裡一個個地揀出冰塊似的餃子,邊揀還要邊查看有沒有凍裂的,要把凍裂的挑揀出去,不然煮的時候餃子就變成片湯沒法吃了。餃子下鍋後要時刻看着,不停地順時針攪動,尤其是凍餃子一旦沉底粘鍋就會散花的。忙乎了近一小時,一波波餃子出鍋上桌了,大家依然按規矩做好。此時,哥哥的鞭炮也準備好了,據說這是接财神的鞭炮必須響亮,要讓财神聽聲而到,所以四叔老叔過去幫忙,四叔點燃一個卷煙教哥哥使勁吸了一口,煙蒂瞬間亮了起來,哥卻被嗆的劇烈咳起來,四叔連忙搶過煙頭點燃了鞭炮,響亮鞭炮聲合着哥哥的咳嗽聲炸裂開來,哥也第一次嘗試到煙的味道。大家歡呼着财神到了,開動吃餃子!奶奶看着圍坐在一起吃餃子的兒孫們開心的笑了,奶奶吃的仍然很少,此時的她最是心滿意足了。
從大年三十看秧歌,到正月十五逛花燈,除了初二、初三去姨媽或舅舅家算是回娘家,其餘的時間基本上都在奶奶家, 有時會去大伯父家、三叔家串門子,因為他們都住在奶奶家的附近,走路也就十分鐘的路。這就是媽媽向往的家的圓滿,讓少年失去雙親的她倍感家的幸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