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經驗?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秋天的新江海河,碧波蕩漾、水清岸綠,白鹭翩跹飛舞沿線27公裡的景觀綠廊、亭台花苑、親水平台,吸引居民前來納涼散步這條流經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蘇錫通科技産業園區、海門區的入江河道,水質從以前劣Ⅴ類到如今穩定在Ⅲ類,見證了水治理之效、水生态之變,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經驗?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秋天的新江海河,碧波蕩漾、水清岸綠,白鹭翩跹飛舞。沿線27公裡的景觀綠廊、亭台花苑、親水平台,吸引居民前來納涼散步。這條流經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蘇錫通科技産業園區、海門區的入江河道,水質從以前劣Ⅴ類到如今穩定在Ⅲ類,見證了水治理之效、水生态之變。
美不美,看江河水。在江蘇考察時強調:“要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發展思路,實現生态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相統一,走出一條生态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做好沿江地區生态修複保護、構建生态綠色廊道、推進長江下遊岸線環境綜合治理等,是踐行新發展理念、保護好長江流域生态環境的重要舉措。“身處長江下遊,保護力争上遊”,惟有在深度和廣度上持續發力,将保護工作落實落細,才能守護好這一江清水。
要保護就要投入。生态環境投入不是無謂投入、無效投入,而是關系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投入。以斷面水質污染補償為例,南通市通州區堅持“誰超标、誰補償,誰達标、誰受益”原則,強化水環境整治。近年來,南通生态補償資金達1.5億元。真金白銀的投入,促進了治水資源的優化配置。立足實際,把生态環保專項資金用在刀刃上、投到關鍵處,有利于推動保護工作精細化、制度化,讓長江生态環境持續好轉。
生态補償是生态環境投入的直接體現,制度創新則是推進持久保護的重要保障。近年來,南通探索實施水環境流域補償制度,從上下遊城市之間延伸到上下遊區縣之間、上下遊鄉鎮之間,實現入江、入海、内河重點河道全覆蓋。從編制實施市域沿江生态帶發展規劃,到嚴格落實長江保護法;從構建市縣鎮村四級河長制責任體系,到推進“一河一策”治理;從法院優先受理環保類案件,到加強環境資源執法司法聯動……保護長江生态的實踐表明,必須加快制度創新、增加制度供給、完善制度配套、強化制度執行,在真抓嚴管中為護佑綠水青山築牢根基。
堅持生态優先、綠色發展,實現生态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相統一,關鍵要做到知行合一、凝聚合力。去年以來,南通市海門區青龍港綠地上“生長”出一片1.5萬平方米的生态公益林,成為集普法宣傳、科普教育和環境保護為一體的生态修複基地,企業也來此開展生态環境志願服務。事實上,江蘇多地因地制宜、積極發力:南京新濟洲退出生産生活功能,變身濕地公園;常州長江新北段,49家化工企業關停,成立相關技術的創新中心……人們以不斷提升的保護意識為墨,以人人參與、人人貢獻的行動為筆,勾勒出美麗的生态長卷。
《長江之歌》唱道:“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兒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歌詞動人心弦,也啟發人們牢記“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錨定目标,久久為功,守住青山不放松、護好綠水不辭難,就一定能讓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成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永續發展的重要支撐。
(作者為本報江蘇分社記者)《 人民日報 》( 2022年09月07日 05 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