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高空抛物小貼士

高空抛物小貼士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8 02:06:20

高空抛物小貼士?從本月起,《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正式實施,高空抛物被列為重點治理行為高空抛物不僅僅是陋習,一旦給他人生命安全及财産造成損傷,将涉及民事侵權,嚴重的還可能承擔刑事責任近年來,各街道、社區、物業不斷加大對高空抛物行為的懲治和預防力度,但在一些小區,這個問題依然屢見不鮮“高抛”為啥這麼難治?記者調查發現,“取證難”是關鍵問題,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高空抛物小貼士?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高空抛物小貼士(高空抛物成頑疾)1

高空抛物小貼士

從本月起,《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正式實施,高空抛物被列為重點治理行為。高空抛物不僅僅是陋習,一旦給他人生命安全及财産造成損傷,将涉及民事侵權,嚴重的還可能承擔刑事責任。近年來,各街道、社區、物業不斷加大對高空抛物行為的懲治和預防力度,但在一些小區,這個問題依然屢見不鮮。“高抛”為啥這麼難治?記者調查發現,“取證難”是關鍵問題。

●難抓現行

天降垃圾到底來自哪兒

豐台區右安門街道翠林一裡1号樓居民近日向12345市民服務熱線反映,該居民樓高空抛物問題由來已久,生活垃圾經常從天而降。更懸的是,這棟老樓臨街,高空抛物問題帶來的不僅僅是衛生問題,更可能威脅路人的安全。

6月6日下午,記者來到翠林一裡小區,隔着一道鐵栅欄牆,樓東側便是開陽路的人行便道,樓與鐵栅欄之間形成了衛生死角,地上有大量酸奶盒、果皮等垃圾橫七豎八。如何證實這些垃圾是從高層抛下來的,這是記者在采訪中遇到的第一個難題。現場唯一能夠說明一定問題的“蛛絲馬迹”,是地面上一片類似于奶制品的污迹,這片污迹的形狀呈噴濺狀,根據常識,通常隻有從高處落下的液體包裝,才會出現這樣的噴濺痕迹。

居民們告訴記者,翠林一裡1号樓存在高空抛垃圾問題至少有一年了。有時,甚至有酒瓶從天而降。居民樓臨街,正對着的是便道上的長椅,高空抛物時常引發路人的不滿。但由于樓層較高,究竟是哪一層居民扔的垃圾,至今無法查實。

記者了解到,為解決這一問題,相關部門做了不少工作。社區接到訴求後會第一時間與居民取得聯系,并同管片社區民警一道來樓内查看情況。不過調查時,工作人員沒能抓到“現行”,樓内的居民也不承認自己有高空抛物行為。雖然做了大量走訪、摸排工作,但是處理結果仍無法令人滿意。

無獨有偶,6月6日上午,記者趕到朝陽區慧忠北裡411号樓調查高空抛物問題時,遇到相同的情況。有居民反映,在樓的西側存在一個衛生死角,入夏以來,氣溫驟然升高,滿地垃圾産生異味,滋生蚊蠅。但地面上的垃圾從何而來、是否樓上個别住戶所為,如何取證成了一道難題。在慧忠北裡411号樓内記者看到,所有樓層都貼有禁止高空抛物的提示标語,但很多居民反映:“抓不着人,罰不到點兒,光是提示根本就管不住”。

●普遍困境

“第一現場”難以查實

5月23日,石景山區古城街道燕堤南路1号院4号樓居民也就高空抛物問題向12345市民服務熱線進行了反映。居民特意提供了大量照片予以佐證。但面臨的同樣困境是,雖然這些“證據”能夠印證高空抛物問題的發生,卻難以指向更加具體的“第一現場”。

6月6日,記者在燕堤南路1号院4号樓前看到,該樓周邊的環境幹淨整潔,樓體上能夠看到禁止高空抛物的提示标語。

不過,有居民向記者提供了大量照片:一輛被砸碎了車窗的電動車、一輛頂着廚餘垃圾的機動車等等。一位居民說,居民樓的旁邊有一座自行車棚,這個車棚的頂部原先是藍色的塑料材質,因為被高空抛下來的垃圾損壞過太多次,如今,塑料的車棚頂部上方已經“全副武裝”,覆蓋了一層鐵皮。站在車棚内向上看,頂棚一處藍色塑料闆上有一個大洞。

記者從古城街道了解到,為解決該樓高空抛物問題,街道做了大量工作。古城街道接到舉報電話後,下發給燕堤南路社區,社區第一時間與金隅大城物業、社區民警取得聯系,并召開專題會讨論此項問題。物業根據居民舉報,派專人到現場查看情況,但是,未發現抛擲物品。工作人員此後又多次到現場查看,但無法确認高空抛物行為人。為了提示居民,社區在所有樓道内都張貼了提示,并召開樓門組長會,要求樓門組長入戶宣傳,做好居民工作。

可見無論是記者現場調查,還是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取證,都沒有抓到高空抛物的現行,工作因此難以開展。

●效果不佳

街道居民兩頭都挺難

在各街道、社區接訴即辦、積極響應的當下,針對高空抛物問題,記者同10餘個街道辦事處進行了深入交流。不少街道坦言,在他們的接訴即辦流程中,高空抛物問題是一塊“燙手的山芋”,為解決這一問題,勁兒沒少使,但由于治理結果始終不理想,難以得到居民的認可。

不僅街道頭疼,居民也十分苦惱。6月5日,在海澱區甘家口小區,34号樓居民向記者詳述了這棟老樓久治不愈的高空抛物問題。住在一層的居民不僅是受害者,為了環境整潔,還不得不時常動手清理垃圾。

34号樓前,有一片圍着鐵栅欄的綠地,居民說,平時這裡很少有人來,但是綠地裡出現了大量煙頭、酒瓶子等垃圾。記者看到,不少垃圾袋就挂在綠地裡一些高高的樹梢上。兩根帶着鐵鈎的長竹竿靠着樹幹擺放着,原來這是居民平時清理樹上垃圾所用的自制工具。

“我最擔心的是這些從天而降的煙頭。”一位居民指着他拍下的照片直皺眉頭。照片上,密密麻麻的煙頭布滿了整個畫面,這是居民每次清理高空抛物垃圾時歸攏到一起的,“萬一沒掐滅的煙頭引燃綠地裡的可燃物,全樓都得跟着遭殃!”

“我母親60多歲了,時常還要來清理這些垃圾。”一位居民說,他們自行清理垃圾的頻率少則一個月一次,多則一兩個星期一次,最近清理得比較頻繁,是因為進入雨季後,綠地裡的垃圾一多,被雨水漚了就會産生異味。

記者了解到,對于高空抛物問題,甘家口街道不僅第一時間介入,工作也尤為細緻。在接到居民投訴後,除了常規治理工作外,工作人員特意對居民們提供的照片進行分析研究,并發現一條線索——堆積如山的煙頭當中,從品牌判斷,“長白山”占了絕大部分,于是,工作人員順藤摸瓜,開始了解樓内煙民經常購買的香煙品牌。

“二樓的居民抽韓國煙,四樓的居民抽‘蘭州’,就是沒找到‘長白山’!”居民們說,街道對樓内煙民進行了宣傳,大家都積極配合工作,但無奈沒能找到高空抛物的當事人,治理效果仍是不理想。

●存在争議

安裝攝像頭是否侵犯隐私

治理高空抛物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找到當事人,但問題難就難在,抓現行不易實現。有居民提議,給居民樓安裝攝像頭,由此來捕捉“罪魁禍首”。對于這個提議,很多街道工作人員表示,從人防技防角度考量,24小時專人值守不現實,而安裝攝像頭的做法難以得到全體居民認可,有人認為此舉會侵犯隐私權。

北京市漢華律師事務所律師齊正認為,在特殊情況下,從公共管理角度出發,安裝攝像頭的行為應獲優先權。

齊正分析認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業管理條例》規定,物業服務企業應當協助做好物業管理區域内的安全防範工作。既然物業有此法定義務,也意味着其有采取相應履責措施的權利。

齊正還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2條第2款注明,“本法所稱的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隐私權……”目前較為通行的觀點認為,隐私權是指自然人享有的對其個人的與公共利益無關的個人信息、私人活動和私有領域進行支配的一種人格權。從權利本質上看,隐私是與公共利益無關的私人權益;從權利内容上看,隐私包括了對私人信息、私人活動和私人空間的保護;從權利保護目的上看,隐私權的存在目的,在于為私人信息和秘密提供不被非法公開的保護,以維護公民個人的生活安甯和人格尊嚴。

“我認為小區物業可以為防範高空抛物問題而安裝攝像頭,隻要能确保安裝在公共區域,又嚴格妥善保管錄像内容,隻供公檢法機構依法調取。” 齊正說。

記者手記

監控抛物

可借鑒“一門一策”

“絕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共識,不能因為個别人存在高空抛物,就否定全樓居民的素質。”采訪當中,很多居民談到,高空抛物僅僅是樓内少數人的行為,而非普遍現象,隻要找對人,問題是可以解決的。

去年本報關注老樓加裝電梯問題時發現,居民意見難統一是工作無法推進的症結之一,通過“一門一策”的辦法,問題得到了改善。面對高空抛物難題,是否可借鑒此法,在居民反映集中的樓門單獨安裝攝像頭,而非全小區統一安裝。安裝攝像頭前,可進行廣泛民意調查,同時,着重參考低層居民的意見和建議。

本報記者 景一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