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
這首詩是詩人八十六歲,告老回到故鄉時所作。雖流露出抒發了人生易老,世事滄桑的無限感慨,但主要還是抒發和家鄉人見面的歡悅之情。
【全詩】
《回鄉偶書二首·其一》
.[唐].賀知章
少小離鄉老大回,鄉音難改鬓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注釋】
①少小句:作者在中進士前離開家鄉,至返回時已有五十餘年。少小,本指年幼,此處指年輕時。衰:疏落。
【譯文】 年紀輕輕時離開故裡老大後才重返家鄉,鬓毛已經疏落而鄉音卻仍和往昔一樣,兒童們見到我沒有人能夠認識,隻是笑嘻嘻地問我來自何方。
【鑒賞】
這首詩,被許多人講得太沉重了。抓住“鬓毛衰”三字大做文章,什麼 自傷老大,什麼久客傷老都出來了。甚至說抒發了山河依舊,人事不同,人 生易老,世事滄桑的感慨。在詩中真的能看出來這些來嗎?詩人真的要在 這一首小詩中表達如此深沉的内涵嗎?
賀知章自号“四明狂客”,風流倜傥,豪放曠達,是著名的“飲中八仙” 之一。八十六歲時自己感到身體有些不适了,才上疏請度為道士,求還鄉 裡。唐玄宗寫了詩贈他,還把鑒湖一角賞賜給他。離京的時候,皇太子親率 百官為他餞行。可以說是榮耀之至了。他晚年好道,應該對生死榮辱看得 很淡了,何況已經八十六歲,堪稱高壽,還有什麼人生易老的感慨。葉落歸 根,榮歸故裡,應該是高興的事,是風光的事。
所以,詩人是以平常心寫這首詩的,我們欣賞它,也應該以平常心。 詩寫的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年輕的時候離開家鄉,歸來的時候已經 是白發蒼蒼了,唯一沒有改變的,隻有濃濃的鄉音。在路邊遇到幾個家鄉 的小孩,居然問“我”這個生在這裡的老鄉親是從什麼地方來的。想來詩人 此時是會哈哈大笑的,哪有什麼悲?哪有什麼恨?
這是一幅生動的風俗畫,即使有一點點落寞,也是淡淡的,淡淡的。
【點評】
詩人這次回鄉,距他中年離鄉有五十多年,所以詩開頭說:“少小離家老大回”,隐含了離家時間久遠,離家時的風華正茂已不存在,現今已成“老大”之人。詩人已經老了,“鄉音無改鬓毛衰”,盡管數十多年久客他鄉,鬓毛已變得稀疏,但我的家鄉語音卻依然如故,形象地抒發了詩人盡管離鄉時日之久,但仍然眷戀故鄉的情感。并為下面兩句詩打下鋪墊。“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這是一場戲劇性場面,由于離開家鄉太久,由主人變成了客人,兒童看見一老人到來,自然發問。而詩人卻從這天真稚氣、憨直可愛的問話中體會到令人心酸的心情,自己的老邁衰頹令人悲哀,全詩在這有問無答中結束,但弦外之音久久不絕,留下了幽長的餘味,讓人感到真切自然。
這首詩寫回鄉的歡樂,卻在歡樂之中暗含哀情,詩人借兒童寫自己,抓住了最典型、最動人的人生情感,用詩的語言表達出來,給人以生動樸實的感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