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買了國産車就後悔!這句話其實可以是一句定式,任何汽車産品都可以套進這句話裡,筆者就有一位朋友買了卡羅拉,開了一段時間後也後悔了,說什麼動力弱、配置簡陋、内飾用料差……,人隻要不愛了,哪哪都是缺點,就沒有好的地方。
即便是奔馳、寶馬、奧迪,買了就後悔的人也不鮮見,那麼今天呢?我們隻分析國産車買了就後悔的人是基于什麼樣的心态,我總結出了三點,不全面歡迎大家來補充。
買國産車是迫不得已,心理預期沒有達到
其實絕大部分的國産車主它們本來的意願并非是買國産車,誰不想買台合資車,誰不想買奔馳、寶馬,但是理想和現實總是沖突的,這部分用戶的預算就鎖定在了15萬以下,又想要大空間,那麼除了國産車還有的選嗎?因為沒得選,所以才選擇國産車,這種迫不得已的選擇使得用戶對于國産車在心理上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抵觸,這個時候心裡已經埋下了後悔的“種子”。
我再舉一個例子,很多人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都想找一個有顔值、有才華、自己深愛且也深愛自己的人作為人生的另一半,但是事與願違,很多人是找一個差不多的人過着差不多的生活,然後湊活着過完一生。因為一開始就沒有達到預期,生活中對方的缺點就會被無限放大,進而後悔自己當初的選擇,大家想一想,有些國産車主是不是有這種心理。
國産車在某些方面确實不如合資
國産車在最近幾年雖然獲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技術實力、品質品控與合資仍舊有一些差距,國産車的油耗要比同級别的合資高一些,比如說哈弗H6,1.5T版車型的油耗要比同級别的本田CRV高1-2L,這是客觀存在的。還有不少人覺得國産車的品控差、小毛病比較多,從概率學的角度出發,國産車開幾萬公裡就出現小毛病、異響的幾率确實要比合資高,但是這種差距體現到個體上幾乎沒什麼意義。
國産車會出現異響、小毛病,合資車也會出現,汽車作為一個無機的整體,不管任何品牌、任何車型哪怕是奔馳S600、勞斯萊斯這樣的豪華車,時間長了車況下降也會有異響,也需要修車。就連人這種演化了幾千萬年才成功的有機整體、偉大造物,日常都避免不了傷風感冒、咳嗽拉稀,上了年紀機體老化,各種重大疾病都找上門來了,就别提汽車這種人造産物了。
許多人認為是因為自己買了國産車,所以才這麼多小毛病,然後産生後悔的心理,其實大可不必,你就是買合資車,也會遇到異響、小毛病。歸根結底還是因為買國産車不情願,心理預期沒達到,在後續的使用過程中國産車的缺點被無限放大。當然,早期國産車小毛病确實多,這也是客觀存在的,不過現在的國産車在品控上已經接近合資,隻不過是固有的印象和偏見使得人們仍舊相信國産車的質量很差。
國産車品牌力不夠硬,保值率低
有一句俗話:“樹活一張皮,人活一張臉”,國人都比較好面子,而車子恰恰能夠彰顯一個人的虛榮和面子。不少人買的是國産車,開出去在心裡感覺比别人的合資第一頭,朋友們一起聊車,有的人開大衆、有的人開豐田、有的人開寶馬,開國産車的在面子上多多少少挂不住,這個時候确實會産生後悔的情緒。此外,國産車的保值率也比較低,部分用戶選擇國産車就是為了過渡一下,但是國産車保值率低,買車的時候就難受了,也會有些後悔。
在我看來,20萬以下的汽車市場國産車已經接近合資車的水平,整體達到合資八成的水平,像是吉利、長安、長城等部分品牌的部分車型,與合資車相差無幾,即便有一些差距,這些差距也可以用更豐富的配置、更廉價的價格抹平。用老話講,以前的合資品牌是師傅,國産車是徒弟,現在的徒弟完全可以“出師”了,隻不過名氣不如師傅大、經驗上不如師傅老道。
所以,如果你不在乎品牌影響力、預算也比較低,完全可以選擇國産車,也不必抱着後悔、預算不夠湊活的心态選擇國産車,能很好的滿足我們日常家用、代步,開起來舒适、安全就足夠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