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發病前沒有任何先兆。輕度外傷,暴食高嘌呤食物或過度飲酒,手術,疲勞,情緒緊張,内科急症(如感染,血管阻塞)均可誘發痛風急性發作。常在夜間急性發作的進行性加重的單關節或多關節疼痛通常是首發症狀。疼痛進行性加重,呈劇痛。
體征類似于急性感染,有腫脹,局部發熱,紅及明顯觸痛等。局部皮膚緊張,發熱,有光澤,外觀呈暗紅色或紫紅色。大趾的跖趾關節累及最常見(足痛風),足弓,踝關節,膝關節,腕關節和肘關節等也是常見發病部位。全身表現包括發熱,心悸,寒戰,不适及白細胞增多。
開始幾次發作通常隻累及一個關節,一般隻持續數日,但後來則可同時或相繼侵犯多個關節,若未經治療可持續數周。最後局部症狀和體征消退,關節功能恢複。無症狀間歇期長短差異很大,随着病情的進展愈來愈短。
如果不進行預防,每年會發作數次,出現慢性關節症狀,并發生永久性破壞性關節畸形。手足關節經常活動受限;在少數病例,骶髂,胸鎖或頸椎等部位關節亦可受累。粘液囊壁與腱鞘内常見尿酸鹽沉積。手,足可出現增大的痛風石并排出石灰樣尿酸鹽結晶碎塊。發作會越來越頻繁,持續時間越來越長,越來越不容易緩解。
痛風注意事項
(1)合理控制飲食;要少吃含嘌呤高的食物、忌酒,尤其不要喝啤酒和白酒,但最近研究表明,适量飲葡萄酒對痛風影響不大。多喝堿性飲料。要少喝肉湯、魚湯、雞湯、火鍋湯等。多吃堿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多吃蔬菜,少吃飯。多吃菜,有利于減少嘌呤攝入量,增加維生素C,增加纖維素。少吃飯有利于控制熱量攝入,限制體重、減肥降脂。雞蛋和牛奶中的嘌呤含量極少,所以它們是痛風患者最佳的蛋白質來源。
(2)攝入充足的水分,要多飲水以助尿酸排出。要使每日尿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因尿路結石的發生和小便尿酸濃度及小便的酸堿度有關,必要時可服用堿性藥物,以預防尿路結石的發生。
(3) 生活規律,避免暴飲暴食。
(4)臨床上常可見到痛風性關節炎的發作往往與病人長途步行、關節扭傷、穿鞋不适及過度活動等因素有關,這可能與局部組織損傷後,尿酸鹽的脫落所緻。因此,痛風病人應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勞、精神緊張、感染、手術、穿鞋要舒适,勿使關節損傷等。一般不主張痛風病人參加跑步等較強的體育鍛煉,或進行長途步行旅遊。保持精神愉快,避免過度勞累、精神緊張、寒冷潮濕、關節損傷等誘發因素。
(5)不宜使用抑制尿酸排出的藥物,禁用或少用影響尿酸排洩的藥物,如青黴素、四環素、速尿、噻嗪類及氨苯喋啶等利尿藥、維生素B1和B2、胰島素和小劑量阿司匹林(每天小于2克)等,環抱黴素亦可引起痛風。
(6)接受藥物治療以降低血尿酸,并積極防治合并症。
(7)接受定期随訪和定期複查血尿酸。痛風是全身慢性代謝性疾病,因體内嘌呤代謝異常,血中的嘌呤代謝産物——尿酸含量增高所緻。痛風一旦發生就無法治愈,所以要注意預防,最好的辦法就是定期檢查血尿酸濃度(每3個月一次),一旦發現血尿酸超過正常值,就要服用降尿酸藥物,隻要控制了高尿酸血症,痛風就不會發生。
(8)積極治療與痛風相關的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和冠心病等,防止體重超重。肥胖者要積極減肥,減少熱量攝入,以降低體重,糖量占總熱量的50%—60%以下,蛋白質每千克标準體重1克左右。
治療
在痛風急性發作期,多數患者會服用秋水仙堿片來減輕炎性反應,起到止痛作用,該藥物安全範圍窄,不良反應多,常見有水樣腹瀉、惡心、嘔吐、便血等消化道反應,出現以上不适,應減少藥量。另外,痛風急性發作時還可服用吲哚美辛、布洛芬、尼美舒利、雙氯芬酸等消炎鎮痛藥,這些藥雖不能抑制尿酸合成和排洩,但可有效緩解痛風性關節炎症狀。
痛風的起因是血尿酸過多,按高尿酸血症形成的原因,可将痛風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在此基礎上,根據尿酸生成和代謝情況,又可進一步分為機體生成過多型和腎髒排洩減少型。因此降尿酸藥物分成兩大類:一為促進尿酸由腎髒排洩的藥物 ─ 例如苯溴馬龍服用此類藥物須白天使用,并喝充足水分,以避免結石。一為抑制尿酸在肝髒産生的藥物 ─ 例如丙磺舒時,須注意有無藥物過敏﹝身上起疹子或皮膚癢﹞。如有過敏應馬上停藥,并應回診請醫師做鑒定!
上述兩種藥物使用的時機不同,應由醫師根據病情及個人需要處方,才可使不必要的副作用降到最低或零﹝這是醫師的專業﹞。常見的狀況是,朋友介紹什麼藥物就拿來吃,也不管自己适不适合,等到有副作用出現再去找醫師,就隻有自作自受了。治療時患者自己首先要分清楚并且了解,哪些是止痛藥或是降尿酸藥物,兩者使用的時機完全不同。止痛藥是突然關節急性疼痛時使用,不痛時就要停用,而降尿酸藥物一般沒有止痛效果,但可以使尿酸降至正常範圍及預防痛風發作,所以在緩解期要每日服用,急性期勿用,會引起尿酸波動,誘發再次急性發作。
文章來源問大夫網站黃石市中心醫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