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胸懷千秋偉業,恰是百年風華。一百年來,中國共産黨始終牢記初心和使命,帶領中國人民曆經艱難險阻,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深刻改變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為中華民族和人類社會發展作出了偉大曆史性貢獻。
回望中國共産黨波瀾壯闊的百年征程,多次引經據典、援古證今,賦予典故鮮活的時代價值,深刻闡釋百年大黨初心如磐、曆久彌堅的精神密碼。央視網《天天學習》特别策劃“典”亮百年系列,與您一起深刻領會。
【釋義】
葉燮,清代初期著名的文學批評家,其詩論著作《原詩》被認為是繼《文心雕龍》之後,中國文藝理論史上最具邏輯性和系統性的一部理論專著。全書分内外兩篇,系統地闡述了詩歌創作的主體與客體以及主客體之間的關系。
在《原詩·外篇上》中,葉燮從古人“詩言志”出發,提出:“詩是心聲,不可違心而出,亦不能違心而出。”認為詩歌第一關鍵是有志,“志高則其言潔,志大則其辭弘,志遠則其旨永”。志,這裡指作者的思想、志趣、胸襟、抱負等。意思是,志趣高雅的人,其作品的語言就會純淨;志氣宏大的人,其作品的文辭就會雄健;志向遠大的人,其作品的思想就會深邃。
中國古人強調“文如其人”,作者的思想感情、志趣胸懷、藝術修養,不僅滲透在作品的内容中,而且體現在作品的語言風格上。
【解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藝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優秀作品層出不窮,文藝名家和文藝人才不斷湧現。同時也不能否認,在文藝創作方面存在着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存在着抄襲模仿、千篇一律的問題,存在着機械化生産、快餐式消費的問題,存在着迷失方向、不知為什麼人的問題,存在着隻重視經濟效益、輕視社會效益的問題。究其原因,是一部分文藝創作者在“德”和“藝”方面出了問題。
文藝作品體現了創作者的德藝修養,創作者的德藝修養決定着文藝創作的水平和質量。那些在曆史長河中經久不衰的經典,都體現了文學家、藝術家襟懷和學識的貫通、道德和才情的交融、人品和藝品的統一。
2014年10月15日,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必須有大批德藝雙馨的文藝名家。要把文藝隊伍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努力造就一批有影響的各領域文藝領軍人物,建設一支宏大的文藝人才隊伍。”他諄諄告誡廣大文藝工作者:“文藝是給人以價值引導、精神引領、審美啟迪的,藝術家自身的思想水平、業務水平、道德水平是根本。文藝工作者要自覺堅守藝術理想,不斷提高學養、涵養、修養,加強思想積累、知識儲備、文化修養、藝術訓練,努力做到‘籠天地于形内,挫萬物于筆端’。除了要有好的專業素養之外,還要有高尚的人格修為,有‘鐵肩擔道義’的社會責任感。”
2016年11月30日,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再次對廣大文藝工作者提出殷切希望:胸中有大義、心裡有人民、肩頭有責任、筆下有乾坤。他指出:“文藝要塑造人心,創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養德和修藝是分不開的。德不優者不能懷遠,才不大者不能博見。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把崇德尚藝作為一生的功課,把為人、做事、從藝統一起來,加強思想積累、知識儲備、藝術訓練,提高學養、涵養、修養,努力追求真才學、好德行、高品位,做到德藝雙馨。”
2021年12月14日,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對廣大文藝工作者提出五點希望,這五點希望都是對文藝工作者德與藝的具體要求。強調:“一個文藝工作者如果品行不端,人民不會接受,時代也不會接受!不自重就得不到尊重!廣大文藝工作者要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自覺遵守法律、遵循公序良俗,自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
“江山留勝迹,我輩複登臨。”新時代文藝工作者要把崇德尚藝作為一生功課,通過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鼓舞全國各族人民朝氣蓬勃邁向未來。
(作者 楊立新)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