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腰椎間隙變窄的影響

腰椎間隙變窄的影響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8 22:17:23

随着年齡的增長,很多人都會出現“腿腳不靈便”的症狀,在門診,也常有患者朋友們因為這種情況來看病,很多人以為是自己關節炎犯了,或者年紀大了本該如此,到醫院時往往症狀已經很重,甚至需要坐輪椅才能出門。

腰椎間隙變窄的影響(走走歇歇當心腰椎管)1

其實,“腿腳不靈便”的原因有很多,今天我們主要說的是腰椎管狹窄導緻的行走困難。

到底什麼是腰椎管?

人體腰椎一共有有5個,椎體高大,前高後低,呈腎形。椎孔大,呈三角形,大于胸椎,小于頸椎,5節腰椎的錐孔排列在一起就構成了“腰椎管”,也稱為“中央椎管”。中央椎管向側方延伸,形成一狹小間隙,也就是側隐窩,以下位兩個腰椎(L4,L5)處最為典型。一般認為中央椎管直徑小于10mm,側隐窩前後徑小于3mm以下者為狹窄,中央型椎管狹窄常會導緻典型的“間歇性跛行”,而側隐窩狹窄常會導緻神經根受壓,引起腿麻痛等症狀。

腰椎間隙變窄的影響(走走歇歇當心腰椎管)2

為什麼腰椎管狹窄的患者會出現走路困難呢?

由腰椎管狹窄症引起的行走困難在骨科中被稱為“間歇性跛行”,主要見于中央型椎管狹窄,病因主要是在腰椎椎管已有狹窄的基礎上,人站立時椎管内容積最小,使得椎管内神經的壓力負荷增大,再加上行走時下肢肌肉的舒縮活動進一步促使椎管内相應神經血供增加,靜脈回流增加,由于腰椎管狹窄到了臨界的程度,會阻礙血液回流,導緻椎管内壓力增高,動脈供血不足,神經缺血,牽拉,出現缺血性神經根炎,從而出現腰腿疼痛、下肢麻木、無力等症狀。當蹲下、坐下或平卧休息後,神經用血減少,椎管内容積相應增加,利于血液回流,使得神經壓力負荷減低,供血恢複,神經缺血狀态得以改善,因此症狀也随之減輕、消失。再行走時,再度出現上述症狀,再休息,症狀再緩解,如此反複、交替,進而導緻了間歇性跛行。

腰椎間隙變窄的影響(走走歇歇當心腰椎管)3

如何判斷“間歇性跛行”是不是由于腰椎管狹窄症導緻的呢?

最典型的特點就是走走歇歇,而腰卻不一定疼。患者常常行走一定距離後,出現一側下肢或雙側下肢麻木、疼痛、酸脹、無力等感覺,停止走步或稍前彎腰後則下肢症狀消失,然後再向前走至一定距離後,又出現上述症狀,經休息又消失。開始時可走數千米,後逐漸減少,隻能走數百米或幾十米,甚至需坐下或蹲下休息才緩解。在休息時無症狀,到症狀嚴重時,平躺因腰前挺就會出現症狀,屈腰屈腿則症狀緩解。有些病人甚至最終無法行走。

腰椎間隙變窄的影響(走走歇歇當心腰椎管)4

還有别的原因會導緻“間歇性跛行”嗎?

當然,很多其它的原因也會導緻這種跛行,最常見的就是下肢血管病變時導緻的“血管源性跛行”,這種跛行是由于下肢動脈病變導緻的,比如如下肢動脈狹窄,血栓,深靜脈瓣功能異常等等,于腰椎管狹窄導緻的跛行不同的是,血管源性跛行會導緻長時間騎自行車困難,小腿常有“襪套式”感覺障礙,最重要的是由于血供不足,皮膚溫度降低,膚色蒼白,足背動脈搏動弱。

腰椎間隙變窄的影響(走走歇歇當心腰椎管)5

出現“間歇性跛行”怎麼辦?

腰椎管狹窄症屬于慢性疾病,當症狀急性加重時常因走路過多,負重或手提重物,勞累而引起,此時腰椎管内的軟組織及馬尾神經根可能存在水腫,使得神經持續受壓,對此應卧床休息,腰部理療,熱敷等,這些有助于神經水腫消退,進而使症狀緩解。

腰椎間隙變窄的影響(走走歇歇當心腰椎管)6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慢性腰椎管狹窄症者,由于神經持續受壓,保守治療僅對早期病例有效,此外單獨腰椎管狹窄症,牽引并無效果。

因此當出現“間歇性跛行”時,朋友們就需要小心了,最好到醫院找專業的骨科醫生看一看,獲得最佳的治療。

了解更多您關注的骨科健康知識,歡迎關注@骨科曉王醫生與您分享。

@頭條健康@頭條健康聯盟@健康真相官@南方健康

#清風計劃##了不起的醫生##真相來了##我要上頭條##2019生機大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