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從文字發展史來看,文字的字形一直在演化,簡體化是從來沒有停止的過程。
中國文字已确認是文字體系的最早是商代金文和甲骨文。如果說金文在商代是一種官方文字,甲骨文就已經開始俗體化、簡體化。商代重占蔔,幾乎無事不蔔,無日不蔔,那麼需要刻辭的文字量會非常大。自然而然在刻辭的過程中就會産生簡化文字形體的行為。
先秦時期,文字被廣泛應用,更讓文字的形體發展産生了劇變。東方六國所繼承來的周代文字在使用過程中被改得面目全非。既使是比較忠實繼承了宗周文字的秦國也免不了在使用過程中為了使用的方便而逐漸大量更改文字形體。這一時期金文、簡帛文字、印文、陶文等大量增加。文字使用之範圍廣大遠超殷商。
秦代文字從小篆向古隸的轉化也是一次簡化的過程。文字的簡化不是由個别人能人為能控制的,人為起不了推動的作用,也起不了扼止的作用。
其次,文字的簡體化是不可扼止的,這是文字生存下去的必要條件。
古埃及碑銘的文字聖書體,的确形體美而且含義豐富。但這樣的文字注定是通行不了,也難以流傳。在使用過程中這種正體字也不得不逐漸演變為更适于使用的俗體字。
人類在進化,人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斷轉變。我們已經不再祭祀,不再用鼎簋為食器,所食所用,生活在幾千年間發生了難以想象的變化。那麼有什麼理由要求文字一成不變?
甲骨文時期文字的象形程度很高。殷商、宗周的金文也非常肅穆端麗。當簡帛、紙等書寫載體不斷出現的時候,原來的刻劃、鑄造方式必然不再适用于新的載體。
文字從概念上來說是記錄語言文字的符号,但是中國的文字被賦予了太多的文化含義。從而書寫在中國不隻是一種技能更是一種藝術。其中體現了人類的生活方式演變,人類的思想演變。
時至今日,對于文字發展,應該順其自然,主動破壞或是倒行逆施都是不正确的。
沅汰,文化學者,曆史作家
主要作品:《龍風傳奇》、《南北亂世之三國霸業》、《高澄傳》、《情探泰陵》、《胤禛二十七年》,中國古代《古國迷蹤》系列,《博物館青銅器名稱漢字解讀》系列、《漢字》字形釋義、《青銅銘文裡的西周史》、《晉國霸業》、《夢回春秋》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