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諸葛亮為什麼稱作孔明

諸葛亮為什麼稱作孔明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6 22:34:12

成都武侯祠聯雲:

已知天定三分鼎,猶竭人謀六出師。

河南南陽武侯祠對聯說:

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三十九盞明燈,一心隻為酬三顧。

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裡,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杜甫的《八陣圖》詩雲: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諸葛亮為什麼稱作孔明(諸葛亮孔明是個什麼樣的人)1

諸葛亮,千百年來智慧的化身,世人的楷模,被人們争相頂禮膜拜又敬仰不已的千年奇才,在大浪淘沙英才争流的古今歲月中他依然以那英偉、高岸、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而又足智多謀、神機妙算的形象始終占領着人們欽佩、敬仰的心中聖地。在人們看來,他那英姿飒爽,俊才蓋世,仙風道骨,多才多智的風貌與形象早已不僅僅是一種懷念與緬懷,而成了一種文化,一種被人們頂禮膜拜的智慧化身,一種被視為仙人文曲星下凡的全然代表。

他盡瘁國事,忠心輔政。他先後輔佐劉備、劉禅兩代皇帝,忠心耿耿,公而忘私,劉備對他極是信任,故臨死托孤于他,并至誠大義地提出讓出家天下,但他沒有奪取君位的政治野心,不僅沒有,反而侍奉扶不起的阿鬥,更加的殚思竭慮,以緻于“親理細事,汗流終日”,事無巨細,事必親躬,以至于以身殉職,病死軍中,年僅五十四歲。

他輔佑後主,其實是執一國之政,出帥入相,但後主并不感其威脅,群臣并不感其僭越。斯倘非心底無私,國而忘家,又焉能如此!

他任人唯賢,清正廉明。出征前寫給劉禅的《出師表》,他一針見血地指出:“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的金玉良言,并至今讓後人振聾發聩,他如此進谏後主,其本人則更是任人唯賢,堪稱典範:托志忠雅的蔣琬,清廉有才的費祎,智勇雙全的姜維,都得到他的重用和培養,而且在他死後,這幾人皆成為蜀漢的中流砥注;托孤大臣李嚴運糧失責,且慌報軍情,他廢其為平民,但對其子仍加以信任,并促使他勸父改過自新,由是李嚴不僅不抱怨,反而心懷感激,諸葛亮去世,他也因悲痛發病而死。他知人善任,明之以法,曉之對情,能服人心如此,實在不易!在廉潔上,他亦堪稱典範,他曾上書後主,如實申報個人财産,書曰:“成都有桑800株,薄田15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于臣在外任,無别調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長尺寸。若死之日,不使内有餘帛,外有赢财,以負陛下。”他去世後,其家中情形确如奏章所言,可謂内無餘帛,外無赢财,實在是令人肅然、敬重。

諸葛亮為什麼稱作孔明(諸葛亮孔明是個什麼樣的人)2

他堅韌一心,竭盡人謀。他有着“匡複漢室,還于舊都”的政治理想,并自始至終兢兢業業的為此任勞任怨,從而一統天下,報效劉主,然而:三國中,曹魏之勢強大,其土地、人力、财力、物力比吳蜀二國總和猶多,而蜀國則最弱。他深知此節,故而“與其坐而待亡,孰若伐之”(《 後出師表》),毅然挑戰極限,采取一切積極措施,發憤圖強,以“挾泰山而超北海”的氣概,“驅馳千萬衆,怒目瞰中原”,雖然終勞而無功,但這份英雄壯舉也不可謂不讓人萬般敬重,這雖然是他的悲劇,但也是他的偉大,這種盡力而為的奮鬥精神,後人誰不感慨而系之。

千百年來,最讓後人感慨不已的就是他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蜀漢兢兢業業“夙夜憂歎”的巨大犧牲和奉獻精神,他以一個曆史罕見的治世奇才衷心輔佐愚昧無知而又扶不起的阿鬥——後主劉禅然而絲毫不存貳心,劉備托孤時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但他沒有,他以“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的至誠至忠精心輔佐劉禅,始終不斷的為蜀漢大業盡職盡責,衷心不渝,直至“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幹。”可謂用心良苦,嘔心瀝血。

清康熙帝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人臣者,惟諸葛亮能如此耳。”“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今天,我們提起、聽到這八個字,除了心中油然而生的想起這位諸葛丞相的半世操勞及由此心中自然而然而生發的無限感慨,更多的,我們已經不知不覺潛移默化的将這幾個字的精神深深的烙上了一個人的名字——諸葛亮。亦且,這寥寥八字,又給後人留下多少惆怅難眠、扼腕歎息的心中感慨呢?

三股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杜甫吟的又何嘗不是?三顧茅廬出山輔佐;聯吳抗曹三國鼎立;勵精圖治富蜀強國……。這些謀之艱難、來之不易的功勞業績在曆史的丹書中流傳千古,見證着這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和“弘毅忠壯,忘身憂國”的諸葛丞相的半世操勞嘔心瀝血和治世奇才。然而,不知是成事在天,抑或是造化弄人,這位千年罕見曠世難逢的孔明丞相六出岐山卻無功而返,等其總結出先前諸般教訓雷厲風行屯兵于野準備與勁敵司馬懿展開一段曠日持久力持到底的攻堅戰而讓司馬氏大為驚駭時卻因操勞過重,積勞成疾,最終巨星隕落,病逝五丈原,漢室未複而與世長辭,一代奇才告别人間,留下三國史上的千古一恨。

諸葛亮為什麼稱作孔明(諸葛亮孔明是個什麼樣的人)3

在他的《前出師表》中,結尾處這麼寫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他寫的感人,我們讀的也屢屢心動。他,最終是帶着未曾實現的漢室大業遺憾的“遠離”了,但我們每每讀起他那“千載誰堪伯仲間”的《出師表》,聯想到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無比艱苦、煩勞,又何嘗不是抱着時時的遺憾和惋惜?

他最終是走了,走的是那麼匆忙,那麼大志未酬,然而,這位為了蜀漢半世操勞嘔心瀝血的諸葛丞相也是該好好安歇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