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過“叙利亞風”嗎?
那你聽說過“侘寂風”嗎?
作為裝飾行業2020年最為火爆的裝修風格,侘寂風在90後、00後等新興消費市場人群占主導的小紅書等分享平台上,熱度高居不下,成為了年輕人最愛的潮流風向。
不止裝修設計,随着這次疫情帶來的理念降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進行自我對話。什麼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什麼才是自己想要追求的生活?答案越來越明确。
與其說“侘寂”的流行是再一次的複古潮流熱,不如說是消費自我了解程度逐步加深後,對消費市場上符号化消費定義的一次否定反思。
而對品牌而言,究竟什麼是侘寂?侘寂有哪些定義?侘寂流行的背後揭秘了哪些消費者心理?在産品的研發和營銷過程中,又應該關注哪些内容呢?
本文将用八分鐘的時間,帶你了解侘寂美學背後的消費啟示。
飽含禅意的侘寂美學侘寂,日語讀音:wabisabi. 你用中文輸入法打字的話,一定是一句罵人的話,但它卻是一個很禅意的詞。
侘:原本是指遠離塵世,索居禅林的孤寂;
寂:原本是指貧,寒,凋零之意。
但到了14世紀,這個詞轉向了積極的一面,大家賦予了這個詞新的理解:
侘(wabi),是在簡潔安靜中融入質樸的美(比如自然界的物件,石頭,泥土,樹木等)。
寂(sabi), 指的是時間和光澤,比如一件物品在使用過程中提升了它的價值與美。
提到侘寂,就不能不提到日本的一代茶聖千利休,他将侘寂這個美學概念推向了極緻。
在普世概念中,侘寂源自小乘佛法中的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盤寂靜”,一般指的是樸素又安靜的事物。而在千利休看來是:莫待春花開,君不見,雪下青青草,春意已盎然。大意是:枯燥中學會發現,破敗中煥發新生。
相傳豐臣秀吉還是織田信長的家臣時,官場失意,于是就來千利休的茶室讨一杯茶喝,接着就進入了一個安然、靜谧的空間,茶室短短的簾,隔開的是一整個外面的世界。
和我們在過去文章中談到的第四空間(場景經濟新趨勢:“第四空間”争奪戰|趨勢前瞻)不同,侘寂所在的空間功能更為單一和純粹,而他本身所承載的内容也并非是一沉不變的,它是一種動态的美學,它是一種對可能的期許。
一根枯木或兩株蘆葦,就可以構建起一個最簡單的侘寂美學意境。當衰減、染濁和退化的自然過程,都在眼前如實呈現,那一刻,一朵花,一杯茶裡,都能看到“人生有限,衆生皆苦”的景象時,人是真的可以從煩躁的社會生活中抽身出來,思考自我價值。
也正是因為侘寂給人提供了這樣的一個充滿禅意的反思空間,因此千利休對于日本的影響遠遠超出了茶本身,他所堅持的東西不僅影響到了美學,也影響到了日本文化、世界觀和哲學。
這就是侘寂的力量。
讓原本不起眼的質樸,獲得了新的生命,被大家所認知,成為了純粹之美的一種表達方式。
侘寂背後的消費動機大家最早知道“侘寂美學”這個概念,應該源自美國知名公衆人物金卡戴珊。
當她耗時四年,花費2000萬美金的新家第一次被披露出來的時候,不少人都表示看呆了。如此“家徒四壁”的“毛坯房”,真的是出自以炫富著稱的卡戴珊家族之手嗎?
當時VOGUE雜志去采訪卡戴珊的家,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個類似于修道院的家,幹淨、整潔、像個大型的裝置藝術品,從空蕩蕩的客廳,到近乎平面的洗手池,無處不透露着精緻的美感。
而這一切都是由号稱西方最懂得侘寂之美的人、深谙東方美學的著名室内設計Axel Vervoordt(阿塞爾·維伍德)所設計。
萬萬沒有想到,這個本是小衆設計的理念,傳入國内後卻擁有了無數的簇擁者,不少人都在規劃新家時引入了“侘寂風”、“赤貧風”和“叙利亞風”等設計概念。
綜合網絡上網友對侘寂風的評價,我們洞察出了四點影響消費者選擇侘寂風的心理因素。
訴求一:逃離感
任何美學都不能缺少的一個要素,逃離感。就像豐臣秀吉逃離了朝室,躲避在千利休的茶室尋求精神甯靜一樣,沉浮與都市快節奏生活中的現代人同樣也需要可以逃離的場所,讓自己又可以平衡身心的地方。
還記得當年新世相火爆全網的“逃離北上廣活動”嗎?而随着“回歸北上廣”的呼聲漸起,越來越多的人發現,自己所需要的并不是真正空間意義上的逃離,而是一種心靈上的抽離,給自己一個勿打擾的休憩機會。
因此你可以發現,如今越來越多的書店不再僅僅隻是書店,而變成了一種集購物、閱讀、茶飲于一身的多功能空間集合體,成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的周末打卡處。逃離并不是隻有出走遠行才可以做到,在靜谧空間中讓思想進行一次遠行,更符合現代人的逃離感需求。
訴求二:重感覺
什麼是美?一千個人可能會給你一千個答案。
當90後、95後、00後開始成為家居市場的主力軍,你會發現過去所謂的歐式風格、美式風格、日式風格等所謂的格被打破了,去風格化設計越來越多。相比過去注重他人眼中的樣式、在乎面子,年輕人們更注重自己的實際感受,看重自己的使用體驗。對這部分消費者而言,美不是單一的一個家具、一幅畫、一件産品,而是一個空間的打造,是一種氛圍的營造,是一種令人沉醉其中的感受。
在美的國度裡,理論永遠次于感覺。
書聖王羲之厲害,但是他的老師衛夫人更厲害,他傳給王羲之的《筆陣圖》,完全是超越了書法本身,是感受生命感受自然的高等教育。她說,寫一橫,要像“千裡陣雲”;寫一豎,要像“萬歲枯藤”;寫一點要像“高峰墜石”,所有一切都取法自然,感受自然而來。
美學,從美進入,然後放下美,不執著于美,最後才能成就大美。
訴求三:藏巧露拙
如果加深對侘寂風的研究,你會發現“藏巧露拙”是一種類似大智若愚的美感。
在這樣的空間中,你往往很難捕捉到絢麗奪目、獨自閃耀的個性單品,空間中所有的物品都有一種質樸的美感,他們相互融合,互為輝映,并無主次之分,他們存在的意義就是幫助業主打造出一個舒适的環境,降低家居産品帶給消費者的心理壓迫感、疏離感,強調身心的愉悅感受。
無印良品應該是中國消費者最早接觸日本侘寂文化的觸點,它所倡導的自然、簡約、質樸的生活方式大受品位人士推崇。它不強調所謂的流行,而是以平實的價格将還原了商品價值的真實意義,并在似有若無的設計中,将産品升華至文化層面。将巧思歸于細節之中,也是無印良品在中國長期受歡迎的重要原因。
鈴木大拙曾談到,不完整的形式和有缺陷的事物都更能表達精神。因為太完美的形式容易使人将注意力轉向形式本身而忽視内部的真實。
侘寂文化背後這種低調獨特的寓意屬性,與藏巧露拙的處世哲學也迎合了不少低調人士的品味偏好,在國内掀起侘寂浪潮。
訴求四:新實用主義
你能想象嗎?450平方米的複式江景房,裝修隻花了4500元。
因為買房已經花了全部積蓄,沒錢裝修隻能毛坯入住,隻花了4500元買點家具家電,有網友稱這是“零甲醛,叙利亞風格”。
而也有不少網友提出自己的看法,既然裝修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隻要自己舒服就可以了,為什麼要為了面子去多花其他費用呢?更何況這種毛坯房設計也是家居流行風尚。
君不見,美國好萊塢巨星Robert De Niro(美國版梁朝偉)位于紐約格林威治酒店的頂層的家、極簡主義品牌CK的創始人Calvin Klein曾經位于邁阿密的家也是這般“一貧如洗”。
羅伯特德尼羅位于紐約格林威治酒店的頂層豪宅
CK品牌創始人卡爾文·克雷恩位于邁阿密的海灘豪宅
調侃歸調侃,我們可以發現,當代年輕消費者對決策的判斷、對審美的判斷更有自信了,他們不需要外界來為自身的幸福感和使用感進行評分,适合不适合自己才是他們的判定标準。
因而,現在的品牌在迎合年輕人的時候也要開始思考,究竟品牌定義的年輕化是否真的是年輕人想要的年輕化?品牌倡導的生活方式是否是消費者想要的生活方式?品牌在引領的過程中,是否能夠進入消費者語境,真正成為消費者想要的内容。
侘寂美學下的産品策略除了家居品牌可以借助侘寂構思自己的而品牌營銷路徑外,其他類别品牌有應該如何利用侘寂與侘寂背後的消費心理,進行結合呢?我們提出四點策略,供品牌思考。
工業化特性的淡化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日本和韓國都有很多美人。日本的美人往往各有特色,韓國美人常常高度雷同,曾有人戲稱可以做連連看,這背後就是一種文化的差異。日本對演員的長相身材包容度很高;甚至整容業上,跟韓國流水線産品相比日本做得效果都要自然很多,他們能更坦然接受自然美。
從三宅一生的“皺的哲學” 到山本耀司的“反時尚”,也可以看到侘寂的影響,比如尊重材質本身、不合常規比例、保留剪裁痕迹等。回歸品牌本身,品牌要弱化産品的流水線工業化屬性,降低消費者對高雷同度的排斥心理。不少品牌選擇的跨界聯名、私人訂制,就是很好的工業化特性淡化活動。
強調發展性美學
對侘寂美學的簇擁者而言,侘寂是動态的,是讓你想象到過去或未來的,是随時可以發生的,也最不是固有的。因此,侘寂主義下的産品也是有生命裡的,強調發展性的美學。
例如,成立于1992年的日本家具品牌 Ritzwell正是此類的代表。Ritzwell 認為,在使用家具的過程中,家具與消費者将建立日益增長的親密關系,椅子靠背的形狀會随着您的身形發生微妙的改變,柔軟的皮革會記憶消費者的身形并将自己塑造成專屬于該消費者的樣子。消費者撫摸過的紋路,溫暖過的 色澤、日常的情感,都将與家具融為一體,融入漫漫時光中。
産品的交付并非是産品的最終形态與最好形态,隻有消費者全身心的投入,用時光淬煉出的産品,才是真正的好産品。是品牌與消費者共同打造的好産品。
對臃餘功能的删除
提到侘寂,有不少人會将侘寂等同于文藝小清新。但實際上文藝小清新算是侘寂理念的一個分支。
在用戶體驗設計中,侘寂的精髓是去除一切多餘的設計,讓用戶安靜地長時間沉浸在産品中,而不會産生疲勞感。從使用者心理感受上看,是一種很舒适、很放松、很信任的狀态。它應該是簡潔風格在情感上的升華,不僅是簡約幹淨,更是一種情感在物質上的寄托。
提到kindle,雖有不少人覺得其雞肋,是蓋面神器,但也不可否認有不少人是其忠實簇擁者。最重要的原因就是,kindle它回歸了電子閱讀産品的本質。它不像紙質書承載力有限,也不像手機等移動終端設備容易讓人走神跳脫,在使用kindle的時候就是閱讀,關聯性的閱讀。将功能削減到本質,但不剝離它的韻,保持幹淨純潔但不剝奪生命力,才是kindle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的核心因素所在。
細節的考究
加拿大的心理學家理查·包威爾所寫的《Wabisabi simple》一書,點出幾個新世代的侘寂精神,其中:“重視自然、微妙不顯、開放性、有彈性、季節性、天然與手工打造”等七個關鍵字是可以呼應Wabisabi的手感特性。
像日本許多的手工藝品制作,是非常嚴謹地謹守“微妙不顯”的态度,感覺是一種消極、謙卑、退縮,但是進一步地觀察卻是一種精煉、枯高的極緻手藝的表現,更甚者展現一種對細節處的堅持,這也就是黑川雅之所談八個日本美學意識中的“微”。
在日本nendo意思是“黏土”,意味着可塑性高,自由、靈活、有彈性,可以随意調整。于2002年創建日本設計品牌nendo創始人佐藤大正希望Nendo的設計精神也如“黏土”一般,創造更多的可能性。例如,平常用的筷子、碗、刀叉、餐墊等雖然都是不起眼的物件,但可以設計的點确有很多,并可以做的十分有意思。
這樣從細微入入手,使設計兼具趣味和功能性,不斷的挖掘産品的故事,并從最平凡的生活中尋找靈感,是品牌講求細節的不二法門。
現如今,與其說是侘寂風引導了潮流,不如說是年輕人選擇了這種潮流表述自己當下的生活訴求。相比着眼于侘寂的禅意奧秘,品牌應該将更多精力投放在對消費者消費心态的變化上。畢竟如今的消費者日益理智,過去盲從性的消費引導在當下不一定能奏效,隻有把握消費者内心的真實訴求,才能真正真正把握消費的趨勢,赢得競争的先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