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的鹿就是一頭小鹿的形象,看起來特别萌,突出鹿的特征的是一對鹿角,鹿的頭部形狀呈丹鳳眼形,脖子身子尾巴連成一線,特别的優美。小鹿的線條富于動感,整體栩栩如生,這是後世符号化的文字所沒有的美。
魯迅先生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寫到:“中間挂着一塊匾道:三味書屋;匾下面是一幅畫,畫着一隻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沒有孔子牌位,我們便對着那匾和鹿行禮。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這裡鹿有很豐富的文化意味。鹿可以代表至聖先師孔子,又能代表先生,即讀書人,古代士人是儒道合一的,在民間看來鹿與祿諧音,樹下有鹿即書下有祿。而科舉又是皇帝籠絡士人的手段,鹿又成了科舉的化身。
鹿字六體依次為:甲骨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