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瞭望東方周刊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顧佳贇
長沙美景
長沙,作為一座3000多年城址不變、城名不叠的曆史文化名城,有“東亞美食之都”“活力之城”的美譽,連續多年蟬聯全國文明城市。近年來,通過打造媒體藝術之都、全國文明城市、網紅城市,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群衆更有歸屬感和自豪感。
“長沙始終以人民為中心,傾注真情實感,投入真金白銀,75%以上的新增财力用于民生,一條條民生新政破浪前行、一件件民生工程落地生根,連續12年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2020年上半年,長沙實現地區生産總值5621.21億元,同比增長2.2%,位居全國萬億GDP城市前列,各項指标走在全國省會城市前列,實現疫情下的逆勢增長,正朝着建設更具品質的最具幸福感城市進發,展現了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長沙擔當。”近日,長沙市副市長劉明理接受《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專訪,向大家分享了長沙的“幸福密碼”。
交出疫情防控“優異答卷”
《瞭望東方周刊》:作為緊鄰湖北、武漢的省會城市,面對大量涉鄂涉漢人員抵長的嚴峻考驗,長沙怎樣交出疫情防控的“優異答卷”?
劉明理:長沙自覺擔當省會責任,堅持早研判、早謀劃、早動手,以戰時狀态、戰時思維、戰時機制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嚴格落實中央“全國一盤棋”的周密部署和湖南省委防控疫情的具體要求,科學防控、快速反應,超前決策、精準施策,落早落實落細疫情防控措施,率先取得疫情防控階段性勝利,用不到1個月的時間實現新增病例清零,用不到2個月實現确診病例清零,醫務人員“零感染”,救治率(99.17%)在全國确診200例以上城市位居前列,創造了“防控最嚴、流程最優、用時最短、風險最小”的國家航班包機落地轉運模式。
《瞭望東方周刊》:在抓好常态化防控的同時全力支持複工複産,長沙提出“兩手抓”,向奪取“雙勝利”吹響沖鋒号,具體有哪些措施?
劉明理:我們率先推出26條穩定經濟運行舉措,打出幹部“駐企”、服務“暖企”、政策“惠企”組合拳,暢通物流鍊、供應鍊、資金鍊,千方百計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推動複工複産、擴能達産。先後派出4292名聯絡員深入企業協助做好疫情防控、政策銜接、服務保障等工作,幫助企業招聘員工1.4萬名,協調長沙銀行等12家金融機構為在長企業提供專項貸款136.98億元,兌現财政獎補資金32.74億元。自4月15日始,規上工業企業複工率、員工到崗率均達100%。到端午節假期,全市接待旅客總人數和旅遊總收入已經達到2019年同期的85.97%。
打造高質量發展“長沙樣本”
《瞭望東方周刊》:為快速融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長沙主動出擊,優産業、調結構、換賽道、走新路,把長闆拉長擺在優先位置,傾力“把耽擱的時間趕回來、把遭受的損失補回來、把發展的信心提振起來”,高質量發展的長沙樣本究竟是怎樣布局的?
劉明理:首先是“百日競賽”跑出發展“加速度”。3月9日以來,全市聚焦“六穩”“六保”,緊扣“雙勝利”目标,以“大幹一百天實現雙過半”競賽活動為總抓手,統籌“防疫情、促發展”,迅速形成以賽促幹、跨越趕超的火熱氛圍。全市35個工業行業大類中14個行業增加值保持增長,推動全市經濟運行逐月回暖。特别是堅持以新興優勢産業鍊引領項目建設、以市場化要素配置推動項目建設、以國際化營商環境保障項目建設,不斷刷新項目建設“長沙速度”。
第二是“智能制造”成為發展“新引擎”。長沙以“三智一芯”(智能裝備、智能汽車、智能終端和功率芯片)産業為主攻方向,以軟件業再出發推動産業鍊再升級,打好産業基礎高級化、産業鍊現代化攻堅戰,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當好“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的主力軍。今年1至10月,全市引進重大招商引資項目128個,總投資額1988億元,其中工業制造業項目52個,占比40.6%,引進“三類500強”項目86個,投資額50億元以上項目12個。
第三,“營商環境”賦能經濟“軟實力”。圍繞提升政務服務便利化水平,重點深化“綜合窗”改革、“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和“三即”承諾制(領照即開業、交房即交證、交地即開工),建設“24小時全天候辦理”的“15分鐘政務服務圈”,政務服務“網上辦”“掌上辦”“零收費”成為常态。
探索民生實事建設“長沙路徑”
《瞭望東方周刊》:在城市建設中,長沙始終把民生問題擺在首要位置,着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環境,升級市民獲得感。尤其是,“低房價”等優勢怎樣成為長沙的幸福基石?
劉明理:近幾年,長沙按照“因城施策”要求,嚴格落實各項調控措施,開展“反炒房、反暴利、反捂盤”等集中行動,充分發揮金融、稅收等經濟調控手段,打好調控“組合拳”,建立對低收入人群供應公租房、對剛需人群提供政府限價房、對高收入人群提供改善住宅的分類供應體系,實現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讓居民住有所居、安居樂業。上半年本市戶籍購房者占70%、首次置業者占82%;房價收入比保持在6.4左右,為全國50個典型城市最低,有效降低了創業、就業成本,“低房價”優勢成為長沙吸引人才、壯大産業的“利器”和持續發展比較優勢。近四年年均淨流入人口24萬左右,一批先進制造業優勢企業落戶長沙。
與此同時,我們以“民生實事”守住“幸福底色”。全市以“一圈兩場三道”(“一圈”即15分鐘生活圈;“兩場”即停車場、農貿市場;“三道”即人行道、自行車道、曆史文化步道)為龍頭,創新民生實事項目建設,2018年以來共建成“15分鐘生活圈”438個,基本實現城區全覆蓋; 2020年長沙又緊緊圍繞“菜食住行購、教科文衛體、老幼站廁園”等民生細節,打造“一圈兩場三道”升級版,擴面提質“15分鐘生活圈”130個,讓老百姓步行15分鐘就能享受20多項公共服務,實現幸福感在家門口升級。
圍繞美麗舒适宜居,長沙開展了“增綠提質”“街美景靓”“街淨巷潔”“治亂拆違”等專項行動,把城市建築景觀風貌品質提升與城市有機更新、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等結合起來,探索出了一條“以留為主,留改拆補并重”的新路子,優化了城市空間功能,保留了老城區街巷肌理,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提升。
1
責任編輯: 王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