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碳中和實施規劃

碳中和實施規劃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9 23:24:45

碳中和實施規劃?通過給大氣“拍CT”,就能捕捉到污染物的蛛絲馬迹,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碳中和實施規劃?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碳中和實施規劃(将重點構建碳中和與生态環境協同的污染防治技術體系)1

碳中和實施規劃

通過給大氣“拍CT”,就能捕捉到污染物的蛛絲馬迹。

環境光學監測就像是給大氣做CT掃描,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學術所長劉文清也被稱為“給大氣環境做CT的人”。

他率領團隊建立了包括400多種大氣污染物、100多種水體污染物、20多種土壤重金屬污染物的光譜特征數據庫,研發了污染物光譜定量解析算法和工程化應用軟件,不僅能為大氣環境“把脈”,還能“診斷”水體、土壤的污染情況。

環境監測技術為準确、及時、有效地“說清環境質量及變化趨勢、說清污染排放狀況、說清潛在的環境風險”提供了科學的基礎數據。劉文清告訴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環境監測技術是環境管理的基礎,是環境執法的标尺。同時,環境監測技術的不斷創新可以有力推動我國的綠色低碳發展。”

新京報貝殼财經:對未來環境光學監測的發展有什麼期望?

劉文清:當前,大氣環境監測呈現跨介質、全尺度、高精度等趨勢,研究尺度向更廣更深入延展,解決全球問題與區域治理關聯;學科交叉融合明顯,技術裝備呈智能化發展。

從目前我國生态環境監測發展的現狀來看,與發達國家還存在一定差距。一方面,要充分借鑒吸納國外生态環境監測發展經驗;另一方面,由于國情不同、環境狀況與階段不同、外部環境不同,不能照搬照抄西方經驗,必須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監測改革發展新路子。這方面我們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未來,我們的創新方向将集中在推動監測技術的創新、國産儀器的産業化及環境監測技術體系的建立。

在局域微觀精細化監測方面,大力發展基于物聯網應用的大氣環境監測傳感器,實現污染源監測網絡化;在宏觀區域監測方面,創新地基遙感監測手段,獲取更多的大氣成分和氣象參數,突破衛星和機載高光譜分辨率大氣遙感關鍵技術,提升重污染天氣下的觀測能力(排放源辨識和區域傳輸直接觀測),實現大氣環境的立體化、智能化綜合關聯監測。

同時,作為科研工作者,我也希望我們的年輕人能以研究重大問題、服務國家和社會作為最高目标,繼續攻克難關,在一些關鍵技術領域突破發達國家對我國的“卡脖子”問題,開發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産權、更加先進的光學監測技術和設備。

新京報貝殼财經:下一步重點工作是什麼?

劉文清:一方面是圍繞我國的大氣污染協同控制治理展開。我們知道,随着我國大氣污染治理的不斷深入,污染源的結構發生了顯著改變,污染的成因也發生快速變化,所以我們的大氣污染防控工作還面臨着很多挑戰。比如,現在主要城市群顆粒物中二次成分的占比不斷上升;與此同時,全國大氣臭氧濃度不斷增加,個别城市開始出現臭氧引起的污染現象。因此,接下來監測的重點和難點是如何有效控制PM2.5和臭氧濃度,以及最重要的相關前體物:VOCs、NOx、CO、SO₂、NH3。我們希望能盡快發射星載臭氧探測激光雷達,這方面我們在國際上是領先的。

另一方面,“雙碳”目标下,我們會重點發展溫室氣體濃度、生态通量、碳柱及廓線監測等技術裝備,建立性能評估技術校驗體系,構建碳中和與生态環境協同的新一代污染防治技術體系,支撐國家和地方降碳減污協同控制。

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 趙方園 編輯 陳莉 校對 盧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