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取經的事情,算是《西遊記》的一條主線,其實也算當時的權宜之計吧。随着庚子年的到來,混元道果的事情就不得不說了。
講混元道果之前,還是先科普一個問題。那就是,《西遊記》的頂級神仙們都住在哪裡?
如來佛祖住在西天,玉皇大帝住在天庭,這都是比較熟悉的。還有三個重要神仙,他們是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彌勒佛祖。
《西遊記》第五回,悟空喝多了,本來要回齊天大聖府,結果走錯了路,誤入了太上老君的兜率天宮。悟空頓然醒悟道:“兜率宮是三十三天之上,乃離恨天太上老君之處”。
悟空來的時候,兜率宮裡恰好沒人。書中這樣說,老君與燃燈古佛在三層高閣朱陵丹台上講道,衆仙童、仙将、仙官、仙吏都侍立左右聽講。因為大家都聽課去了,所以悟空才從容盜吃了老君仙丹。
雖然太上老君與燃燈古佛分屬佛道,但大家平時經常在一起進行研讨。而天界之中,最高規格的研讨會應當是元始天尊主持的混元道果研讨會。太上老君,如來佛祖,燃燈古佛,彌勒佛祖,鎮元子等人都是這個研讨會上的常客。
太上老君住在離恨天的兜率宮。而彌勒佛祖住的地方,就在離恨天兜率宮的内院。
這樣看起來,平時太上老君與彌勒佛祖是住在一個院子裡啊。這很符合“三界極簡法則”。因為越是尊貴之人,越是講究簡單節儉。
那麼元始天尊住在哪裡?他是住在上清天的彌羅宮。這個地方之所以隻有他一個人住,是因為這裡是宣講混元道果的地方。參與人衆多,需要一個比較大的道場。
唐僧師徒到達五莊觀之前,鎮元子為什麼急急忙忙去參加元始天尊的混元道果研讨會?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會議,參會者都是何人呢?此事咱們慢慢道來。
01
可以這樣說,混元道果是《西遊記》裡最神秘的黑科技了。每次參與聽講的神仙人數不等。不過鎮元子參加的這一次卻與以往規格完全不一樣。因為這次來了一個千古難見的人物。就連如來佛祖都是第一次見到他。大家猜猜他會是誰呢?
本次參會人員,基本算是湊齊了三界之中頂級的神仙覺者。他們就是,元始天尊,彌勒佛祖,燃燈古佛,如來佛祖,太上老君,玉皇大帝,鎮元子,東華帝君,骊山老母,觀音菩薩,烏巢禅師。還有一個神秘的人物,是第一次參會,他就是孫悟空的授業恩師菩提祖師。一共12人,合十二會之數。
每一會的混元道果大會,都會從庚子年開始。因為庚子之年,通常是多“辯”之秋。
《西遊記》開篇就說,蓋聞天地之數,有十二萬九千六百歲為一元。将一元分為十二會,乃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會該一萬八百歲。
世界之初,本為混沌。每一會都會有一個盤古出來開天,預示着一個新會元的開始,這叫做“會元伊始”。
《西遊記》開篇第一句就是: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蒙,開辟從茲清濁辨。
那麼混元道果要讨論的問題就是,既然世界之初本為混沌,那麼盤古開天之後怎麼就變成因果了呢?世界本質,到底應該是遵守混沌法則還是因果法則?這個問題,正是困擾了佛道萬世的問題。
在處理這個問題上,道家更加偏重于執行混沌律,而佛教則偏重于因果律。
這一次混元道果讨論,集中了三界智慧最強的十二覺者,堪稱一場三界最強的華山論劍。而每一位大覺者手中,都有一件獨門法寶在手。
如來佛祖有《大乘真經》與《小乘真經》,燃燈古佛有《無字真經》,彌勒佛祖有《東天真經》。似乎看起來,道家并沒有什麼鎮宗秘寶,但是太上老君手中也有一本《老子化胡經》。這可是老君最得意的作品哦。他在《西遊記》中曾經不止一次提到,自己當年過函關,曾經化胡為佛。
平時很少外出走動的烏巢禅師手中也有一本《心經》。《心經》認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混沌是空,因果是色。
那麼如何區分是空還是色的問題呢?三界生靈,認識世界,全靠“六識”, 所謂六識,眼看喜,為光量子;耳聽怒,為聲量子;鼻嗅愛,為氣量子;舌嘗思,為味量子;意見欲,為識量子;身本憂,為觸量子。三界本身就是一個量子的世界。
“六識”之識,來自生靈本身,所以一切認識本都是虛幻。六識本就“不實”,所有粒子,都是量子的“六識”幻相。這正是離恨天裡的“真亦假時假亦真,無為有處有還無”。
烏巢禅師的這套理論,基本可以理解為“識不準”原理。無獨有偶,現代科學界有一個人提出了“測不準”原理,與烏巢禅師的“識不準”原理有異曲同工之妙。
“測不準”原理,又稱為“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是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1927年提出的。大意是,要精确确定一個粒子的位置和動量,測量行為将會不可避免地擾亂測量物體,從而改變其狀态。因此,量子世界裡永遠無法确定一個粒子的準确狀态。
對于烏巢禅師的“識不準”理論,如來佛祖是不贊同的。因為佛教遵守的是“因果律”。對于烏巢禅師的“識不準”,如來佛祖有一個自己的解釋。他認為,所有一切“識不準”和“測不準”,都是源于“識不足”。所以,一定有一個“隐變量”的存在,在暗中指引一切的發生。
于是,“隐變量”到底是否存在,又存在于哪裡呢?這個問題就成了混元道果讨論的焦點。
如來佛祖認為,隐變量的因素很多,比如宇宙疊加,多重平行宇宙。總之,所有不确定的“果”背後,一定都有其合理之“因”。
如來佛祖說得似乎有理,但缺乏有力的證據。下面,又一個大覺者要出場了。他,就是孫悟空的授業恩師——菩提祖師。
02
菩提祖師也住在西牛賀洲,但如來佛祖從來就沒有見過他。換一個角度說,如來佛祖的慧眼能遍識周天萬物,卻從來不知道自己身邊居然還有一個這樣的大覺者存在。
如來佛祖知道,東華帝君來自鴻蒙,烏巢禅師來自洪荒。他們雖然來自于不同時代,但佛祖打開慧眼均能辨知。隻是菩提祖師又是來自哪裡呢?
菩提祖師道:從空間的角度,我住在西牛賀洲;從時間的角度,我也住在西牛賀洲。我們可以說是住在同一時空裡。不過,我們不住在同一時空,因為我始終都來自混沌。
元始天尊道,這個問題我來說兩句吧。
元始天尊終于講話了。
隻因混沌之末,混沌世界重啟了宇宙“奇點”。所以三界辨知隻能從鴻蒙開始。不過,雖然混沌重啟,但不是所有的能量意識體都進入了同一周天。還有一部分是進入了不同的周天,我們可以稱之為疊加态周天。這就是說,除了我們通常所說的時空隧道,另外還有一個未知的蟲洞隧道。
如來佛祖從大雪山證得的無上正等正覺,實則是打通了時空隧道的否塞。但還有一個蟲洞隧道的否塞依然存在。我們甚至可以把時空隧道理解為“因果隧道”,而把蟲洞隧道理解為“混沌隧道”。
從“因果隧道”而來,必定遵守“因果律”;而從“蟲洞隧道”而來,則遵從的是“混沌律”,也就是随機理論。
弄清楚這個理論,咱們可以回過頭來,再看看《西遊記》中菩提祖師的出場介紹吧。
大覺金仙沒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不生不滅三三行,全氣全神萬萬慈。空寂自然随變化,真如本性任為之。與天同壽莊嚴體,曆劫明心大法師。
這段介紹中,菩提祖師與衆不同的地方有兩點,一是沒有垢姿的大覺金仙。《西遊記》中的大覺金仙很多,但沒有垢姿的不多,我們所知道的也就是菩提祖師一人。主要原因就是他沒有經曆過因果,所以才能沒有垢姿。任何因果過身,都會留下垢姿的痕迹。
二是菩提祖師的不生不滅。何為不生不滅,鴻蒙之後的一切生靈都有生滅,而菩提祖師是從混沌中來,所以他的與天同壽,不是與盤古開天之天同壽,而是與混沌未開之天同壽。
由此看來,想要從開天辟地之後尋找菩提祖師的蹤迹是徒勞的。至于說,除了菩提祖師之外,還有沒有其他與天同壽的覺者呢?最神秘的元始天尊到底來自于盤古開天之後,還是來自于混沌未開,就隻能等到下一次混元道果研讨會才知道結果了。
策劃:魚羊史記 監制:魚公子
撰文:風林秀 制作:吃硬盤吧、發達蚊
本作品版權歸「魚羊史記」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歡迎轉發朋友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