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年初七。
往年這個時候,朋友圈裡總一片哀嚎。
因為要返工。
而今年春節的“特殊”不言而喻。
學生開學時間待定,上班族上班時間延遲。
但,朋友圈裡哀嚎依舊——
因為想返工。
秉着“不出門就是為國家做貢獻”的原則,本飄已經生生在家憋了八天。
不能出門有招,至少我可以看電影刷劇。
但,有個問題無解——
一天24小時都要和我媽共處一室。
無時無刻的唠叨,如機關槍一般,“突突”得我沒有一絲喘息的餘地。
這種抓狂,很多人都懂。
春節檔唯一的一部電影甚至還拍了出來——
《囧媽》
《囧媽》一眼看去,“囧”字打頭兒,徐峥主演,心下明了——
徐峥“囧”系列的又一篇章,喜劇電影。
“囧”人還是那個人,徐峥。
但,“囧”系列裡徐峥的老婆卻是常換常新。
《泰囧》,小陶虹;《港囧》,趙薇。
到了《囧媽》,袁泉。
個個都是飄飄寫了很多次的女神。
但最大的變化,在片名就已經點出——
“囧媽”。
“囧”系列以往是什麼風格?
“囧”事頻出。
因為意外,所以好笑。
而到了《囧媽》裡,主角變成了“媽”,原來的搞笑路子還走得通嗎?
看完影片,飄飄的一個觀感是——
不夠“囧”了。
更多的是一種窘迫。
“囧”的力度雖然大打折扣,但作為一部喜劇電影,該有的笑點,它依然有。
甚至,因為這變了味的“窘迫”,它的好笑,更貼近喜劇真正的核心了。
怎麼個“窘”法兒?看看故事——
小老闆徐伊萬(徐峥 飾)纏身于商業糾紛,本想去美國,卻意外和媽媽盧小花(黃梅瑩 飾)坐上了從北京發往莫斯科的一班國際列車。
而這班火車,要開六天六夜。
時長不是問題,問題是和誰一起。
徐伊萬和老媽的關系怎麼樣?
徐伊萬追到火車上找老媽拿鑰匙,一通埋怨後,拿了鑰匙轉身就走。
老媽追出來,盯着兒子的背影,“惡狠狠”地說了句:神經病。
而徐伊萬呢?聽到後,一言不發,轉身繼續走,滿臉都是煩躁和無奈。
母子二人,積“怨”已久。
老婆張璐讓徐伊萬多陪陪媽,他梗着脖子,“我上個禮拜還去過”。
雖然去了也是抱着手機電話會議開個不停。
但,去過=陪過。
媽媽不會手機綁定銀行卡,不是找兒子求助,而是打電話找兒媳張璐(袁泉 飾)幫忙。
“不溝通”是他們母子二人、也是很多人和父母相處過程中的一大症結。
“不溝通”就會帶來“想當然”。
如此一來,要共處一室六天六夜,結果可想而知。
“明學”不可避免。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不管你餓不餓,老媽覺得你餓。
她總能找準一切時機往你嘴裡塞點東西。
一個拼命塞,一個找機會吐。
還趁機把老媽拿着的一盆小番茄從窗戶縫裡一個個扔出去,變成了西伯利亞大平原上的速凍小番茄。
也不管你渴不渴,老媽覺得你渴。
紅豆水、綠豆水、薏米水,但凡她能倒騰出來的,你就都跑不了。
僅僅是一個塞東西的動作裡,也飽含着老媽層層遞進的多重情緒。
看看你這氣色差成什麼樣子了——這麼大個人了還得老媽來照顧你——對身體好,吃!
一分心疼,一分埋怨,十分不容置疑。
吃完喝完,就要排便。
為什麼?
因為老媽覺得,你的膀胱這個時候需要排水。
平日裡敷衍了事、一帶而過的矛盾,也無處藏身。
老媽不理解徐伊萬為什麼一直電話打個不停。
她隻知道,一直玩手機會得老年癡呆。
一把搶過兒子的手機放在桌子上,結果……
而你真是永遠都想不到,你媽能從行李箱裡翻出來什麼東西。
能有什麼土招兒——
把進水的手機插米裡,放三十六個小時。
老媽對徐伊萬想當然。
徐伊萬呢?
也一樣。
聽說老媽去莫斯科是參加合唱團演出,第一反應“你能唱什麼歌啊,你們老年團不就會那幾首歌”“這不會是個山寨演出吧?”
老媽:你根本沒聽過我在合唱團的solo!
你是不是覺得你媽就是最差的
一個總覺得你吃不夠,一個總認為你會被騙。
看到這,飄簡直懷疑《囧媽》監視了我的生活。
就連一個氣呼呼、一個不耐煩地你追我趕,都如出一轍。
說到這裡,你應該能明白《囧媽》好笑在哪裡了。
“囧”系列的前作,好笑是因為“意外”。
而到了《囧媽》,好笑是因為“共鳴”。
《囧媽》裡,除了因兩代人之間的矛盾産生的笑點之外,配角也增了不少色。
沒有多少鏡頭,但一出現就戳人淚點的,高以翔。
戲份雖然不多,存在感卻十足的黃金配角,賈冰。
賈冰是誰?
一個春晚舞台上小品裡的釘子戶。
以往的舞台,離觀衆遠,臉上的一些小細節觀衆很難注意到。
到了大銀幕上呢?
他也絲毫沒掉鍊子。
賈冰在《囧媽》裡飾演列車員。
一開頭,徐伊萬大搖大擺地上火車。
他先是被徐伊萬明目張膽地逃票搞得慌亂,愣了一秒才想起把人從火車裡扒拉出來:票呢?
徐伊萬“沒票”,然後一擺手,一擰身進了火車。
他被晃了一下後愣在原地。
逃票還逃得理直氣壯的震驚,被甩開後的晃神,以及自己作為工作人員竟然把一個無票人員放進了火車的無措。
腮幫肉一抖,一個眨眼,一個轉頭放空。
僅僅兩秒,就把内心戲都寫在了臉上。
表情動作不多,“笑”果卻一點也不少。
整體來看,《囧媽》作為一部喜劇電影,搞笑的部分做到了不浮誇,還讓人有代入感。
這已是難得。
《囧媽》一部喜劇電影,隻好笑就完事?
不,它簡直是一個細節控。
影片裡的不少笑點都是出自生活中的細節。
笑點上的細節,讓人有共鳴。
而笑點之外的細節,讓人不出戲。
《囧媽》在細節上下了多少功夫呢?
拿場景來說。
故事發生在從北京開往莫斯科的K3次列車上,這趟列車在現實生活中是真實存在的。
據說,徐峥在完成基本故事劇本後,帶着創作團隊親自乘坐了一次K3次列車,然後再根據乘坐體驗修改劇本。
但真正的拍攝卻并非真的在行進的K3列車上進行。
車廂、走廊、餐車,都是劇組攝影棚内搭建出來的。
但,影片出來的效果,對K3列車的還原度高到令人咋舌。
上下鋪、床頭燈、帶有火車标志的餐桌布……一應俱全。
除了徐伊萬和媽媽住的硬卧,客串的沈騰住的高級軟卧,幾乎原樣複制,沙發和獨立衛生間都沒落下。
火車外部一閃而過的場景也沒穿幫。
現實生活中,K3列車從北京出發時,為和諧3C型電力機車。
到了集甯站,會變成東風4D型内燃機車。
于是,在影片中,到集甯站時,火車頭是這樣——
藍色車廂的和諧号。
等再次從集甯站出發,火車頭就變了。
成了紅黃相間的東風4D型。
台詞裡,也有不少經得起推敲的小細節和彩蛋。
比如,媽媽懷疑其中車上的一個美女是搶劫犯時,提到的“莫斯科火車大劫案”。
這個案子是1993年發生的一個真實案件,且發生地點就是在北京發往莫斯科的K3次列車上。
再比如,片中張璐不滿徐伊萬陪伴媽媽的時間太少,發出了直擊心靈的一問:
你還記不記得上一次給你媽媽擁抱是在什麼時候?
徐伊萬聽後疑惑:
這是一句歌詞嗎?
很多人可能沒留意,但這句确實是一句歌詞。
中文台詞是李宗盛《山丘》裡的一句歌詞的變形——“為何不記得上一次是誰給的擁抱在什麼時候?”
不止中文台詞是一句歌詞,英文翻譯部分也顧及到了。
張璐那句台詞的英文,是碧昂斯的《Halo》裡一句歌詞的變形,而下一句徐伊萬的英文台詞也沒忘了與之相呼應“這是碧昂絲的歌詞嗎?”
網友還發現,影片中還穿插着不少對蘇聯電影的緻敬。
有的顯而易見——
比如徐伊萬的父母相識是因為一部蘇聯電影《伊萬的童年》。
主角的名字徐伊萬,就是取自電影《伊萬的童年》。
而有的,則不易察覺(暴露年齡)。
徐伊萬的其中一句台詞,是對蘇聯老片《辦公室的故事》的緻敬。
就這麼殘酷(ruthless)
就這麼無情(soulless)
就這麼無理取鬧(senseless)
《辦公室的故事》最後,部下瓦謝裡采夫和女局長洛佳娜大吵了一架時,瓦謝裡采夫氣急大吼道:你蠻橫、無理、冷血動物。
以及片尾部分,媽媽和一群老姐妹們登台演唱的《紅莓花兒開》。
也是蘇聯電影《幸福的生活》的插曲。
這些細節的鋪陳,對一部喜劇電影來說重要嗎?
重要。
喜劇電影好笑固然重要。
但,隻有講段子和演醜态的電影算得上喜劇電影嗎?
真正的喜劇電影,并非隻是台詞上的耍嘴皮子和演繹上的裝瘋賣傻。
它除了有包袱,還要有經得起推敲的細節。
否則,充其量隻能稱之為鬧劇。
但要深究,《囧媽》其實是一部披着喜劇外殼的電影。
《囧媽》表面在說“囧”,但尋根溯源就發現——
所有的“囧”的起點,都是愛。
因為愛,但不得道,才有了這一路的“囧”。
媽媽是愛徐伊萬的,這點毋庸置疑。
兒子四十多歲了,她還在旁邊一刻不停地投喂,甚至還幫忙擦嘴。
徐伊萬吃紅燒肉,眼瞅着還剩一塊,她喊了停:
吃多了會長脂肪肝的
徐伊萬不解,我剛剛幾乎吃掉了一整盒紅燒肉,還剩一塊的時候不讓吃了,早幹嘛了?
徐媽媽不為所動:
所以我現在要控制你
表面上看,她是為了兒子的健康和身材考慮,控制兒子的飲食。
而實際上呢?
她面面都在顧及,事事都要操心。
就連夫妻之間的性生活,也在她詢問的範圍内。
這是愛嗎?
這是以愛之名的控制。
她的心裡,有一個幻想中的兒子。
而她想要的,是兒子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因而,他應該吃幾塊紅燒肉,臉上的肉是橫着長還是豎着長,什麼時候要孩子,膀胱幾點鐘排水,她全都設定好了。
而稍有不如意?
“你不乖”的帽子從天而降死死地扣住你。
而對此振振有詞的徐伊萬,隻覺得不喜歡這種相處模式,卻并沒有意識到問題真正出在哪裡。
他生在這樣的家庭裡,長在這樣的家庭裡,因而他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和媽媽出現問題後,争辯不過,徐伊萬的處理方式不是好好談談。
而是無奈地妥協:
那你現在要我怎樣?
徐伊萬之所以踏上囧途,是因為和老婆張璐的商業糾紛。
兩人正在鬧離婚,老婆張璐還要拿走兩人共有研究成果的專利使用權。
他為了制約張璐,想要飛去美國,這才陰差陽錯坐上了前往莫斯科的火車。
但徐伊萬的制約,真的是為了制約而制約嗎?
他隻是不想離婚。
而不想離婚的方法,卻是試圖通過事業上的使絆子,甚至自己全虧,也要讓張璐沒有辦法離開自己獨立出去。
這,不也是控制?
在他的心裡,也有一個幻想中的老婆。
這一點,張璐在開頭就點明——
你心裡面長了一個幻想的老婆
她應該喜歡什麼讨厭什麼該怎麼說話
你全都設定好了
心理學中有個“心理邊界”的概念,即人與人之間内心的自我界限。
而控制,就是入侵對方的心理邊界。
無論是媽媽還是徐伊萬,都忽視了和孩子/愛人之間的邊界。
他們以愛之名,行控制之實。
卻從沒想過,對方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可,沒有建立在平等基礎上的、令人窒息的愛,還是愛嗎?
這不過是變相的壓迫罷了。
因而,《囧媽》想說的“囧”的是什麼?
不是媽媽,也不是這一趟充滿坎坷的莫斯科之旅。
而是“中國式家庭”裡沒有邊界、過度控制的窘迫、逼仄的親密關系。
他們都愛對方,但殊不知,真正的愛并不是這樣的。
理想的“親密關系”,不是控制和索取,而是接納和尊重。
是我愛你,但你是自由的。
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而不是某某的寵物或附屬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