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讀書的時候,語文老師曾教過我們一個特别笨,但是很受用的方法。她是這麼說的:如果你們以後遇到自己不認識的字時,不要着急。比如“巴(bā)”字,但是加一個口是“吧”,它也讀“bā”,就算換成笆籬的笆,也是讀“bā”;一整個字不認識不要緊,你隻要認識它的偏旁和部首。一般部首的讀音跟這個字的讀音不會差太多。這叫“秀才認字讀半邊”
嗯,你是老師,你說的都對。
嗯,你美,你說什麼都對。
那時候的我們天真的認為,這方法是真的可行,畢竟老師舉例證明了很多很多很多。
可是後來,我們在生活中,卻是這樣的:
有一次我們大夥同學在餐廳吃飯,一個男同學在買單的時候調侃女服務員:美女,我現在沒錢買單,可以賒(yú)賬嗎?(yú)賬;(yú)賬。美女服務員一臉的蒙圈,(yú)賬......腦補當初的場面有多尴尬。後來一同學才說出來,那叫賒(shē )賬;最後人家那服務員也隻是笑了笑沒有說話。我想了想,餘和佘還真是雙胞胎姐妹。
還有一次,我在矽谷的工廠門口等一個朋友。身邊有個男人,看起來是在等人來接。不一會兒他電話想了,喂了一聲,就接着說,我現在已經在矽(wā)谷門口了。(wā)谷;(wā)谷;(wā)谷;原諒我當時沒忍住,笑出了羊聲。不過,這對個孿生兄弟(蛙、矽),看走眼了也不為過。雖然我好想告訴他那是矽(guī)谷。不過算了。不然真的會很尴尬。
嗯
以上也就算了
“秀才認字讀半邊”
誰沒有點尴尬的事情
誰沒有過犯錯的時候
對吧
這是什麼魚?
同事說鲩(wǎn)魚
同學說鲩(wǎn)魚
朋友說鲩(wǎn)魚
。。。。。。。。。
還有一個朋友說
你不是最喜歡吃清蒸鲩(wǎn)魚的嗎
你連這都自己喜歡的魚都不知道叫啥
他一臉不可思議的蒙圈
我也深感尴尬
可是
我手機上(wǎn)不出這個魚
怎麼辦
于是我到網上一搜
鲩(huàn)魚
重點是
鲩字
不是多音字
隻有一個讀音
就是(huàn)
原來我們那麼多人
一直都說錯了
是
鲩(huàn)魚
鲩(huàn)魚
鲩(huàn)魚
這下要記住了
可以在适當的場合
當一下文化人了
這是鲩(huàn)魚
不是鲩(wǎn)魚
。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