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十種沒見過的海洋生物

十種沒見過的海洋生物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3 06:09:17

自古以來,海洋就被人們冠以許多神秘色彩,人類從未停止過對海洋探索的腳步。從童話故事“海的女兒”到DC電影裡的“海王”,從《西遊記》裡的“東海龍宮”到西方世界陪伴兒童成長的“海綿寶寶”,人類用獨特的想象力賦予了海底生物不同的美好畫面與神奇色彩。但在保有美好的想象的同時我們也應當對海底保持這一份警惕,接下來就讓我們盤點一下海洋中那些可怕的海底生物,一窺神秘海洋的究竟。

一.淺海區域

淺海海域指的是水深小于500米的地方,相較于深海,淺海更加光亮、溫暖與食物較多的特性使大多數的海洋生物集中生活在淺海海域。那麼接下來我們将要介紹的就是在生活在淺海的生物中的,那些具有較大危險系數的海洋生物們。

十種沒見過的海洋生物(盤點那些可怕的海洋生物)1

首先,就是衆所周知的,危險系數5顆星的大白鲨。

1.白鲨

又稱噬人鲨,是最大的食肉魚類。由于其體積巨大且具有較大的攻擊性,因此又被稱為“海洋殺手”。大白鲨多栖息于常升近表層,水深3~300米,有時也下降在700米或1000米深處以及有時也來近海淺水。而作為海洋生物,大白鲨憑借它的危險性成功在人類社會的電影界占有了一席之地。

十種沒見過的海洋生物(盤點那些可怕的海洋生物)2

大白鲨同時還具有十分強大的好奇心,但在它滿足自己好奇心時,他所選擇的方式往往沒有那麼“友好”。它經常通過啃咬的方式去探索不熟悉的目标,還會将一切它們感興趣的東西吞下去:肉、骨頭、木塊,甚至鋼筆、玻璃瓶等(它們的胃内有一層堅韌的壁,這樣吞入的東西不會弄傷它,但正因如此大白鲨給人類造成的危險系數直線上升。

接下來要介紹的這個海洋生物雖然個頭遠比大白鲨小,但殺傷力絕不輸大白鲨。

2.藍環章魚

隸屬于章魚科,俗稱藍圈章魚,豹紋章魚。廣泛分布在日本與澳大利亞之間的太平海域中,是一種很小的章魚品種,臂跨不超過15厘米。與大白鲨殘暴的啃咬方式不同,藍環章魚對人類産生威脅的方式往往是對其毒素的使用。在海洋中,藍環章魚屬于劇毒生物之一,被這種小章魚咬上一口能緻人死亡。它體内的毒液可以在發作後數分鐘内置人于死地,可遺憾的是醫學上現在還沒有相應的解毒方式。

十種沒見過的海洋生物(盤點那些可怕的海洋生物)3

通過人們對于海底世界不斷的探索發現,到目前為止藍環章魚與箱水母被确認為兩種最毒的海洋生物,人被這種章魚蜇刺後幾乎沒有疼痛感,一個小時後,毒性才開始發作,大概這也能稱之為藍環章魚“最後的溫柔”。

幸運的是藍環章魚并不好鬥,很少攻擊人類。

3.箱水母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箱水母與藍環章魚并稱為“兩種最毒的海洋生物”。

箱水母也叫立方水母,箱水母是地球上已知的對人毒性最強的生物,又名海黃蜂,是腔腸動物中的一種。大約有20種,海生。會主動獵食魚類,蟹類等動物。獨居,其觸手對于人體有劇毒。但與藍環章魚的“溫柔一刀”不同,在箱水母攻擊人類時人會感到肌肉疼痛,但2分鐘内,人的器官功能會衰竭。

十種沒見過的海洋生物(盤點那些可怕的海洋生物)4

如果中了箱水母的毒,4分鐘内不救治的話必将死亡。美國《世界野生生物》雜志綜合各國學者的意見,列舉了全球最毒的十種動物,其中名列榜首的是生活在海洋中的海洋動物箱水母。

與上述兩種生物相同的是,“毒性”同樣也是石頭魚對人類産生威脅的關鍵詞。

4.石頭魚

石頭魚是自然界中毒性很強的一種魚,它的“緻命一刺”被描述為給予人類最疼的刺痛。石頭魚貌不驚人,身長隻有30厘米左右,喜歡躲在海底或岩礁下,将自己僞裝成一塊不起眼的石頭。如果有人不留意踩着了它,它就會毫不客氣地立刻反擊,向外發射出緻命劇毒,它的脊背上那12至14根像針一樣銳利的背刺會輕而易舉地穿透鞋底刺入腳掌,使人很快中毒并一直處于劇烈的疼痛中,直到死亡。

十種沒見過的海洋生物(盤點那些可怕的海洋生物)5

在對上述海洋生物了解過後,接下來向大家介紹的最後一種淺海海洋生物在對比後就顯得十分“溫和”,而在被它毒到後,需要的治療方法也十分簡單,因此相對于前幾種生物來講,其危險系數相對較低,而這種生物就是火珊瑚。

5.火珊瑚

火珊瑚又名刺珊瑚,俗稱兩叉千孔珊瑚。屬于水母種類,含有毒性強烈的刺絲胞。如果碰到火珊瑚,皮膚會立即産生灼燒感,同時會長疹子,并導緻淋巴腺腫大。其大多分布在中國海南省、西沙群島、南沙群島和台灣。國外東至玻利尼西亞,西至紅海,南到澳大利亞,北經日本琉球群島到日本本島。

十種沒見過的海洋生物(盤點那些可怕的海洋生物)6

而被它刺傷的治療方法則是:用海水沖洗,然後用醋或酒精擦拭患處以減輕疼痛,最後用鑷子拔出或剔出殘留物,使用抗組胺劑之類的藥物塗抹患處可減輕發癢及灼燒感,亦可使用止疼藥物。

但需要注意的是,雖然以上羅列的淺海海洋生物雖大多具有毒性,但海洋生物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類,隻要在它們認為自身受到威脅時才會啟動自身的防禦機制進行防禦與反擊。可若是真的在海邊遇到了上述生物,還是盡力躲開較好,畢竟如果遇上了膽子較小的那一類生物,如果被毒刺刺到就會陷入到麻煩的境地之中。

二.深海區域

對于深海區域的海洋生物而言,由于它們生活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深海,因此他們對于外貌的需求大多都是“實用大于美觀”,因此,深海生物的可怕,大多都可怕在他們看起來實在是過于恐怖。當我們在微博搜索欄輸入“深海可怕生物”時,“醜的可怕”則是每個人在形容深海海洋生物時的形容詞,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來一起看看這些在長相上就飽受歧視的深海海洋生物吧。

1.毒蛇魚

毒蛇魚别名蝰蛇魚、蝰魚。一般在海面下 80-1600 米的水層出沒,是這個深度的海洋中看上去最面目可憎的魚類之一。這種魚類的牙齒非常大,而又由于其牙齒的巨大,因此他的嘴無法将牙齒包住,隻能将牙齒暴露出來顯出一副十分可怕的樣子。但外露的巨大牙齒在毒蛇魚捕食時讓毒蛇魚擁有了巨大的優勢。在毒蛇魚捕食時它能夠飛速的沖向獵物,并在第一時間内将自己的牙齒牢牢釘在獵物體内。使其在填飽自己肚子方面“快人一步”。

十種沒見過的海洋生物(盤點那些可怕的海洋生物)7

在中國東海、南海,國外見于日本及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熱帶至溫帶76.2-1524米的深海海域,我們都可以找到毒蛇魚的身影。

2.尖牙魚

與毒蛇魚相同,尖牙魚得名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他的牙大。相對于體型來說它的牙齒可能是海洋魚類中最大的。但與毒蛇魚不同的是,尖牙魚的牙雖大,但由于其腦子左右兩側各留有一個“插槽”,因此他可以将嘴合上,也不需要外露它巨大的可怕牙齒。尖牙魚栖息在大洋中特别深的地方,雖然人類經常在500米到2000米的海洋深處發現他們的身影,但5000米深處的海洋深淵都是他們的家。

十種沒見過的海洋生物(盤點那些可怕的海洋生物)8

衆所周知的是,深度越深食物越少,海水的溫度也越低。因此生活在接近冰點的海水裡的尖牙魚它們對于食物的選擇總是“來者不拒”,而它們的食物來源大多是來源于上面幾層海洋落下的東西。

3.吞噬鳗

與上面兩種魚類不同的是,吞噬鳗通常指的是兩種魚。一種可以長到1.8米,另外一種隻能長到75厘米。但他們擁有一個同樣的特點,想必不用我說大家也猜得到,吞噬鳗同樣擁有一張大嘴。這種鳗魚在生理構造上沒有上颚,它的下颚也是松松垮垮連在頭部,于是它也從來不合嘴。因此當它張大嘴後,可以很輕松的吞下比它還大的動物,在中文中又被叫做“寬咽魚”。可盡管他可以吞下較大的動物,但它自己還是更偏向于以緩慢遊動的小魚小蝦為食,吃大餐的時候還是少數。

十種沒見過的海洋生物(盤點那些可怕的海洋生物)9

深海魚類的共同特征:

通過上述盤點不難發現,許多深海海洋生物都存在着共同的特點即:嘴巴巨大。顯然,這類特點産生的原因大多由于深海的環境有關,且又由于在深海可以供給生物捕食的食物并不多,一旦碰到食物,口越大,一口吃進的食物就越多,生存的機會就越大。因此久而久之,深海海洋生物形成了一套适合于它們生存的外形條件。其實我們也不難看出,我們雖說深海海洋生物十分“可怕”,但大多都是因為它們的外形。

相較于淺海的海洋生物,深海海洋生物雖然外表醜陋,但攻擊性較小。甚至有的深海生物還會呈現出“出水即死”的特點。但不可否認的是,人類對于深海的探索還并未達到十分全面的地步。對深海保有好奇心,但與此同時也要有一定的敬畏心也是我們當下應當對深海海洋生物所保持的态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